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罗贯中《三国演义》古诗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2 06:53

三国演义原文

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罗贯中

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汉云长。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

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罗贯中《三国演义》古诗赏析

三国演义赏析

桃园三国,义薄云天。

“士民争拜”足见云长名满天下深得民心,而第二句,又恰到好处地点名了关羽一生尴尬的地位。

桃园里,他、刘备、张飞是三兄弟,但转身之后,他们是帝王与臣子。

我个人并不喜爱刘备,觉得他枉费了关羽的义,反是曹操更适合关羽,曹操惜才、爱才,并且有霸气滔天,正同关羽的义薄云天相配,只可惜,士无二主,否则,历史便要改写了。

我以为,在写关羽的种种作品里,唯有关汉卿的《单刀会》最合心意。它写了鲁肃为索取荆州,约请关羽过江赴会,想在席间挟持关羽。他事先与司马徽、乔国老商量,遭到他们反对。但鲁肃仍一意孤行。宴会之日,关羽只带周仓等几名随从,单刀赴会,挫败了鲁肃的阴谋。

本剧前二折,主要借司马徽、乔国老之口,侧面衬托关羽形象。后两折,则对关羽做了正面刻画。第三折对关平等人诉说创业的艰险,从中表现关羽过人的胆略,显示其视敌如鼠的大无畏气概。第四折面对大江,慷慨激昂,针对鲁肃的责难,据理力争,磅礴凛然,英雄豪气,突兀峥嵘。

单刀会的开头,写了鲁肃的种种阴谋,将关羽所赴的这个单刀会几乎描述成了一场鸿门宴,而在这种情况下,关羽的单刀赴会就为他树立起了一个良好的形象,如此强烈的对比之下,就有一种当年荆轲刺秦的“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烈之感,如此,关羽那种高大凛然的形象就已给观众留下印象。

进行第二折的时候,司马徽和乔国老的描述:“他圆睁开丹凤眸,轻舒出捉将手;他将那卧蚕眉紧皱,五蕴山烈火难收。他若是玉山低趄,你安排着走;他若是宝剑离匣,你则准备着头。枉送了你那八十一座军州!”这些描写不仅仅是司马徽对鲁肃的喝止,更是要给观众一个英勇善战的关羽的形象,作者通过司马徽对鲁肃的劝戒,在观众面前首先树立起关羽的高大威武,为后文关羽的单刀赴会、大败鲁肃做铺垫,更加突出了关羽这个人的英武形象。

而在鲁肃坚信关羽“勇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司马徽又将关羽身边的知己好友一一历数:“有一个黄汉升猛似彪;有一个赵子龙胆大如斗;有一个马孟起,他是个杀人的领袖;有一个莽张飞,虎牢关力战了十八路诸侯,骑一匹毕月乌,使一条丈八矛,他在那当阳坂有如雷吼,喝退了曹丞相一百万铁甲貔貅,他瞅一瞅漫天尘土桥先断,喝一声拍岸惊涛水逆流。那一伙怎肯干休!”司马徽的分析是极其有道理的,鲁肃要对付的敌手不仅仅是关羽,还有关羽身后的一众援手,即便鲁肃能胜得了关羽,也未必能制服他那些实力雄厚的至交好友。

等到第三折关羽出场,首先是通过鲁肃的手下黄文的唱词来体现的:“髯长一尺八,面如挣枣红。青龙偃月刀,九九八十斤。”关羽一眼识破鲁肃的圈套,他唱道:“安排下打凤牢龙,准备着天罗地网;也不是待客筵席,则是个杀人、杀人的战场。若说那重意诚心更休想,全不怕后人讲。既然谨谨相邀,我则索亲身便往。”

关羽心中十分清楚,这个两军阵前的所谓宴会,绝不是什么良辰美景中的赏心乐事,而是特殊的战斗,是鲁肃安排下的“打凤牢龙”的圈套。关汉卿通过这一描写,反驳了先前鲁肃口中对关羽那“勇有余而力不足”的描述,刻画了关羽性格中特有的将领素质,表现了关羽只身入虎穴,绝不是不知底细的蛮撞冒险行为,而是军事家经过周密准备后的果敢行动,虽然鲁肃兵多将广,人强马壮,而关羽是以寡敌众。

写关羽赴会是全剧的高潮。剧中是把关羽放在只身入虎穴的险境中,通过他与鲁肃的智斗、武斗来表现他的思想性格。

关羽在一开始见到鲁肃时就没有放低姿态,反而是用一种坦荡自如地风姿走进去的,而后又在饮过几杯酒后与鲁肃讨论起来“以德报怨”来,试图以言语来感化鲁肃,此举已足见关羽并非单有匹夫之勇,而同时也兼备言词上的能力。而后,在言词交锋未果之后,关羽步步紧逼,将鲁肃逼得节节败退,真真是英雄气概,义薄云天。他手上握着的利剑,才是他的力量,正是用这种力量,让鲁肃不得不屈服,送关羽离开。

这一出《单刀会》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高大威武的关羽的形象,他智明果敢,能言善道,而又重情忠义。他红色的脸谱,活神道的神态,忠义英武的形象,都成了后世之人对于关羽最强烈的印象。

其实,他也不过是一个人,一个有热血、有义气的人,他更贴近底层的百姓,故而被争相朝拜。

对于很多平民百姓来说,义,在首位,而关羽,无疑是神。

几度夕阳红,江水滔滔,三国离我们太遥远,回头也只能望见庙宇里威严壮武的雕像,亘古不变地站在历史的角落,细数风云万千。

更多罗贯中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