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7 06:52

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出自宋代钱公辅《义田记》文中: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

【名句翻译】

名句原文: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

名句译文:我曾经很喜欢晏子的爱好仁道,齐侯的知道贤人,桓子的服从正义。同时又喜欢晏子的仁爱有等级,而说话又有次序。他先是父族,其次母族,再次是妻族,最后才推广到那些比较疏远的贤人。

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名句故事】

晏子是齐国的宰相,因为身高很矮,不到六尺,又很贤能,所以有些趣味故事,为人津津乐道。有一次晏子出使楚国,楚王见晏子矮小,就说:“齐国难道没有人才吗?怎么派你来了呢?”晏子回答说:“齐国临淄有七八十万户人家,人们张开衣袖就像乌云遮天,挥把汗水就像下一阵雨,行起路来肩膀擦着肩膀,脚尖挨着脚跟,为什么说齐国没有人才呢?只是,我们齐国派遣使者,各有一定的对象,才能出众的人,派遣他去见贤明的国君;没有才能的庸俗之辈,派遣他去见无才能的昏君。我是齐国最无才能的人,所以最适宜派到楚国来了。”

名句中的桓子为田无宇,而齐侯是齐景公,他们田家与齐国关系还真不浅!传说有“田氏废君”的预言,桓子的祖先陈完刚出生的时候,太史曾为他卜卦,说他或他的子孙将取得一国,成为国君。陈国衰落后,陈完就离开陈国来到齐国,并改姓田,他的后代文子、无宇父子皆侍奉齐庄公,很受宠信,无宇的儿子侍奉齐景公,是大夫,而且田家很得到齐国的民心,他们家族也越来越强大;晏子曾多次向景公进谏,但景公不听。后来几代田氏家族皆任宰相,更有了废立国君的权力,悼公、简公、平公皆是为田氏所立,到了田午即位为桓公,他的儿子因齐即位为威王,而原本的齐国则是断绝了后代,封地都归田氏所有。

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名句赏析】

在“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这句名句中,齐侯的知贤传为千古佳话,而“知贤”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唐太宗的知人善任,他与名臣魏征之间的关系更是时常在我们生活中听到的。魏征向来是看到该说的就说,从不畏惧。他的胆识和卓见,为“贞观之治”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一次太宗退朝回宫后,盛怒未息,对长孙皇后说:“迟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急忙问道:“陛下要杀谁呀?”“魏征总是当面侮辱我,不给我留情面!”皇后听完后,立刻换了礼服出来向太宗道贺说:“君明则臣直。魏征忠直,敢于犯颜直谏,正说明你的圣明大度,真是可喜可贺啊!”太宗听完后,怒气渐消。想起魏征的为人处世,内心反而油然生起了无限的敬意。

晏子好仁,而且仁有等级,这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仁”是孔子的中心思想,虽然孔子并没有明确说明“仁”是什么,不过《论语·颜渊》篇仲弓问仁,孔子答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孟子·尽心》篇说:“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看来仁与恕是分不开的,而最基本的应该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英文有句谚语:“Do as you would be done by others.”以你所期望的别人待你的方式待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相同的,这也许是古今中外不变的道德金律吧!

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名句原文】

义田记

宋代: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以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观文正之义,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锺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创作背景】

《义田记》的作者为钱公辅,字君倚,是宋代武进人,进士及第后,他就入朝为官,但是英宗时,他因为与当政者不合被贬官,神宗即位的时候,让他做天章阁待制的官,但他又因为忤逆王安石而降做知府,可见他的仕途是不太顺遂的。

《义田记》是钱公辅写来赞扬范仲淹设置“义田”这样的义举的文章,文章开头即叙述了范文正公购置义田的经过及施行之法,范仲淹死后,他的子孙继续推行,家财都耗费在义田上,就连范仲淹死时所需的殡葬费用也拿不出来,最后钱公辅用晏婴的事迹和当世公卿大夫的作为,从正反两方面映衬范文正公的义行。作者认为范仲淹这样的行为,比晏子的仁有等级还要高超,规模也更大。

这篇文章是赞美范仲淹推行的义田制度,但究竟什么是义田呢?原来范仲淹为了赡助穷乏的族人,置田收租,作为族中公产,名为义庄,其田称义田,义田收获的米称义米。他订的规矩很简单,主要是列明义庄中对族人衣食的配给方法,例如无论男女,五岁以上都受配义米,每月白米三斗,冬衣大人各配给绢布一匹,五岁至十岁减半等等,均有详细的规定。此外,有嫁娶丧葬等吉凶事故时,也有发给辅助费用。义庄周济的对象虽是以范氏家族为主,但是对于贫穷不能度日的乡里外姻亲戚,也量行济助。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