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名句出处赏析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9 18:50

名句的诞生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妇贵徇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孟郊·烈女操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名句出处赏析故事

完全读懂名句

梧桐树相待终老,鸳鸯鸟也会双双死去。贞洁妇人贵在为丈夫殉情,如同梧桐树、鸳鸯鸟的舍生相从。发誓我的心就像井中的水,永远不起波澜,绝不变心。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名句出处赏析故事

名句的故事

《烈女操》为五言乐府,主在颂扬贞妇烈女的品德。“操”,为琴曲之调,孟郊借由梧桐树偕老、鸳鸯鸟双死,歌颂古来坚贞烈女舍生殉夫,求得夫妻生死与共;最末诗人以“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作结,称许这些失去丈夫的女子,专一不渝,心如井中死水,永不起任何波澜。

中国礼教传统向来重视女子名节,常以“烈女不嫁二夫”训诫女子,西汉刘向编撰《烈女传》,其中《贞顺篇》皆在颂赞女子的守节嘉行,如《鲁寡陶婴》讲的就是寡妇誓死不改嫁的故事;话说鲁国陶门有一女子名叫陶婴,年轻守寡,独自抚养幼儿,以织布维持家计,有人听闻陶婴长得美丽,有意娶她为妻,陶婴得知,立即作歌明志:“夜半悲鸣兮,想其故雄。天命早寡兮,独宿何伤。寡妇念此兮,泣下数行。呜呼悲兮,死者不可忘。飞鸟尚然兮,况于贞良。虽有贤雄兮,终不重行。”陶婴以飞鸟自喻,又以“故雄”比已逝丈夫,歌词流露对亡夫的深切思念,即使眼前出现“贤雄”追求,也绝不动摇从一而终之心。

不过,刘向《烈女传》除《贞顺篇》之外,其他各篇并未强调女子名节,其后,南朝宋人范晔编写《后汉书》,是中国首次出现以“烈女”为传的史书,显然范晔有心要为东汉妇女著言立传,但他的入选标准也和刘向一样,并不局限具有“节妇”光环的烈女。到了中唐诗人孟郊笔下的《烈女操》,其意就在歌咏妇女牺牲一己、殉夫守节的可贵情操。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名句出处赏析故事

历久弥新说名句

汉代的无名诗人写下一首撼动人心的乐府诗《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两千年前的专情女子,指天为盟所立下的重誓,她矢志与男子永生相守,除非高山夷成平地,江水为之枯竭,四季颠倒,天地相合,才足以将两人分开。女子字字铿锵,语气坚定,令人为之动容,仿佛只有等到天地灭绝,否则谁也无法阻断她对感情执守如一的信念。

魏文帝曹丕曾仿拟女子口吻作《寡妇》诗,起始写道:“霜露纷兮交下,木叶落兮凄凄,候雁叫兮云中,归燕翩兮徘徊,妾心感兮惆怅。”作者先勾勒秋霜落叶之景,再以赶往避冬候鸟、归巢燕子入诗,其后才道出守寡女子的万般愁绪;又诗末两句:“愿从君兮终没,愁何可兮久怀。”女子终是按捺不住空虚寂寞,只想追随丈夫离开人世,方可消解满怀思君之愁。诗人借大地一片萧索,连禽鸟都避之唯恐不及,深化永远等不到丈夫回来的寡妇,孤留在人间的悲凄。

除女性之外,历来也出现男性文人友谊笃厚,一点都不亚于男女或夫妻之情。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元稹出贬江陵,行役途中,寄诗给白居易数首,其中五言古诗《分水岭》最末四句:“君门客如水,日夜随势行。君看守心者,井水为君盟。”白居易收到之后,也响应了《和分水岭》给元稹,诗末四句为:“所以赠君诗,将君何所比,不比山上泉,比君井中水。”正逢仕途失意的元稹,将心比做不起波澜的井水,深信他和白居易的情谊此生不移,而在白居易的回信中,也附和元稹的看法,认为两人的珍贵友情,已非山上清澈泉水所能较之,唯独井中不动之水,堪可比拟。

更多孟郊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