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之天末凉风:我的快乐就是想你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6 23:35

【成语1】天末凉风

【释义】天末:天的尽头;凉风:特指初秋的西南风。原指杜甫因秋风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挚友李白。后常比喻触景生情,思念故人。

【成语2】文章憎命

【释义】憎:厌恶。文章厌恶命运好的人。形容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好。

【出处】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成语3】落月屋梁

【释义】比喻对朋友的怀念

【出处】唐·杜甫《梦李白二首》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李白杜甫之天末凉风:我的快乐就是想你

两年的翰林供奉生活,让李白渐渐心生厌倦。看着玄宗皇帝整日围着贵妃转,而那些朝廷官员也只会干些逢迎拍马之事,一些人还专门找茬挑拨,李白做出了离京漫游的打算。

他向皇上提出辞呈,皇上没有刻意挽留,只是简单地客套了一下,就将他“赐金放还”了。

李白出了长安,感觉心头轻松了好多。三月,路边的杨柳梢头已经发绿,想到自己已是四十四岁的人了,心头又禁不住漫过一阵惆怅。

向东。他准备取道洛阳、开封、宋城(今河南商丘),然后再北上任城(今山东济宁)——那里有他的一双儿女。

直到秋天,他才到达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三十出头,对他崇拜有加的小伙儿。小伙儿名叫杜甫。

后人说这是唐朝两个顶尖诗人一次伟大的会晤。

见面那一刻的杜甫有些落魄,但是满脸真诚。

相识就是缘,两人很快成了朋友。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杜甫《赠李白》)

在杜甫的眼中,李白就是金马门(等候皇上召见之处)中的贤德之士,现在脱离了朝廷的束缚,就可以自由地去寻幽探胜了。杜甫正好也有去开封、商丘一带游览的念头,两人便可一路同行。跟谪仙人一道,说不定真的能采到传说中的仙草呢!

有了伴,李白的旅程就多了些慰藉。到了开封,两人又碰到了诗人高适。三个志同道合的人结伴而行,“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杜甫《遣怀》),一路上饮酒作诗,互诉衷肠,倒也快活。

李白回到任城老家后的次年,杜甫又专程前来拜访他,还邀他同游齐鲁之地。这次见面,李白还用诗跟杜甫开了个玩笑: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戏赠杜甫》)

李白说杜甫戴着斗笠、顶着烈日,看上去那样瘦,简直就是一个“太瘦生”,是不是因为以前写诗太辛苦才成的这模样?

其间,两人还骑马至鲁城北,去寻访那个唤作“范十”的隐士: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秋天,两人在兖州饮酒话别。杜甫再次赠诗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两人现在就如飞蓬一样,游荡不定,杜甫觉得他和李白在学道上至今没啥成就,真的是愧对西晋那个炼丹家葛洪了。每天痛饮狂歌,只能是白白浪费时光。像李白这样豪迈的才子,不能称雄,真的是件憾事。

李白也以诗相赠: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一年后,李白又踏上了南下漫游的旅程。

一转眼,近十个春秋过去了。然后,安史之乱爆发。

李白慌了,他打算在这兵荒马乱的岁月里隐身庐山,去过那种与世无争的“巢云松”生活。

可是,命运偏偏要跟李白开个玩笑——他收到了永王李璘邀他入幕府的书信。

李璘是唐玄宗的第16个儿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受封永王。安史之乱的次年七月,唐玄宗任命永王担任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坐镇江陵。

永王的邀请,使李白心中的那份刚要消退的雄心壮志再次被唤醒,他觉得跟着永王,说不定就能实现自己年轻时就有的建功立业的梦想。

他答应了永王的邀请,信心十足地入了永王幕府。初随永王的日子里,他踌躇满志,雄心万丈。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李白跟着李璘的水路大军沿江而下,一路上写下了十多首《永王东巡歌》。

李白怎么也不会想到永王原来是个图谋不轨的家伙,其拥兵自重,原来是妄图占据江东之地,称霸一方。

几个月后,李璘的叛军就被唐肃宗派出的朝廷大军剿灭了。李白,作为一个糊里糊涂的追随者,自然不能免罪。

李白被关进了浔阳监狱,后经多方托人求情,最后被御史中丞宋若思营救。不久,又被朝廷判罪,流放夜郎。五十八岁的李白只得踏上通往夜郎的艰辛之路。走了一年多,第二年春天到达白帝城时,遇大赦,才得以免受继续流放之苦。

而就在李白遭受此劫期间,远在秦州(甘肃天水)的杜甫正在时刻关注着他的消息。等李白遇赦回到湖南时,时已入秋,杜甫万分牵挂和想念着老朋友,在一个夜晚,他满怀关切之情,写下了这首《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杜甫感慨于李白的命途多舛,才有了“文章憎命达”之叹。(其实,相对而言,杜甫的一生似乎更能诠释“文章憎命达”这一诗句的内涵。)

白天挂念,梦里也在挂念。一首意犹未尽,那就连写两首《梦李白》: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杜甫漂泊到四川后,还是时常会想起李白。那些在成都的日子里,他多希望李白回匡山老家,这样两人说不定就能见上一面了: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不见》)

杜甫写完这首诗的次年,李白就去世了,十几年前的兖州一别就成了永别。

李白、杜甫,他们有过交集,也经历了各自的坎坷人生,给后人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他们俩虽然都留下了美名,但这又怎能补偿他们生前所遭受的挫折和打击呢?正所谓: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