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原文翻译赏析-张继-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时间:2024-02-06 09:09

唐诗三百首第266首张继的《枫桥夜泊》,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十卷七言绝句。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名作。诗中通过色彩鲜明的景物描写,抒发了客旅的愁怀,塑造了幽深的意境。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勾勒出一幅萧疏凄清的秋夜中旅人泊舟图,旅人的心绪也蕴含其中。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听山寺夜钟。而这静夜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因此,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枫桥夜泊作品原文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赏析-张继-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枫桥夜泊译文注释

译文一

月儿西沉乌鸦啼叫寒霜满天,江边枫树远处渔火愁对难眠。

坐落在那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夜半时悠扬钟声飘送到客船。

译文二

明月西沉,乌鸦啼鸣,霜气布满了天空。江村桥和枫桥旁的渔火啊,陪伴着我惆怅难眠。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半夜敲响钟声,传到了客旅之船。

注释

枫桥:地名,在今天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靠近寒山寺。此题别本作《夜泊枫桥》。

江枫:寒山寺旁有两座桥,一名“江村桥”,一名“枫桥”,枫桥亦名封桥。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居此而得名,在今天江苏省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赏析-张继-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枫桥夜泊作品鉴赏

赏析一

后人点评:

清人沈德潜:尘市喧阗之处,只闻钟声,荒凉寥寂可知。(《唐诗别裁集》卷二十)

这是一首记叙诗人夜泊枫桥时所看到的景象和自身感受的诗。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使他领略到了一种难言的诗意美。经过诗人的再创造,一幅情味隽永的江南水乡夜景图呈现出来,成为流芳千古的名作。霜天凄清,残月朦胧,乌啼悲凉,疏钟远送,游子愁对渔舟,独伴渔火,这些诗中景象渲染了清冷孤寂的气氛,刻画了幽深的意境。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一动一静,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默契,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首句,诗人写了午夜时分三个密切关联的景象:月落(所见)、乌啼(所闻)、霜满天(所感)。残月西沉,令人压抑;乌啼凄哀,催人泪下;霜华满天,寒气逼人。诗人开篇连用比兴,三管齐下,创设出一番清冷凄凉的意境,为后面抒发愁绪做好铺陈。“霜满天”,并不符合实际的自然景观,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次句,诗人接着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象和自身的感受。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称“江枫”,也许只是因枫桥这个地名而引起的推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点点“渔火”,特别引人注目。“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配搭颇具用心。“愁眠”,当指满怀旅愁的诗人。一个“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孤孑的诗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缕缕轻愁,挥之不去。

前两句共十四字,写了六种景象,后两句却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在如此凄凉、静谧的暗夜中,突然传来一阵钟声,听觉冲击力特别强烈。这“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古刹钟声,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

赏析二

枫桥原名封桥,因张继诗而改名,在今苏州枫桥镇。夜间船停,泊在那里,诗人即兴写了这首诗。这时月落乌啼,霜寒袭人,能看到的只是江岸枫树,水上渔船的灯火,不免引起不眠的旅人的愁思。姑苏就是苏州。寺是南朝梁时建的古刹,传说诗僧寒山住过这里,因此得名,寺在枫桥镇。佛寺夜半鸣钟是唐代常事,别人诗中也有记载,欧阳修指责这句诗失实,是错的。不眠的旅客独卧在冷清清水面的船上,旅愁是不难想象的,时已午夜,突然听到古刹钟声,一定会浮想联翩。想些什么,诗人没有写,但内涵无限丰富,韵味无穷。这首诗被人广为传诵,近年来有很多日本旅客到苏州旅游,就为除夕听寒山寺的半夜钟声。听到钟声联想如何,那就要看各人的生活经验了。

“夜半钟声到客船”使我想起一点往事,就当故事给你们讲讲吧。1944年3月到1946年3月,我在白沙女子师范学院教书,给学生课外讲一次《试谈人生》,讲到吉辛在《四季随笔》中引约翰生的话说,在读过书和没读过书的人之间同死人与活人之间,有同样大的差别。作为例证,他说蝙蝠和猫头鹰在不读书的人心中,只是引起迷信的恐怖或憎恶;但它们进入了诗人的世界,在读过这些诗的人心中,引起的却是富有诗情画意的联想。这话引我想起韩愈的诗句:“黄昏到寺蝙蝠飞”,辛弃疾的词句:“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我便觉得吉辛的话是他亲身的体会。吉辛又说,一次中夜醒来听到钟声,立刻联想到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剧中有个人物说过:“我们听到了半夜的钟声。”他的感触一定是愉快的、富有诗意的。我问学生:你们读过“夜半钟声到客船”后,如果听到半夜的钟声,不会感到喜悦吗?我现在问问你们:读过这首诗后,想不想到苏州坐在船上,听听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呢?愿去?那我们就不算白读这首绝句了。因为好诗可以使我们的感官锐敏,是一把打开我们心灵的金钥匙,使我们对人间一切真善美的东西可以心领神会,并用这一切作为鼓舞我们的源泉和力量,向人生的最广处探索,向人生的最深处追求,向人生的最高境界攀登!

赏析三

此诗绝美,清幽脱俗,使人心醉。首句连用三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既点明季节、时辰,又营构出静谧安详的氛围出来。其实全然无声之静不是静,而是恐,似此诗般偶有乌鸦啼鸣,竟然能够真切听闻,才是真静。次句写位置,是在江村桥和枫桥附近,周边很多打渔的小船,渔火星星点点,反而更显得夜深昏暗。或谓“江枫”是指江畔的枫树,但以之直接“渔火”,似有不协。

此句已奠定全诗基调,在于一个“愁”字。所谓“愁眠”,其实是愁而难眠,故此才能备悉描摹身周景物。后半段写钟声传来,特言“客船”,始知诗人之所以愁眠,为的是客旅它乡,思念故土,故而愁思绵绵,难以安寝。

关于此诗,还有一段公案。北宋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南北宋之交的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则分辩道:“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此种说法足以为张继辩护。

但还有一些反驳很无力,甚至有些可笑。明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唐诗摘钞》也说:“夜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诗歌是对自然、对生活的高度精炼,诗歌本就从事实中来,怎么能说“区区事实,彼岂暇计”呢?就算编故事,也要求编得圆吧。“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都是艺术化的句子,或通感,或比喻,所写为诗人观察自然后所得的一种感受,不能说它们罔顾事实。当不可能听到钟声的时候,偏偏写听到了钟声,这根本与事实相悖,必须点明是幻听,是内心所想,否则就是胡编乱造。胡编乱造出来的诗歌,不会是真的好诗,后人更不应为此矫饰涂抹。其实半夜鸣钟,非止唐代,非只寒山寺,历代都有诗人写到过,不可能都是拣拾张继余唾,陈岩肖所言甚是,张继所写,与事实并不相悖。

赏析四

诗人在一个秋夜,停泊苏州枫桥,看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幽美景色,客居他乡的诗人陶醉其中,写下了这首清丽隽永的小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沉落,天空呈现一片朦胧的暗灰色。在树上栖息的乌鸦偶尔发出几声啼鸣,衬得夜空更加沉寂。夜深月落,天气变得寒冷起来,霜气逐渐弥漫整个夜空。诗人通过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个意象,勾勒出了一幅清冷幽寂的夜色环境。霜是在地上而不是在天上,“霜满天”写诗人在寒夜里的感受,他感到切肤之寒从四周包围了自己,好像整个冰霜铺天盖地。这一句从视觉、听觉和感觉三个方面清晰地展现了这一夜景。幽寂清冷的夜景也衬托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心情。

“江枫渔火对愁眠”,在昏暗的夜色中,江边的枫树只是模糊的一片,江面上,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在昏暗朦胧的夜色中显得格外醒目。唐代诗人常常把“江枫”和“愁”字联系在一起。“渔火”象征了漂泊在外的未归人。“江枫”和“渔火”,一明一暗、一个江岸一个江上,两处景物主客错落组合在一起,两者独立而又融合在一起,意境幽美。最后诗人写到“对愁眠”二字,“对”字有伴的意味,可见,诗人独自面对霜夜、江枫等江中夜景时,心中有孤单寂寞,也含有对江南夜景的欣赏陶醉之感。诗人和江景为伴,两者达到了完美的融合,和谐优美。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接着诗人写寒山寺夜钟声。诗文前两句中描写了多处景物,渲染了宁静气氛,而最后这两句为诗文增添了深厚的历史人文气息,丰富了诗文的意韵。而后边这两句却只描写了一处景,可见,这处景物的重要性。寒山古寺积淀着丰厚的人文气息,有包容一切的胸怀和气势,在寂静的夜里,寒山寺的钟声显得格外浑厚庄严,诗人的愁思也随着这钟声延伸、扩散,意蕴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七绝诗,语言简洁优美,物象动静结合,明暗相称,从视听等多个角度进行描写,使风景丰满形象,意境优美。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赏析-张继-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枫桥夜泊作者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

字号:字懿孙

籍贯:襄州(今湖北省襄阳)

作品风格: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

诗人小传:

张继(约715年~约779年),字懿孙,襄州(今湖北省襄阳市)人,唐代诗人。他是天宝十二载(753年)的进士,大历中,曾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盐铁判官,有政声。他与刘长卿、顾况都有交往,诗作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枫桥夜泊扩展阅读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其二

清·王士禛

枫叶萧萧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夜半钟。

此为清朝诗人王士禛的作品,也写到“寒山夜半钟”,可见直到清代,寒山寺都有夜半鸣钟报时的习惯,张继不为妄语也。此诗意也从张继诗中化出,夜半鸣钟,本无所谓喜怒哀乐,而自张继诗出,则士人闻之触动内心,闻之而感惆怅,是张继的诗句给夜半钟赋予了全新的独特的情感色彩,并且传流千古。

【相关阅读】

更多张继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