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四豪全文注释版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8-26 22:18

声律启蒙四豪注释版

四豪

声律启蒙四豪·其一

琴对瑟,剑对刀。

地迥对天高[1]

峨冠对博带[2],紫绶对绯袍[3]

煎异茗[4],酌香醪[5]

虎兕对猿猱[6]

武夫攻骑射,野妇务蚕缫[7]

秋雨一川淇澳竹[8],春风两岸武陵桃[9]

螺髻青浓[10],楼外晚山千仞[11];鸭头绿腻[12],溪中春水半篙[13]

注释

1、迥:遥远,僻远。古诗文习用“地迥”“天高”作对。唐柳宗元《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天高地迥凝日晶。”宋朱子《同僚小集梵天寺坐间雨作已复开霁步至东桥玩月赋诗二首》其一:“地迥衣裳冷,天高澄霁还。”宋史季温《鼓山》:“天高陡觉星辰近,地迥偏饶日月闲。”

2、峨冠:高冠。峨,高。博带:大带。博,大。峨冠博带,为古代儒生或士大夫的装束。是元明以来诗词习用语。元沈禧《菩萨蛮》:“峨冠博带青藜杖,行行独步青溪上。”明王渐逵《石葵歌赠乔都阃》:“峨冠博带称儒雅,宾客雍容列尊斝。”

3、紫绶:紫色丝带。古代高级官员用作印组,或作服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唐李白《门有车马客行》:“空谈霸王略,紫绶不挂身。”绯袍:红色官服。唐制,四品袍深绯,五品袍浅绯。唐白居易《别草堂三绝句》其二:“久眠褐被为居士,忽挂绯袍作使君。”《酬元郎中同制加朝散大夫书怀见赠》:“五品足为婚嫁主,绯袍着了好归田。”唐制,中下州刺史是四品官,朝散大夫是从五品官。

4、煎:烹茶。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唐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异茗:稀有的好茶。唐黄滔《宿李少府园林》:“尝频异茗尘心净,议罢名山竹影移。”

5、香醪(láo):美酒。古诗文习用语。唐杜甫《崔驸马山亭宴集》:“清秋多宴会,终日困香醪。”醪,汁渣混合的酒,又称“浊酒”,也称“醪糟”。

6、虎兕:老虎与犀牛。比喻凶恶残暴的人。《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汉王逸《九思·逢尤》:“虎兕争兮于廷中。”兕,古代兽名,犀牛的一种。皮厚,可以制甲。一说,雌犀牛。猿猱(náo):泛指猿猴。《管子·形势》:“坠岸三仞,人之所大难也,而猿猱饮焉。”唐李白《蜀道难》:“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7、野妇:见前注。务:致力于,用心于。蚕缫(sāo):亦作“蚕缲”。饲蚕缫丝。《孟子·滕文公下》:“夫人蚕缫,以为衣服。”缫,从蚕茧上把丝抽出来。

8、淇澳(yù)竹:即长在淇水边的竹子。《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毛传:“奥,隈也。”晋左思《魏都赋》:“南瞻淇澳,则绿竹纯茂。”淇,淇水,黄河的支流,从河南浚县淇门镇流入黄河。澳,一作“奥”,水岸深曲的地方。

9、武陵:地名。在今湖南常德。晋宋之际大诗人陶渊明著《桃花源记》,说有一个捕鱼的武陵人沿着溪水前行,看见两岸桃花盛开,花瓣纷纷落下,不知不觉中进入桃花源。

10、螺髻:螺壳状的发髻,常用以比喻耸起如髻的峰峦。古诗文习用语。唐皮日休《太湖诗·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11、千仞:形容极高或极深。《庄子·秋水》:“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汉桓宽《盐铁论·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轻凌。”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为一仞。一说,八尺为一仞。

12、鸭头:见前注。腻:形容颜色浓重。

13、春水半篙:形容春水深及撑船竹篙的一半。古诗文习用语。宋苏辙《泛潩水》:“半篙春水花千片,八尺轻船酒一壶。”宋虞俦《临安泛舟》:“桃源春水半篙稳,锦谷清溪几曲通。”

声律启蒙四豪全文注释版

声律启蒙四豪·其二

刑对赏[1],贬对褒[2]

破斧对征袍[3]

梧桐对橘柚[4],枳棘对蓬蒿[5]

雷焕剑[6],吕虔刀[7]

橄榄对葡萄。

一椽书舍小?

?8],百尺酒楼高[9]

李白能诗时秉笔[10],刘伶爱酒每嵩糟[11]

礼别尊卑[12],拱北众星常灿灿[13];势分高下,朝东万水自滔滔[14]

注释

1、刑、赏:刑罚与奖赏。《周礼·天官·大宰》:“七曰刑赏,以驭其威。”唐贾公彦疏:“谓有罪刑之,有功赏之。”《北史·杜弼传》:“天下大务,莫过刑赏二端。”

2、贬、褒:贬低和赞扬。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威德所生》:“《春秋》采善不遗小,掇恶不遗大,讳而不隐,罪而不忽,□□(原文缺二字)以是非,正理以褒贬。”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3、破斧:语本《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斧、斨,泛指兵器。后以“破斧缺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原典,“破”是动词。此处,“破斧”与“征袍”对偶,则“破”为形容词。征袍:出征将士穿的战袍。唐李白《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4、橘柚:是一种水果,产于我国南方,别名金柑。一说为两种水果,即橘和柚。古诗文常见。梧桐对橘柚,本于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5、枳(zhǐ)棘:枳木与棘木。因其多刺而称恶木。常用以比喻恶人或小人。亦用以比喻艰难险恶的环境。《后汉书·循吏列传》云:“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详见前“主簿栖鸾”注)。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借指荒野偏僻之处。汉桓宽《盐铁论·通有》:“山居泽处,蓬蒿吸埆,财物流通,有以均之。”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6、雷焕剑:晋代雷焕在豫章丰城监狱屋基掘得龙泉、太阿二柄宝剑。一把剑送给张华,另一把自己佩带。张华被杀后他那把剑就不见了。雷焕去世后他的儿子佩着剑过延平津,宝剑忽从腰间跃出跳入水中,再找的时候,只见两条龙在水中。事见《晋书·张华传》:“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道术者皆以吴方强盛,未可图也,惟华以为不然。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乃要焕宿,屏人曰:‘可共寻天文,知将来吉凶。’因登楼仰观,焕曰:‘仆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间颇有异气。’华曰:‘是何祥也?’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华曰:‘君言得之。吾少时有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事,当得宝剑佩之。斯言岂效与!’因问曰:‘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华曰:‘欲屈君为宰,密共寻之,可乎?’焕许之。华大喜,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焕以南昌西山北岩下土以拭剑,光芒艳发。大盆盛水,置剑其上,视之者精芒炫目。遣使送一剑并土与华,留一自佩。或谓焕曰:‘得两送一,张公岂可欺乎?’焕曰:‘本朝将乱,张公当受其祸。此剑当系徐君墓树耳。灵异之物,终当化去,不永为人服也。’华得剑,宝爱之,常置坐侧。华以南昌土不如华阴赤土,报焕书曰:‘详观剑文,乃干将也,莫邪何复不至?虽然,天生神物,终当合耳。’因以华阴土一斤致焕。焕更以拭剑,倍益精明。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子华为州从事,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没者惧而反。须臾光彩照水,波浪惊沸,于是失剑。华叹曰:‘先君化去之言,张公终合之论,此其验乎!’”

7、吕虔刀:三国魏刺史吕虔有一宝刀,铸工相之,以为必三公始可佩带。吕虔以此刀赠王祥。王祥后位列三公。王祥临终,复以此刀授弟王览。览后仕至大中大夫。后遂以“吕虔刀”为宝刀之美称。事见《晋书·王祥传》:“初,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虔谓祥曰:‘苟非其人,刀或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祥固辞,强之乃受。祥临薨,以刀授览,曰:‘汝后必兴,足称此刀。’览后奕世多贤才,兴于江左矣。”

8、一椽(chuán):一条椽子,亦借指一间小屋。《魏书·任城王传》:“居无一椽之室,家阙儋石之粮。”

9、百尺楼:泛指高楼。典出《三国志·魏志·陈登传》:“汜(许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陈登)。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刘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10、李白:见前注。秉笔:执笔。《国语·晋语九》:“臣以秉笔事君。”

11、刘伶:字伯伦,生卒年不详,沛国(今安徽淮北)人。魏晋之际名士,“竹林七贤”之一。魏末曾官建威参军。酷爱喝酒,肆意放荡,蔑视礼法,崇尚无为。《晋书·刘伶列传》:“刘伶,字伯伦,沛国人也。身长六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尝渴甚,求酒于其妻。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耳。便可具酒肉。’妻从之。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儿之言,慎不可听。’仍引酒御肉,隗然复醉。”佈(bū)糟:饮酒,吃酒糟。酒糟,造酒剩下的渣滓。典出《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佈其糟而歠其酾?”

12、礼别尊卑:礼仪是用来区别地位高低的。此四字出自梁周兴嗣《千字文》。

13、拱北:指天上的星星环绕拱卫北极星。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4、朝东万水:出自《荀子·宥坐》:“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子贡问孔子为什么看见大河就要观看,孔子回答子贡,说是因为水流有多种优秀品质,其中一条为“其万折也必东,似志”。又《诗经·小雅·沔水》云:“沔彼流水,朝宗于海。”《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故,宋李复《戏酬杨次公》诗云:“百川万折必朝宗,东南到海无分别。”万水,指数以万计的河流。

声律启蒙四豪·其三

瓜对果,李对桃。

犬子对羊羔[1]

春分对夏至[2],谷水对山涛[3]

双凤翼[4],九牛毛[5]

主逸对臣劳[6]

水流无限阔,山耸有余高。

雨打村童新牧笠,尘生边将旧征袍。

俊士居官[7],荣引鹓鸿之序[8];忠臣报国,誓殚犬马之劳[9]

注释

1、犬子:幼犬。

2、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公历3月20日或21日。此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平分,故称。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6月21日或22日。这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则相反。至,指阳气至极,阴气始至和日行北至。《周礼·春官·冯相氏》“冬夏致日”,汉郑玄注:“夏至,日在东井,景尺五寸。”

3、谷水:山谷间的流水。山涛:山涧中的洪水。此处,“山涛”与“谷水”相对,不是人名。

4、双凤翼:一双凤凰(比翼齐飞)的翅膀。多用以比喻夫妻成双成对。古诗文习用语。唐卢纶《王评事驸马花烛诗》其四:“比翼和鸣双凤皇,欲栖(一作“玉梅”)金帐满城香。”宋李之仪《万年欢》:“须知最难得处,双双凤翼,一对和鸣。”宋晁补之《顺之将携室行而苦雨用前韵戏之》:“王郎行李望秋晴,莫污北飞双凤翼。”

5、九牛毛:即九牛一毛,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其微小,微不足道。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6、主逸、臣劳:君主安逸,臣下辛劳。为古代中国政治学所提倡。汉班固《白虎通义·天地》:“君舒臣疾,卑者宜劳。”《白虎通义·日月》:“而日行迟,月行疾何?君舒臣劳也。”

7、俊士:周代称选取入太学者。《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唐代为取士科目之一。《新唐书·选举志上》:“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此岁举之常选也。”泛指才智杰出的人。《荀子·大略》:“天下国有俊士,世有贤人。”

8、鹓(yuān)鸿之序:鹓雏、鸿雁一起飞的时候排列有序,比喻朝臣百官的行列。南朝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雕材滥杞梓,花绶接鹓鸿。”

9、殚:尽,竭尽。犬马之劳:愿像犬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力,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声律启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