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爱读书的朱熹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7 12:5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爱读书的朱熹

南宋理学家朱熹(1130—1200)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不苟言笑的迂腐之人,至少,他的小诗《春日》就充满了意趣:“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风和日丽的春日到泗水河边赏花,无边无际的春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到春天的面容,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美好的春色。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是,泗水一带早在宋朝南渡时就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这是一首寓理于景的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指孔子之儒学,因为孔子曾在那里弦歌讲学;催发生机、点丽万物的“东风”喻指圣人之道;“寻芳”就是探求圣人之道,而“万紫千红”就是喻指孔学的丰富多彩。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爱读书的朱熹

他的另一首小诗《观书有感》充满了理趣:“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方塘之水为何这样清澈,因为有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流来。

全诗以方塘为喻,借景喻理: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或者说,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放的胸襟接受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方能才思不断,细水长流。

朱熹还写过很有意趣的回文体《菩萨蛮》二首,其一曰:“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其二曰:“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据说,朱熹出生时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五岁时能读懂《孝经》,在书额题字自勉:“若不如此,便不成人。”十九岁考中进士,历任江西南康知府、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焕章阁侍制兼侍讲等职。

朱熹的理学思想是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五十二岁时,他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合刊,于是,“四书”之名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他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历代朝廷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成为治国之本和士人思想行为的规范。朱熹为官清正有为,还非常热心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授徒讲学,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个著名的教育家。他把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八岁至十五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强调先入为主,及早施教,教育的内容是“学其事”,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教学活动力求形象生动;大学教育要重视自学,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

朱熹总结出六条读书方法,即著名的“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意思是说,读书应该按照一定的次序,量力而行,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要反复咀嚼,细心体味;要身体力行,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抓紧时间,精神专注抖擞;要树立远大志向,并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守。

1179年,朱熹知南康军时,找到了白鹿洞书院的旧址,到了第二年,书院修复完成。这里是唐代名士李渤隐居讲学之处,因李渤喜养白鹿而得名。朱熹所订立的《白鹿洞书院教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而白鹿洞书院也因他而成为宋代四大著名书院之一。1183年,朱熹在武夷山九曲溪畔大隐屏峰脚下创建了武夷精舍。1194年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时,朱熹又在长沙岳麓山重建宋初潭州太守朱洞所创建的岳麓书院,使它成为宋代又一个著名书院。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