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衡之柳暗花明:一个大唐宰相的铁血柔情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7 10:38

【成语1】卖刀买犊

【释义】刀:武器;犊:牛犊。指卖掉武器,从事农业生产。

【出处】唐·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诗:“三川顿使气象清,卖刀买犊消忧患。”

【成语2】柳暗花明

【释义】指前面花红柳绿,树木花草繁茂锦盛的景象,之后又比喻绝处之中找到出路,突然出现的好形势。

【出处】唐·武元衡《摩诃池送李侍御之凤翔》诗:“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酒换离颜。”

唐代诗人中,武元衡的名字并不为后世人所熟知,但他生前却是一个风光无限的人物。

他的曾祖父是武则天的堂兄弟,因此,他就是武则天的曾侄孙。

他有很高的颜值,甚至有“唐代第一美男子”的称号。

他二十六岁时进士及第,状元郎一个。

唐末张为著的《诗人主客图》中,称武元衡为“瑰奇美丽主”,以赞其诗歌之美。

作为官员,武元衡又有“铁血宰相”之称。何谓铁血?坚韧、顽强、不惧挑战是也。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武元衡走过的“铁血之路”吧。

武元衡进士及第后,先是入廊坊幕担任掌书记,三年后又入河东节度使幕,又过了两年,入京任监察御史,此后便开始为期六年的为其父、母先后丁忧的生活,四十岁时,方重入官场,任华原县令。

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德宗因获知武元衡是个有才能的人,便召他入朝,授予比部员外郎一职,次年,武元衡始任右司郎中,三年后又至御史中丞位。

公元805年,德宗驾崩,顺宗李诵继位,时为永贞元年。当时,王伾、王叔文和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辅佐顺宗施行革新,王叔文邀请武元衡加入革新阵营,遭谢绝。

安葬德宗时,武元衡担任山陵仪仗史,其下属、监察御史刘禹锡要求当仪仗判官,又被他拒绝。

因此,二王集团对武元衡颇为不满。王叔文更是在顺宗面前肆意诋毁他,结果,武元衡就被贬为伺候太子的右庶子。几个月后,宪宗李纯就即位了,武元衡很快便官复原职。

宪宗念及武元衡在当右庶子时忠心伺主,又看他确实是个能办事的人才,便马上给他升职——由正五品上的御史中丞,升为正四品下的户部侍郎。

户部侍郎还没干满一年,宪宗就任命武元衡为门下侍郎平章事,自此,五十岁的武元衡正式登上相位。

既然被大当家的看重,那就赴汤蹈火地尽责尽忠吧。

拜相当年,机遇就来了——宪宗征镇海节度使李琦入朝,李琦称病不去,还借机领兵在润州发动叛乱。武元衡认为对割据势力不能姑息,主张削藩。宪宗同意,发兵讨伐,一月后,李琦被捉,叛乱平息。

浙西暂得安稳了,可宪宗还有个心病——剑南西川代理节度使刘崇文,虽然领兵平定了西川,可作为一个武将,他治理地方的功夫就很欠火候了。

为全面改善西川的民生状况,宪宗一番权衡后,便派武元衡出马了。

武元衡二说不说,立即带领人马,以宰相和西川节度使的双重身份,雄心勃勃地向西川出发。

当队伍走到褒斜谷时,武元衡有感而发,写了首《兵行褒斜谷作》,诗的最后说:

注意奏凯赴都畿,速令提兵还石坂。

三川顿使气象清,卖刀买犊消忧患。

“卖刀买犊消忧患”,停止战争,发展农业生产,维护一方平安,这是皇帝的心愿,是西川老百姓的心愿,也是武宰相的心愿。

走马上任的武元衡,果然没有辜负宪宗皇上对他的重托。在西川,他前后主政七年。七年间,蜀地局势逐渐稳定,百姓生活也日益好转起来,整个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复苏迹象。

据说,此间武元衡还和“扫眉才子”薛涛有过来往,下面的这首《赠道者》就是他写给薛涛的: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

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看来,武宰相也好像不太能过美人关。

武元衡归朝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淮西那儿又开始不平静了——节度使吴少阳死后,其子吴元济自作主张接过大权,意图谋反。宪宗便决定派武元衡率军队去平定淮西蔡州。

皇上旨意一下,素与淮西有勾结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和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等割据势力便都害怕起来了,他们密谋刺杀主战大臣,借以打消皇上出兵念头,从而在保蔡州的前提下保全自己。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的六月二日晚上,武元衡临睡前,下意识地写了一首诗:

夜久喧暂息,池台唯月明。

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

(《夏夜作》)

次日一大早,天还黑着,武元衡像往常一样,带着随从,顺着门前的大道赶往大明宫去上朝。

没走多远,突然有暗箭射灭了随从手中的灯笼,武元衡的肩膀也中了一箭。接着,就见黑暗中迅速窜出几名刺客,其中一人拉住武元衡的马缰,跟着奔跑十几步后,挥刀割下了武元衡的头颅……

“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没想到一诗成谶。

一代名相,就这样在顷刻间身首异处。

武元衡,以他的强硬手腕,为宪宗削藩立下了赫赫功勋,也最终把自己送上了不归之路。

从政,武元衡是强硬派,但日常为人,他却是非常温和的。据说,他刚到西川时,在宴请他的酒局上,有官员逼他用大杯喝酒,他不愿喝,那官员就把酒倒在他身上。他没生气,只是回去换了一件衣服,继续回来赴宴。

作为一个诗人,他是爱美、尚美的,不然怎会有“瑰奇美丽主”之誉呢?

在西川时,武元衡曾游原西川节度使韦皋旧宅,见到宅中有主人活着时养的一只孔雀,便满怀同情和伤感赋诗一首,回朝后引得王建、韩愈、白居易等多位诗友唱和。

他还曾于成都摩诃池,送那个名叫李锽的侍御史去凤翔,临别赠诗曰:

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酒换离颜。

他时欲寄相思字,何处黄云是陇间。

这诗写的是离情,虽然水平一般,但却给我们贡献了一个美妙的成语:柳暗花明。

柳暗花明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致,但到了落花时节,景中人便常会有伤春思乡之感,就如武元衡在《春兴》中写的那样: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对了,武元衡是缑(gōu)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思乡梦跟着春风跑到洛阳,那离家已经不远了吧?

武元衡之柳暗花明:一个大唐宰相的铁血柔情

诗人卡片

武元衡(758—815),字伯仓,唐朝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诗人中的“铁血宰相”。著名诗作有《春兴》《赠道者》。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