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三》(璇闺玉墀上椒阁)原文赏析-鲍照古诗-南北朝诗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2 16:38

拟行路难原文

拟行路难(其三)

鲍 照

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绮幕。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蕴芳藿。

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春爵。

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注释】

1、璇闺、玉墀:形容建筑之美。璇闺,又专作女子居处的美称。璇,美石。椒阁:阁内以花椒涂壁。汉朝后妃的住屋用椒末和泥涂壁,取其芳香,称为椒房。

2、绮:一作“罗”。

3、藿:即藿香,芳香的草。

4、差池:不齐。影:本作“景”,指日光。禽:一作“春”。爵:即“雀”。

5、含歌:歌声衔而不发。揽涕:犹“收涕”。揽,敛也。此句一作“含歌揽泪不能言”。

6、之双凫:一作“双飞凫”。别鹤:失去配偶的鹤。之别鹤,一作“别翅鹤”。最后两句是说宁愿贫贱而双栖,不愿富贵而孤独。

《拟行路难·其三》(璇闺玉墀上椒阁)原文赏析-鲍照古诗-南北朝诗歌

拟行路难赏析

本篇原列第三首,也是闺怨诗。诗中所咏的女子似是小家碧玉,嫁在富贵人家,但不忘旧日的爱人。“云间”、“野中”和“别鹤”、“双凫”的比较,就是今和昔的比较。《古诗(西北有高楼)》所写楼上弦歌的女子,有人猜测就是梁冀西第中的婢妾,这诗椒阁上的金兰,大约也是同样遭遇的人。《宋书》说南郡王义宣后房千余,和汉时梁冀正不相上下。当时被豪贵之家当笼鸟养着的女子正不知有多少。这诗如非别有寄托,很可能就是为这类的女子诉苦。

孤寂的闺中生活,哀怨的思妇之愁,本是古代诗人屡写不衰的传统题材。这首诗取材虽然未离闺阁生活,但较之于一般的闺怨诗,自有其独到之处。

诗一开篇,就展开具体而形象的画面:一位叫金兰的女子,缓步登上玉石筑成的台阶,步入芳香温暖的闺房,室内绮窗紧闭,帏幕低垂,她身着细罗衣裳,满蕴着藿香的芬芳。首四句通过居处之华丽、衣着之精美,已把女主人公的身份暗暗托出,她不是一般百姓或普通官员之妻,而是高官显贵的妻妾。

丈夫既富且贵,生活优裕富足,但空闺独守,精神上受着寂寞和痛苦的摧残。“春燕差池风散梅”一句,由室内转写到户外,借春景烘托闺中人的愁情。时届初春,风和日丽,双燕在旖旎的春光中比翼竞飞,梅花在春风中飘然散落。屋外的盎然春意与室内的空寂索寞 ,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结构上,此句是全诗的转捩。双燕争飞,自然会令人联想到情投意合的美满婚姻。而梅花飘落,也容易唤起人们对韶华易逝的伤感。这里,春光宜人是实处着笔,闺中索寞则是虚处命意。接着一句,推出掀开帏幕,对着大好春光饮酒自遣的少妇形象。空闺独守,本已寂寞难耐,偏又有窗外春光,撩人意绪。“开帏”二字,生动表现了她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对景弄春爵”,则写出了闺中人百无聊赖的孤寂情态。这两句由景及人,情与景互相触发,构成一幅和谐的闺情图画,而闺中人的凄苦心情,也都被织入此画之中。

七、八两句正面倾吐闺中人的怨情:“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前一句着一“恒”字,点明愁绪之绵邈不尽,即便是忍住悲歌,止住眼泪,还是不胜其愁。后一句语用反诘,将自伤薄命的人生嗟叹和盘托出:人生哪有快乐的时候呢?这悲痛欲绝且又浸透着泪水的怨语,读之令人不禁为之心碎!

全诗至此,通过闺中人观景、饮酒、怨嗟,她那难言的隐哀、盛年独处的苦况,已得到层层展示。于是,千种愁情、万般苦楚,凝聚成诗末的千古名句:“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凫”,即野鸭。“别鹤”,指失偶的孤鹤。古人以鹤为高贵之鸟,凫则低贱得多。两句以“双凫”“别鹤”为喻,形象生动地表明宁愿贪贱而双栖,不愿富贵而独处。由前面的自嗟自怨,一变而为由衷的祈愿,反映了古代妇女对理想爱情的向往,以及不慕荣华,唯求婚姻美满的心愿。就全诗而言,这两句如画龙点睛,使诗情得以升华,更具动人的力量。

这首诗的最大特色,在于以景衬情,人、物交融。诗人借居处、衣着的华丽和自然景色的优美,反衬女子内心的痛苦;借野中双凫和云间别鹤,比照女子宁愿安于贫贱而为双凫,不愿富贵而为别鹤。全诗闺中苦况与户外景色相映,人物心理与自然景致相生,读后倍觉情思溢于纸外,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顾伟列)

【诗人名片】

鲍照(约415—470),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家世贫贱。临川王义庆任命他为国侍郎,宋文帝迁为中书舍人。后临海王子顼镇荆州,鲍照为前军参军。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在刘宋一代的诗人中最为特出。七言诗到他手里有显著的发展,对于唐代作家颇有影响。

更多鲍照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