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十四寒全文注释版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8-26 22:16

声律启蒙十四寒注释版

十四寒

声律启蒙十四寒·其一

多对少,易对难。

虎踞对龙蟠[1]

龙舟对凤辇[2],白鹤对青鸾[3]

风淅淅[4],露筐筐[5]

绣毂对雕鞍[6]

鱼游荷叶沼,鹭立蓼花滩[7]

有酒阮貂奚用解[8],无鱼冯铗必须弹[9]

丁固梦松,柯叶忽然生腹上[10];文郎画竹[11],枝梢倏尔长毫端[12]

注释

1、虎踞:形容山势雄伟,像老虎蹲踞一样。龙蟠:亦作“龙盘”,如龙之盘卧状。形容山势雄壮绵延的样子。唐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亦用以喻豪杰之士隐伏待时。《三国志·魏志·杜袭传》:“袭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同郡繁钦数见奇于表,袭喻之曰:‘吾所以与子俱来者,徒欲龙蟠幽薮,待时凤翔。’”“虎踞龙蟠”四字常连用,形容地势极峻峭险要。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昔之虎据龙蟠,加以黄旂紫气。莫不随狐兔而窟穴,与风尘而殄悴。”

2、龙舟:专供帝王乘坐的船。《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晋郭璞注:“舟皆以龙鸟为形制。今吴之青雀舫,此其遗象也。”《隋书·炀帝纪上》:“八月壬寅,上御龙舟,幸江都。”凤辇:天子乘坐的车驾,以金凤为饰。唐王维《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明君移凤辇,太子出龙楼。”唐钱起《和李员外扈驾幸温泉宫》:“未央月晓度疏钟,凤辇时巡出九重。”

3、白鹤:俗称仙鹤,传说中多为仙人坐骑。唐李白《寻雍尊师隐居》:“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青鸾: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赤色多者为凤,青色多者为鸾。也有借指传送信息的使者。唐李商隐《相思树上》:“相思树上合欢枝,紫凤青鸾共羽仪。”

4、淅淅:象声词。形容风声或雨声。唐白居易《北亭》:“江风万里来,吹我凉淅淅。”

5、叫叫:露水众多的样子。一说为露珠圆貌。《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零露叫兮。”毛传:“叫叫然盛多也。”

6、绣毂:指装饰华丽的车。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用以插轴。古诗文习用语。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罗扇夹花灯,金鞍攒绣毂。”雕鞍:雕饰有精美图案的马鞍。亦借指坐骑。古诗文习用语。唐骆宾王《帝京篇》:“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

7、蓼花滩:为古诗文习用语。唐许浑《朝台送客有怀》:“岭北归人莫回首,蓼花枫叶万重滩。”宋杨万里《竹床》:“醉梦那知蕉叶雨,小舟亲过蓼花滩。”蓼,一年生草本植物,叶披针形,花小,白色或浅红色,果实卵形、扁平,生长在水边或水中。

8、阮貂:典出《晋书·阮孚传》:“(孚)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帝宥之。”阮孚酗酒,曾经解金貂换酒。后因以“阮(孚)貂”借指贳酒之抵押物,以“金貂换酒”作为名士旷达不羁、恣意纵酒之典故。阮,即阮孚(?—326),字遥集,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阮咸子。避乱渡江,晋元帝时任安东参军,蓬发饮酒,常被弹劾。晋明帝立,升侍中,奉诏增益雅乐。从平王敦,赐爵南安县侯。咸和元年(326)晋成帝即位,太后临朝,政出舅氏(庾亮),阮孚认为大乱将至,苦求外出,转广州刺史。未至镇,卒,时年四十九。次年,苏峻谋反,识者以为知几。貂,即金貂,皇帝左右侍臣的冠饰。汉始,侍中、中常侍之冠,于武冠上加黄金珰,附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汉书·谷永传》:“戴金貂之饰,执常伯之职者皆使学先王之道。”晋潘岳《秋兴赋》:“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烱烱。”

9、冯铗:冯,指战国时人冯谖。铗,剑把,也代指宝剑。冯谖是孟尝君的门客,他初到孟尝君府中时,因为对待遇不满,曾经弹着剑唱“没有鱼吃,长剑啊我们回去吧!”后因以“冯谖弹铗”喻指怀才不遇、处境窘困而希望被赏识重用。典出《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10、“丁固梦松”二句:典出《三国志·吴书三》:“(宝鼎)三年春二月,以左右御史大夫丁固、孟仁为司徒、司空。”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吴书》曰:“初,固为尚书,梦松树生其腹上,谓人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卒如梦焉。”丁固曾经梦见自己肚子上长出松树,对人说“松树是十八公,十八年之后我要做三公”。十八年后,果然位居三公。后因以“梦松”为祝人登三公位的典故。丁固(198—273),本名密,字子贱,后改名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孙休时任左御史大夫,孙皓时升任司徒。凤凰二年(273)三月卒,年七十六。柯,树枝。

11、文郎:指北宋画家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世称“石室先生”“锦江道人”,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人。仁宗皇祐元年(1049)进士。历知陵、洋、湖州。神宗元丰二年(1079),卒于赴湖州任途中,年六十二。与司马光、苏轼相契。工诗文,善篆、隶、行、草、飞白,尤长于画竹。有《丹渊集》。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云:“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宋晁补之《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成语“胸有成竹”即由此而来。

12、倏尔:迅速,很快。毫:指笔。

声律启蒙十四寒全文注释版

声律启蒙十四寒·其二

寒对暑,湿对干。

鲁隐对齐桓[1]

寒毡对暖席[2],夜饮对晨餐[3]

叔子带[4],仲由冠[5]

郏鄏对邯郸[6]

嘉禾忧夏旱[7],衰柳耐秋寒[8]

杨柳绿遮元亮宅[9],杏花红映仲尼坛[10]

江水流长,环绕似青罗带[11];海蟾轮满[12],澄明如白玉盘[13]

注释

1、鲁隐:即鲁隐公(?—前712),姬姓,名息姑,一作息。春秋时鲁国君主,在位凡十一年。《春秋》纪事,始于鲁隐公。惠公长庶子。惠公死,鲁人以惠公嫡子允年少,共立息姑摄政行君事,立弟允为太子。隐公十一年,公子翚劝隐公杀允而正式即位,隐公不允。翚乃反劝允杀隐公。齐桓:即齐桓公(?—前643),姜姓,名小白。春秋时齐国君主,为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弟。襄公被杀,自莒归国即位,任管仲为相,国力富强。以“尊王攘夷”为名,北伐戎狄,南抑强楚。周惠王死,奉太子郑即位,为周襄王。多次会合诸侯,订立盟约,树立威望。在位共四十三年,卒谥桓。

2、寒毡:典出杜诗。《新唐书·郑虔传》:“(郑虔)在官贫约甚,澹如也。杜甫尝赠以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云。”《新唐书》所引,出自杜诗《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篇。是说广文馆博士郑虔虽然才名满天下,但家境贫寒,没有毡子给客人坐。后以“寒毡”形容寒士清苦的生活,亦借指清苦的读书人。暖席:亦作“煖席”,指久坐而留有体温的座席,借指安坐闲居。《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煖席。”汉高诱注:“坐席不至于温。”《昭明文选·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唐李善注:“韦昭曰:暖,温也,言坐不暖席也。《文子》曰:墨子无黔突,孔子无暖席,非以贪禄慕位,欲起天下之利,除万民之害也。”

3、夜饮:“长夜饮”之缩语,谓通宵宴饮。典出《诗经·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毛传:“厌厌,安也。夜饮,私燕也。”《韩非子·说林上》:“纣为长夜之饮,惧以失日,问其左右尽不知也。”《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汉王充《论衡·语增》则曰:“坐在深室之中,闭窗举烛,故曰长夜。”晨餐:早饭,早晨吃饭。晋束晳《补亡诗六首·南陔》:“馨尔夕膳,洁尔晨餐。”唐韦应物《送张侍御秘书江左觐省》:“晨餐亦可荐,名利欲何如。”

4、叔子带:指晋代羊祜(字叔子)的衣带。《晋书·羊祜传》:“(祜)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羊祜镇守荆州时经常穿着裘衣松松地束着衣带,不穿战甲。后用“叔子带”以形容装束儒雅,风流平易。羊祜,见前注。

5、仲由冠:孔子弟子子路(仲由,字子路)初见孔子时,戴的是雄鸡冠。《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子路好勇,雄鸡公猪(豭豚)好斗,故子路佩带。

6、郏鄏(jiárǔ):周朝东都,故地在今河南洛阳。《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鄏。”杨伯峻注:“郏鄏即桓七年《传》之郏,周之王城,汉之河南,在今洛阳市。《楚世家》索隐云:按《周书》,郏,洛北山名,音甲。鄏谓田厚鄏,故以名焉。”邯郸:地名。战国时期赵国都城所在地,在今河北省境内。

7、嘉禾:生长奇异的禾苗,古人以之为吉祥的征兆。亦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典出《尚书·微子之命》:“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王命唐叔,归周公于东,作《归禾》。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孔传:“唐叔,成王母弟,食邑内得异禾也……禾各生一垄而合为一穗……异亩同颖,天下和同之象,周公之德所致。”唐孔颖达疏:“此以善禾为书之篇名,后世同颖之禾遂名为‘嘉禾’,由此也。”汉王充《论衡·讲瑞》:“嘉禾生于禾中,与禾中异穗,谓之嘉禾。”

8、衰柳:老朽衰残的柳树。古诗文习用语。唐王维《辋川集·孟城坳》:“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9、杨柳绿遮元亮宅:此句说陶渊明(字元亮)家庭院里绿柳成荫,形容隐居之乐。典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及陶诗《归园田居五首》其一:“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元亮,见前注。

10、杏花红映仲尼坛:此句用孔子杏坛讲学之典,形容教学之乐。典出《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后人因庄子寓言,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北宋时,孔子四十五代孙道辅监修曲阜祖庙,将大殿北移,于其旧基筑坛,环植杏树,即以“杏坛”名之。坛上有石碑,碑篆“杏坛”二字为金翰林学士党怀英所书。明隆庆间重修,并筑方亭。仲尼,见前注。

11、青罗带:青色的罗带。比喻色青流长的江河。古诗文习用语。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勈(按:音义同“簪”)。”宋张孝祥《水调歌头·桂林集句》:“江山好,青罗带,碧玉簪。”

12、海蟾:指月亮。传说月中有蟾蜍,又从海上升起,故称月为“海蟾”。古诗文习用语。宋梅尧臣《闻角》:“高树朝光动,城头落海蟾。”

13、白玉盘:借指圆月。唐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声律启蒙十四寒·其三

横对竖,窄对宽。

黑志对弹丸[1]

朱帘对画栋[2],彩槛对雕栏[3]

春既老[4],夜将阑[5]

百辟对千官[6]

怀仁称足足[7],抱义美般般[8]

好马君王曾市骨[9],食猪处士仅思肝[10]

世仰双仙,元礼舟中携郭泰[11];人称连璧,夏侯车上并潘安[12]

注释

1、黑志:有时写作“黑子”,比喻地域狭小。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地惟黑子,城犹弹丸。”志,通“痣”。弹丸:用弹弓射的泥丸。弹丸之地,比喻地域狭小。《战国策·赵策三》:“诚知秦力之不至,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

2、朱帘:红色帘子。古诗文习用语。南朝梁江淹《灵丘竹赋》:“绮疏蔽而停日,朱帘开而留风。”画栋:绘有各种彩色图案的屋梁。古诗文习用语。唐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一作“朱帘”)暮卷西山雨”,以“珠帘”“画栋”作对;宋丁黼《满江红·寿江古心母》词“南浦西山开寿域,朱帘画栋调新曲”,则是“朱帘”“画栋”连用。

3、彩槛、雕栏:有彩绘和雕刻的栏杆。槛,栏杆。唐鲍溶《宿水亭》:“雕楹彩槛压通波,鱼鳞碧幕衔曲玉。”朱帘画栋、彩槛雕栏,常用于形容富贵人家富丽堂皇的房舍。

4、春既老:春天即将结束。既,已。唐岑参《喜韩樽相过》:“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

5、夜将阑:黑夜即将到头。阑,阑珊,残、将尽的意思。宋柳永《尾犯》:“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

6、百辟:诸侯,也泛指公卿大官。《国语·鲁语上》:“其周公、太公及百辟神祇实永飨而赖之。”三国吴韦昭注:“辟,君也。”《文选·(张衡)东京赋》:“然后百辟乃入,司仪辨等,尊卑以班。”三国吴薛综注:“百辟,诸侯也。”千官:大小官员。唐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

7、怀仁:指凤凰心怀仁德。《宋书·符瑞志》:“凤凰者,仁鸟也。”足足:象声词。相传为雌凤鸣声。汉王充《论衡·讲瑞》:“案《礼记·瑞命》云:‘雄曰凤,雌曰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总叙》:“凤,雄鸣节节,雌鸣足足,行鸣曰归嬉,止鸣曰提扶。”亦用以指凤凰。明杨慎《秇林伐山·足足般般》:“薛道衡文:‘足足怀仁,般般扰义。’足足,凤也;般般,麟也。”

8、抱义:指麒麟胸怀仁义。般般:犹斑斑,形容兽皮灿烂多彩的样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般般之兽,乐我君囿;白质黑章,其仪可喜。”唐司马贞索隐:“般般,文彩之皃(貌)也。音班。”据明杨慎《秇林伐山·足足般般》:“薛道衡文:‘足足怀仁,般般扰义。’足足,凤也;般般,麟也。”则般般形容麒麟毛色有文彩。般,通“斑”。

9、市骨:买千里马的骨头。典出《战国策·燕策一》:“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个故事:说有位爱马的君王派人携千金去买千里马,到的时候,马已经死了,使者便用五百金把马骨头买了回来。千里马的主人得知这一消息,都争相卖马给这位君王。燕昭王于是礼遇郭隗。天下贤人争相赴燕。后乃用“市骨”比喻招揽人才之迫切。

10、食猪处士:典出《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太原闵仲叔者,世称节士,虽周党之洁清,自以弗及也。党见其含菽饮水,遗以生蒜,受而不食。……客居安邑。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猪肝一片,屠者或不肯与,安邑令闻,敕吏常给焉。仲叔怪而问之,知,乃叹曰:‘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以寿终。”东汉隐士闵仲叔,年老家贫,每次买肉只买一片猪肝,卖肉的不肯卖他,安邑县令知道后,派官吏每天给他送猪肝,他认为是以自己的口腹之欲拖累别人,所以不肯接受。

11、“世仰双仙”二句:东汉名士郭泰与河南尹李膺交往密切。李膺曾经和郭泰同船渡河,送行的人远远望去,觉得他们好像神仙一样。典出《后汉书·郭太(按:因范晔父名泰,故改郭泰为郭太)传》:“(太)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共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元礼,即东汉李膺,字元礼。见前注。郭泰(128—169),字林宗,太原界休(今山西介休)人。汉末名士,与许劭齐名,并称“许郭”。又因曾被太常赵典举为有道,故世称“郭有道”。与李膺等交游,名重洛阳,被太学生推为领袖。第一次党锢之祸后,被士林誉为“八顾”之一。但无意仕宦,官府多次辟召,都不应命。虽然善于品评海内人士,但不为危言刻论,所以得免于党锢之祸。闭门教授,弟子数千。及卒,蔡邕为撰碑文。

12、“人称连璧”二句: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晋书·夏侯湛传》亦云:“湛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而美容观,与潘岳友善,每行止同舆接茵,京都谓之‘连璧’。”连璧,并列的美玉。喻指并美的人或事物。是西晋士人对夏侯湛、潘岳两位美男子的并称。夏侯,指夏侯湛(243—291),字孝若,谯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之曾孙。年少时即以文章著名,又因容貌俊美,与潘岳友善,时称“连璧”。曾为太尉掾。晋武帝泰始年间,举贤良,对策中第,拜郎中;后补太子舍人,转尚书郎,出为野王令。晋惠帝时,为散骑常侍。卒于元康初年。今存《夏侯常侍集》。潘安,即潘岳(247—300),字安仁,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人。少年时代即被世人誉为奇童。早辟司空太尉府。举秀才。出为河阳令,转怀县令。杨骏辅政时,引为太傅主簿。骏诛,除名。后累迁为给事黄门侍郎。性轻躁趋利,谄事贾谧,为“二十四友”之首。赵王司马伦执政,岳与伦亲信孙秀有宿怨,秀诬以谋反诛之。潘岳善诗赋,是西晋文坛代表作家。与陆机齐名,有“潘江陆海”之称。今存《潘黄门集》辑本。

声律启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