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江词》中的横江是今天的哪里?这首诗作于什么时间?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6 22:39

《横江词》中的横江是今天的哪里?这首诗作于什么时间?

《横江词》中的横江所指为何处:

李白《横江词》中横江所指为何处?肖士赞注此诗说:“《郡 县志》:‘横江浦在和州,对江南之采石,往来济渡也’。.”

几百年来,各家(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新近出版的 《唐诗选》)都一说:横江即横江浦,在今安徽和县东南,隔江与南岸 的采石相对。李白是在长江西北岸的横江浦欲渡到东南去。然而,这 个传统说法既没有足可信实的根据,又和全诗文旨矛盾,并和李白当 时所在及去向相反,是值得商榷的。

《横江词》中的横江是今天的哪里?这首诗作于什么时间?

李白如写的是横江浦,诗中会有所显示,或把诗名题为《横江浦 词》,如其古近体诗的《秋浦歌》、《秋夜板桥泛月独酌》、《新林 浦阻风寄友人》等。李白不会自乱其例。

任何文献都没说横江即横、江浦,连肖士赞也没这样说,只是在 “横江”条下,把“横江浦”注解一通。肖士赞的附和者说:“横江、 即横江浦”,却没拿出论据。

谁都知道:“大水有小口旁通,曰浦”。这怎么能出现诗中“白 浪高于瓦官阁”、“涛似连山喷雪来”、“惊波一起三山动”等情 况?有人会说李白喜夸张,但李白从不作违背客观实际的夸张。而且 “海潮南去过济阳”,更清楚不过地说明《横江词》写的是长江的一 段,而不是长江西岸的横江浦。是不是李白站在横江浦边写长江呢? 肯定不是。词题是《横江词》,词中有“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横江欲渡风浪恶”、“横江西望阻西秦”,都说明是写的“横江”。

“横江西望阻西秦”是《横江词》的核心句:它关联和决定着许 多其他场面,也把李白要去的地方交代得极清楚。假若诗人已在西岸 的和州,横江怎么会“阻”他西去的道路?往西秦去,更不必再渡过 “白浪如山那可渡”的大江到东岸去。而且诗中刃卜样急于冒死渡江和 对目的地望眼欲穿的心情,证以“横江西望阻西秦”之句,只能是站 在长江东岸向西了望才有可能。

诗中还有“横江馆前津吏迎”句,杨齐贤说:“横江馆乃采石津 官舍。……采石在太平州当涂县(长江东南岸),距建康/又十五里, 即古牛涪也。”《太平府志》:“采石绎……即唐时的横江馆也。”!}这更说明李白是在长江东南岸的采石。这是不是过江之后的津吏迎呢?也不是。如是过江之后,就不会再劝阻过江。

“横江”在哪?杨齐贤说:“孙亘督牛诸……昊晋间横江将军以督此渡。”又说:“杨子津,建康之东津;横江,建康之西津。”这说明横江是长江上的一个渡口,在建康以西。

“横江”起初可能是个“动名结构”,是横渡长江、横跨大江的意思。如”横江将军”,就都总管江的全面和两岸。

长江的很多段都另有名字。长江自得阳(九江市)到江苏燕子矶是从西南向东北流,其中从芜湖市到马鞍山,是从正南向正北流(采石处于这段大江的东岸,和县处于西岸),所玄以古时(包括汉唐)把这段天江东南岸称“江东”。因我国山水大都是东西走向,南北走向的山水就多叫“横山”、“横江”。横江上的渡口,就叫横江渡口。

根据上述种种内证、外证,可以论定“横江”不是大江西岸的“横江浦”,而是采石这个长江渡口和这段长江。李白当时被阻在横江东岸的采石,急欲速到西岸远处的西秦去??

《横江词》的写作年代:

《横江词》中的横江是今天的哪里?这首诗作于什么时间?

几本《李白年谱》和一些谈李白的论著,大都没有提《横江词》写作年代。 黄锡〕圭《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说:“《横江词》写于天宝十四年六月。”没提论据。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的《李白诗选》说:“开元14年李白到横江浦,写此诗。”复旦大学的《李白诗选》放在“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时期”‘,厂说:“大约是入长安前所作”。但“复旦本”声明是编年诗选,把《横江词》放在《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夔》(注明“开元16年作”)之前。这当然是认为《横江词》写于开元16年以前了。

我认为,《横江词》很可能写于天宝元年秋,李白由南陵入京途中,不可能写于开元1刁年、16年或天宝14年。

李白一生曾多次到过横江,但《横江词》中称作者为“郎”,天宝14年李白55岁,称55岁的人为“郎”,似乎不恰,‘天宝元年,李白42岁,称“郎”还勉强可以(因李自风格年青)。诗中还称作者为“公,,,年龄像大些,开元14一16年,李白26一28岁(刚出川),称二十多岁的人为“公”,也不恰。当然,一“公”字t与“郎”字似乎有点矛盾,其实,只有四十来岁“公”、“郎”两罕似乎都可以用:周瑜四十来岁称郎,欧阳修四十来岁称与翁(当然都有原因),而且,“公”要比“翁”还年轻些。当然,“郎”、“公”都是借用语(借用“郎今欲渡畏风波”、“公无渡河”),和作品中人物的年龄关系不太大;但也不是毫无关系。

李白长期渴盼进京施展抱负。一般都认为天宝元年之前,李白没进过京。到天宝元年玄宗下诏征他进京时,李白急切进京的心情达到最高峰。进京后,他看到玄宗荒淫废政,已不再是励精图治的英主,且知自己为玄宗的亲近所不容,所以第二年就“浪迹纵酒”,第三年就“恳求还山”,玄宗“赐金放归”。之后,他很少再有急切进京的心情,也一直没有再进过京。因此,李白“横江西望阻西秦(帝京的代名词)”和面对“浪打天门石壁开”的险恶风浪,仍冒死坚决昏夜渡江赴京的急切心情,不应产生在尚未打算进京之前,也不应产生在自己恳求离开帝京之后,而应当是产生于应诏进京的途中。

黄锡佳《李太白年谱》:“天宝元年,壬午。太白年42。,··…会绮召赴网,荐之于朝。玄宗闻其名,乃下诏征之,秋秒白由南陵至一氏安。” 南陵,在采石东南百多里处。唐时,由南陵去长安大都从采石渡江,因采石是长江最好渡的渡口。陆放翁《入蜀记》:“采石一名牛诸,与和州对岸,江面比瓜州为狭,故隋韩擒虎平陈及本朝曹彬下江南,皆自此渡。”道路很对。

根据上述种种粗浅分析,可以初步论定《横江词》写于天宝元年秋季李白奉诏赴京的途中。关于《横江词》的两个问题@李协民,李白《横江词》中横江所指为何处?肖士(斌贝)注此诗说:“《郡县志》:‘横江浦在和州,对江南之采石,往来济渡也’。”几百年来,各家(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新近出版的《唐诗选》)都说:横江即横江浦,在今安徽和县东南,隔江与南岸

《横江词》中的横江是今天的哪里?这首诗作于什么时间?

历来人们只把《横江词》当作一组山水诗,却不知其中寄托着李白心灵的苦痛。詹锳先生认为这首诗当作于开元十四年,李白初游山东时,但从李白当时的行踪、思想感情以及“郎”字的释义来看,它决非李白当时之作,而是作于天宝年间李白当过“翰林待诏”以后。从“幽州之行”归来后,李白南下宣城。来到横江渡,诗人心中的风浪与自然界的风浪产生强烈的共鸣,横江成为此期李白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的象征,因此,在这首诗中的“长江天险图”之外,呈现出李白一生的悲剧和那个时代的影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