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五歌注释版
五歌
五歌·其一
山对水,海对河。
雪竹对烟萝[1]。
新欢对旧恨[2],痛饮对高歌。
琴再抚,剑重磨。
媚柳对枯荷[3]。
荷盘从雨洗[4],柳线任风搓[5]。
饮酒岂知欹醉帽[6],观棋不觉烂樵柯[7]。
山寺清幽,直踞千寻云岭[8];江楼宏敞[9],遥临万顷烟波。
注释
1、雪竹:雪中之竹。因竹在雪中更显苍翠,故名。古诗文习用语。唐郑谷《送进士韦序赴举》:“秋山晚水吟情远,雪竹风松醉格高。”烟萝:雾霭中的藤萝随风飘荡,远望与青烟浑然一体,故名。
2、新欢:新的欢乐,新的欢快。南朝宋谢灵运《道路忆山中》:“怀故叵新欢,含悲忘春暖。”亦指新的情人或恋人。南朝陈后主《同管记陆琛七夕五韵诗》:“故娇隔分别,新欢起旧情。”后一义项更为常用。但本篇与“旧恨”对偶,当取前一义项。旧恨:旧有的仇恨。
3、媚柳:妩媚的柳枝。因柳条妩媚,故称“媚柳”。古诗文习用语。宋张孝祥《生查子》:“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
4、荷盘:指荷叶。荷叶形圆,似盘,故名。古诗文习用语。宋陆游《南堂与儿辈夜坐》:“鹊影绕枝栖未稳,荷盘擎露重相扶。”从:任从。
5、柳线:柳条细长下垂如线,故名。南朝梁范云《送别》:“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搓:因柳条细如丝线,故云风搓柳。古诗文习用语。宋陆游《偶思蜀道有赋》:“天回驿畔江如染,凤集城边柳似搓。”
6、欹醉帽:喝醉酒后帽子歪斜半落。欹,歪,侧。魏晋南北朝时人以纵情饮酒、不知帽子歪斜掉落为洒脱之象征。《世说新语》载山简倒戴帽子,《晋书》载孟嘉帽子被风吹落而不知,《周书》《北史》载独孤信侧帽狩猎,皆为时人津津乐道。山简事见《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山简)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倒载归,茗艼(酩酊)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着白接奸。举手问葛强,何如并州儿?’”《晋书·山简传》亦有记载。孟嘉事见《晋书·孟嘉传》:“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嘉好酣饮,愈多不乱。温问嘉:‘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嘉曰:‘公未得酒中趣耳。’”独孤信事见《周书·独孤信传》:“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7、烂樵柯:典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后以“烂柯”谓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柯,斧柄。
8、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古以八尺为一寻。古诗文习用语。晋左思《吴都赋》:“擢本千寻,垂荫万亩。”云岭:高耸入云的山峰。古诗文习用语。晋江逌《咏秋诗》:“鸣雁薄云岭,蟋蟀吟深榭。”
9、宏敞:高大宽敞。《旧五代史·晋书·张筠传》:“及罢归之后,第宅宏敞,花竹深邃,声乐饮嫦,恣其所欲。”
五歌·其二
繁对简,少对多。
里咏对途歌[1]。
宦情对旅况[2],银鹿对铜驼[3]。
刺史鸭[4],将军鹅[5]。
玉律对金科[6]。
古堤垂亸柳[7],曲沼长新荷[8]。
命驾吕因思叔夜[9],引车蔺为避廉颇[10]。
千尺水帘,今古无人能手卷;一轮月镜,乾坤何匠用功磨。
注释
1、里咏:里巷吟咏的诗歌。里,里巷。咏,声调抑扬的念诵或歌唱。途歌:路上所唱的歌谣。里咏、途歌,皆泛指在民间流传广泛的歌谣。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老安少怀,涂歌里咏。莫不欢若亲戚,芬若椒兰。”
2、宦情:做官的志趣、意愿。亦指做官的心情。古诗文习用语。唐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宦情羁思共悽悽,春半如秋意转迷。”旅况:旅途的情怀或景况。古诗文习用语。宋王安石《沂溪怀正之》:“世情纷可怪,旅况浩难安。”
3、银鹿:银铸的鹿。为奢侈品摆件。《太平广记·奢侈二·同昌公主》:“咸通九年,同昌公主出降,宅于广化里,锡钱五百万贯。更罄内库珍宝,以实其宅。而房栊户牖,无不以众宝饰之。更以金银为井栏药臼、食柜水槽、铛釜盆瓮之属,缕金为笊篱箕筐。制水晶火齐琉璃玳瑁等为床,搘以金龟银鹿。更琢五色玉为器皿什物,合百宝为圆案。”《资治通鉴·后晋纪三》:“(吴越恭穆夫人马氏)常置银鹿于帐前,坐诸儿于上而弄之。”古诗词常以“银鹿”用作妇女宠爱抚育儿孙之典。宋朱松《记草木杂诗七首·萱草》:“诸孙绕银鹿,采摘动盈把。”宋王迈《贺新郎·为后村母夫人寿》:“人世福、夫人兼五。银鹿诸孙来定省,对金屏、绣幕辉云母。”另据唐李肇《唐国史补》:“颜鲁公之在蔡州,再从侄岘家僮银鹿始终随之。”因颜真卿侄儿家仆人名“银鹿”,后遂以“银鹿”代指仆人。但此处,“银鹿”与“铜驼”相对,不必解作仆人。铜驼:铜铸的骆驼。西晋索靖预知天下即将大乱,曾经指着洛阳宫门口的铜骆驼说,将来会看到你在乱草丛中。后人用“泣铜驼”指对国家人民遭劫难感到悲伤。典出《晋书·索靖传》:“(索)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4、刺史鸭:唐杭州刺史李远喜吃绿头鸭,故云。宋王谠《唐语林》:“李远为杭州刺史,嗜啖绿头鸭。贵客经过,无他馈饷,相厚者乃绿头鸭一对而已。”(《类说·语林》题作《嗜绿头鸭》)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远,字求古,大和五年杜陟榜进士及第,蜀人也。少有大志,夸迈流俗,为诗多逸气,五彩成文。早历下邑,词名卓然。宣宗时,宰相令狐绹进奏拟远杭州刺史,上曰:‘朕闻远诗有“青山不厌千杯酒,白日惟销一局棋”,是疏放如此,岂可临郡理人?’绹曰:‘诗人托此以写高兴耳,未必实然。’上曰:‘且令往观之。’至,果有治声。性简俭,嗜啖凫鸭。贵客经过,无他赠,厚者绿头一双而已。后历忠、建、江三州刺史,仕终御史中丞。”旧注云“韦应物为刺史,畜鸭,号鸭为绿头公子”,恐非。
5、将军鹅: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将军,生性爱鹅,故云。事见《晋书·王羲之传》:“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6、玉律、金科:即金科玉律,指不可变更的法令或规则。后多比喻不可变更的信条。
7、亸(duǒ)柳:垂柳。亸,下垂。古诗文习用语。唐白居易《酬郑侍御多雨春空过诗三十韵》:“楚柳腰肢亸,湘筠涕泪滂。”
8、曲沼:见前注。
9、命驾吕因思叔夜:本句典出《晋书·嵇康传》:“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魏晋之际的吕安与嵇康关系很好,每当思念嵇康的时候,吕安就命人驾车,不远千里去见他。命驾,命人驾车马,也指乘车出发。吕,指吕安(?—262),字仲悌,东平(今属山东)人。镇北将军吕昭次子,吕巽弟,与嵇康为好友。吕巽淫安之妻,又诬安不孝。吕安引嵇康为证明,为锺会构陷,与嵇康同为司马昭所杀。叔夜,指嵇康(223—262),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濉溪)人。其妻长乐亭主,为曹操曾孙女。齐王芳正始年间,嵇康任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后隐居不仕,与阮籍等交游,为“竹林七贤”之一。崇尚老庄,声言“非汤武而薄周孔”,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拒绝山涛推荐,自谓不堪做官。精音律,善鼓琴。友人吕安被兄吕巽诬陷,嵇康为之辩解,遭锺会构陷,为司马昭所杀。
10、引车蔺为避廉颇:本句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忌恨蔺相如官位在己之上,扬言要羞辱他。蔺相如知道后,每次外出遇到廉颇便引车避让。家人不以为然,相如说,这样做不是因为怕廉颇,而是以国家利益为先,以个人恩怨为后。廉颇听说后深感惭愧,于是负荆登门向蔺相如请罪。引车,调转车行方向。蔺,蔺相如,战国时赵国相。见前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生卒年不详。赵惠文王时为将,后升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秦赵长平之战时,任赵国统帅,坚壁固守,使秦出师三年,劳而无功。后因赵中秦反间计,改用赵括为将,致遭大败。赵孝成王十五年,燕发大军攻赵,颇率军反击,杀燕将栗腹,进围燕都,燕割五城求和。因功封于尉文,为信平君,任假相国。赵悼襄王时,使乐乘代之。奔魏居大梁,后老死于楚。
五歌·其三
霜对露,浪对波。
径菊对池荷[1]。
酒阑对歌罢[2],日暖对风和。
梁父咏[3],楚狂歌[4]。
放鹤对观鹅[5]。
史才推永叔[6],刀笔仰萧何[7]。
种橘犹嫌千树少[8],寄梅谁信一枝多[9]。
林下风生,黄发村童推牧笠[10];江头日出,皓眉溪叟晒渔蓑[11]。
注释
1、径菊:开在小径边的菊花。语本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后遂成为古诗文习用语。宋杨万里《和同年李子西通判》:“病身只作家山梦,径菊诗葩两就荒。”
2、酒阑:谓酒筵将尽。《史记·高祖本纪》:“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南朝宋裴骃集解引汉末文颖曰:“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阑,残,尽。古诗文习用语。唐杜甫《魏将军歌》:“吾为子起歌《都护》,酒阑插剑肝胆露。”歌罢:指歌唱完了。古诗文习用语。五代前蜀毛文锡《恋情深》其二:“酒阑歌罢两沉沉,一笑动君心。”
3、梁父咏:即《梁父吟》,亦作《梁甫吟》,乐府楚调曲名。梁父,山名,在泰山下。《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亦为葬歌。《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今传诸葛亮所作《梁父吟》辞,乃述春秋齐相晏婴二桃杀三士事;李白所作辞,则抒写其抱负不能实现的悲愤。东汉张衡《四愁诗》:“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乃以梁父喻奸邪小人。诸葛亮好为《梁父吟》,应为寄托澄清天下之志。
4、楚狂:指陆通,字接舆,春秋末年楚国人。因为楚昭王政令无常,所以他披发装狂不愿做官,曾唱着歌经过孔子身边。故人称之楚狂。《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5、放鹤:放飞仙鹤。《世说新语·言语》:“支公好鹤,住剡东嫧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又,《宋人轶事汇编》载:“林逋隐居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内。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放鹤,良久,逋必棹小舟返。盖常以鹤飞为验也。”古人养鹤之法,每于特定时间将鹤从笼中放出,任其自由活动一段时间。唐宋以来,“放鹤”成为隐居修道高雅生活的一种象征。宋人苏轼曾为张天骥著《放鹤亭记》。观鹅:王羲之爱看鹅。见前注。
6、永叔:即北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早年曾支持范仲淹改革,晚年反对王安石新法。仁宗嘉祐二年(1057)知贡举,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倡古文,排抑“太学体”,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欧阳修是北宋文坛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诗词文各体俱佳。亦擅史学,与宋祁等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著作有《欧阳文忠公集》《集古录》《六一词》等。
7、刀笔:古代书写工具。古时书写于竹简,有误则用刀削去重写。借指文章,亦指法律案牍、诉讼文字。刀笔吏,指掌文案的官吏。萧何(?—前193):西汉开国功臣,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初为沛主吏掾。从刘邦入关,收秦相府律令图书藏之,以是知天下关塞险要,郡县户口。刘邦王汉中,以何为丞相。又荐韩信为大将。楚汉相拒,留守关中,转输士卒粮饷,使军中给食不乏。刘邦称帝,论何功第一,封酂侯。后定律令制度,协助高祖消灭陈豨、韩信、黥布等,封相国。高祖死后,事惠帝,病危时荐曹参继相。卒谥文终。
8、种橘:三国时期吴国丹阳太守李衡让人在宅边种千棵橘树,他家后人因此生活富裕。《三国志·吴书·三嗣主·孙休传》:“又诏曰:‘丹阳太守李衡,以往事之嫌,自拘有司。夫射钩斩袪,在君为君,遣衡还郡,勿令自疑。’”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曰:“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衡亡后二十余日,儿以白母,母曰:‘此当是种甘橘也,汝家失十户客来七八年,必汝父遣为宅。汝父恒称太史公言:“江陵千树橘,当封君家。”吾答曰:“且人患无德义,不患不富,若贵而能贫,方好耳,用此何为!”’吴末,衡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
9、寄梅:据《荆州记》记载,陆凯曾经从江南寄梅花给在长安的范晔,并附诗一首,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详见前注。
10、黄发:本指长寿的老人。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遂用以泛指老年人。《诗经·鲁颂·全宫》:“黄发台背,寿胥与试。”汉郑玄笺:“黄发台背,皆寿征也。”《尚书·秦誓》:“虽则云然,尚猷询兹黄发,则罔所愆。”自先秦至唐宋诗词,黄发皆指长寿老人。黄发指幼童,则在明清以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董生》:“君不忆东邻之黄发女乎?屈指移居者,已十年矣。尔时我未笄,君垂髫也。”
11、皓眉:白眉。长寿老者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