杜甫《望岳》赏析-终览众山小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3 12:50

望岳原文

望岳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赏析-终览众山小

望岳赏析

相对于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杜甫则是中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将李白和杜甫两人合称“李杜”,可以说他们的成就占据唐代诗坛半壁江山。杜甫的诗与他的经历密不可分,他一生处于唐朝从极盛急转直下,日渐衰败的时期。亲身经历唐朝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这个痛苦的过程,面对着这哀鸿遍野的大地和流离失所的百姓,所以他的诗总是充斥着“征夫”与战争的惨状、离别的难舍、从军报国的豪情壮志、歌颂英勇的战士等主题,如代表作“三吏”、“三别”,等等。就像袁行霈先生所说的那样:“流响于刚刚过去的年代(开元盛世)中的充满自信、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到了杜甫这里便戛然而止。在飘零的旅途上,杜甫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凝视着流血流泪的大地,忠实地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从安史之乱开始,诗歌在杜甫身上又重新回到了描写现实、揭露时代特征的主题。

这首诗作于唐开元年间,他们同游泰山,李白写下了《泰山吟》六首,而杜甫则写下了五律《望岳》、七律《望岳》、长诗《望岳》三首,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与其《春望》一起被收入语文教材的这首五律《望岳》了。

泰山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之一,它以险著称,为“五岳”之尊。自秦始皇开始,历代皇帝在此处设坛祭祖,举行盛大的封禅大典。泰山也常用于指代伟大的事或责任,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责任重于泰山”常见于政治家们的口中。现在通用的人民币五元钱背面描绘的就是山东泰山,“五岳独尊”四字清晰可见。

诗人杜甫在登上泰山后发出感慨:“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宗”,泰山也。“造化”者,创造演化、自然界也。大自然钟情于(赋予其)神奇秀美。“阴阳”,常言道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阴阳所指为泰山之南北两面。“一览众山小”语出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本诗大意为:泰山的景色如何?齐鲁地区(泛指今山东大部),青色无边。大自然赋予了泰山神奇秀丽,山南与山北被分割成黄昏和晨晓,完全两种景色。看着空中生出的层层云朵,感觉心胸坦荡、心旷神怡,睁大眼睛极目远眺飞鸟归来。我一定会登上泰山之顶,那时别的山都显得多么渺小。

从“钟”、“割”、“荡”、“决”、“会”等字眼儿可看出杜甫作诗,经千锤百炼,字字琢磨,对斟酌字句非常认真。他也自语:“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第一句通过葱绿无边的景色描写表现出泰山的壮丽。第二句则通过工整的对仗更加具体地说明泰山的神秀。“钟”、“割”二字都是动名词,意思分别是钟于、割开,名词动用对于写景常有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诗人是深谙这种表现方式的。第三句则开始与诗人本身联系起来,写出自身的登山感受。“生”和“入”字在此处的用法又与“钟”、“割”二字如出一辙,连续两句的动名词使用使本诗平添一种豪壮的慷慨之气。最后一句则借泰山表达出诗人的理想与抱负,终有一天“我”会登上五岳之尊,那时别的山都显得多么渺小。诗人出生于官儒世家,祖父是著名政治家、诗人杜审言,杜甫从小就被加上一种步入仕途、光宗耀祖的历史使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表现出诗人的这种的责任感。

杜甫是个多产诗人,传世的诗有一千四百余首,被称为“诗史”。最广为人知的、收入语文教科书的有《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还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正是基于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伟大代表身份,在1962年,杜甫诞生125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正式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更多杜甫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