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十三元全文注释版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8-26 22:15

声律启蒙十三元注释版

十三元

声律启蒙十三元·其一

幽对显,寂对喧。

柳岸对桃源。

莺朋对燕友[1],早暮对寒暄[2]

鱼跃沼[3],鹤乘轩[4]

醉胆对吟魂[5]

轻尘生范甑[6],积雪拥袁门[7]

缕缕轻烟芳草渡[8],丝丝微雨杏花村[9]

诣阙王通[10],献太平十二策[11];出关老子[12],著道德五千言[13]

注释

1、莺朋、燕友:成群结伴的黄莺和燕子。引申义则为结伴寻春,嬉于莺莺燕燕的人。古诗文习用语。元明以来,常“莺朋燕友”四字连用。

2、早暮:早晚。寒暄:冷暖。泛指宾主见面时问候起居冷暖。亦指冬夏。暄,暖。唐皇甫冉《巫山峡》:“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3、鱼跃沼:语典出自《诗经·大雅·灵台》:“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4、鹤乘轩:即鹤乘坐在轩车上。典出《左传·闵公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卫懿公喜欢鹤,让鹤乘坐官员的轩车。后代因此常用“鹤乘轩”来比喻因为帝王的宠幸而滥得官位。轩,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

5、醉胆:醉酒后的胆量,形容豪气。古诗文习用语。宋陆游《观大散关图有感》:“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吟魂:诗人的灵魂或梦魂,有时也用来指诗情、诗思。古诗文习用语。唐齐己《寄山中诸友》:“岚光生眼力,泉滴爽吟魂。”

6、轻尘生范甑:典出《后汉书·独行传》:“(范冉)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范冉家里很穷,有时断粮,饭甑因为长时间不用,上面落满了灰尘。范,指东汉范冉(112—185),名或作丹,字史云,陈留外黄(今河南民权)人。曾师事马融,通“五经”。桓帝时为莱芜长,遭母忧,不赴。后辟太尉府,议者欲以为侍御史,遂遁出,卖卜于市,生活贫困。后遭党锢,穷居自若,言貌无改。及党禁解,三府累辟不就。卒谥贞节先生。后人常以“范丹”指代贫困而有操守的贤士。甑,蒸食炊器。其底有孔,古用陶制,殷周时代有以青铜制,后多用木制。因多用来煮饭,俗名饭甑。

7、积雪拥袁门:典出《后汉书·袁安传》“后举孝廉”唐李贤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袁,指东汉名臣袁安(?—92),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微时客洛阳,遇大雪而僵卧,不肯干人,洛阳令举为孝廉。汉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因平断冤狱、治政严明,而名重一时。汉章帝时,升任太仆,官至司徒。汉和帝时,外戚窦氏擅权,袁安守正不移。和帝永元四年(92),卒于位。子孙世代公卿。汝南袁氏与弘农杨氏,以“四世三公”并称于世。相传袁安未出仕之前,遇上下大雪,雪停之后,有不少人出门讨吃的,唯有袁安闭门不出,洛阳令问他为什么不出门乞讨,袁安说:“遇上这样的雪灾,大家都挨饿,我实在不敢给人添麻烦。”洛阳令觉得他很难得,就推举他为孝廉。袁安后来位至三公。

8、芳草渡:长满花草的野外渡口。古诗文习用语。唐赵嘏《送权先辈归觐信安》:“马嘶芳草渡,门掩百花塘。”

9、杏花村:古村落名。在安徽池州城西郊。其地古产名酒。唐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其后杏花村乃有盛名。明清两代,曾相继于此筑亭、建坊、葺祠。其地古井仍存,井水清冽,有“香泉似酒,汲之不竭”之称。

10、诣阙:指到京都,上朝堂。诣,到。阙,宫殿,引申为朝廷。王通(584—617):字仲淹,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著名儒家学者,门人私谥“文中子”。仕隋为蜀郡司户书佐。文帝仁寿间至长安上太平十二策。后知所谋不被用,乃归河汾间以教授为业,受业者以千数,时称“河汾门下”。薛收、房乔、李靖、魏徵等皆从受王佐之道。尝仿《春秋》作《元经》(一作《六经》),又著《中说》(一称《文中子》)。

11、太平十二策:即《太平策》十二通。王通曾谒见隋文帝,进献治国安邦的《太平策》十二通,未被采纳。事见唐杜淹《文中子世家》:“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帝坐太极殿,召而见之。因奏太平之策十有二焉,推帝皇之道,杂王伯之略,稽之于今,验之于古,恢恢乎若运天下于掌上矣。”

12、关:特指函谷关。相传老子西出函谷关,不知所终。《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老子:又称“老聃”,一名“李耳”。曾为周柱下史。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

13、道德五千言:指老子的著作《道德经》,全篇共约五千字。

声律启蒙十三元全文注释版

声律启蒙十三元·其二

儿对女,子对孙。

药圃对花村[1]

高楼对邃阁[2],赤豹对玄猿[3]

妃子骑[4],夫人轩[5]

旷野对平原。

匏巴能鼓瑟[6],伯氏善吹埙[7]

馥馥早梅思驿使[8],萋萋芳草怨王孙[9]

秋夕月明[10],苏子黄岗游赤壁[11];春朝花发[12],石家金谷启芳园[13]

注释

1、药圃:种植药材的园子。古诗文习用语。唐王维《济州过赵叟家宴》:“荷锄修药圃,散帙曝农书。”花村:开满鲜花的山村。古诗文习用语。唐李洞《赋得送贾岛谪长江》:“筇携过竹寺,琴典在花村。”

2、邃阁:深幽的楼阁。古诗文习用语。唐李世民《元日》:“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3、赤豹:毛赤而有黑色斑纹的豹。《诗经·大雅·韩奕》:“赤豹黄罴。”《楚辞·九歌·山鬼》:“乘赤豹兮从文狸。”玄猿:黑猿。汉司马相如《长门赋》:“玄猿啸而长吟。”

3、妃子骑:典出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妃子,指杨贵妃。骑,驿站的快马。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明皇令岭南地方快马送到长安。

5、夫人轩:即鱼轩,车用鱼皮作装饰,是古代诸侯夫人乘坐的车。齐桓公曾赠许穆夫人鱼轩。《左传·闵公二年》:“归夫人鱼轩。”晋杜预注:“鱼轩,夫人车,以鱼皮为饰。”

6、匏(páo)巴:一作“瓠巴”,古代传说中的音乐家。《列子·汤问》:“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汉张湛注:“匏巴,古善鼓琴人也。”鼓瑟:弹琴。鼓,弹奏乐器。《荀子·劝学》:“昔者匏巴鼓瑟,而潜鱼出听。”古人常琴瑟并称,琴、瑟同为弦乐器,琴弦少而瑟弦多,琴七弦,瑟二十五弦。

7、伯氏善吹埙(xūn):典出《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朱子《诗集传》:“伯仲,兄弟也。”伯氏,大哥,长兄。埙,古代陶制乐器,椭圆形,有六个孔,可以吹奏。

8、馥馥早梅思驿使:典出《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太平御览》引此诗,凡三次。陆凯曾经从江南寄梅花给在长安的范晔,并附诗一首。馥馥,形容香气浓郁。驿使,驿站传送文书的人。

9、萋萋芳草怨王孙:典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形容草茂盛的样子。王孙,王者之孙或后代。泛指贵族子弟。亦用作对士人的尊称。

10、秋夕:秋天的夜晚。宋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故这里说“秋夕月明”。

11、苏子黄岗游赤壁:指宋代诗人苏轼曾经与朋友游览黄州(今湖北黄冈)境内的赤壁山(又称“赤鼻山”,下有赤鼻矶),并且写过《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其实,赤壁之战遗址在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与汉阳南纱帽山隔江相对。一说,赤壁之战遗址即湖北蒲圻西之赤壁山。苏轼所游黄州赤壁,并非真正的赤壁之战古战场遗址。

12、春朝:春天的白天。

13、石家:指晋代石崇,见前注。金谷:即金谷园,石崇所建,为一代名园,石崇经常在园中大宴宾客,极尽豪奢。

声律启蒙十三元·其三

歌对舞,德对恩。

犬马对鸡豚[1]

龙池对凤沼[2],雨骤对云屯[3]

刘向阁[4],李膺门[5]

唳鹤对啼猿[6]

柳摇春白昼,梅弄月黄昏[7]

岁冷松筠皆有节[8],春暄桃李本无言[9]

噪晚齐[10],岁岁秋来泣恨;啼宵蜀鸟[11],年年春去伤魂。

注释

1、犬马:狗和马。《尚书·旅獒》:“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兽不育于国。”《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后因以“犬马之养”为供养父母的谦辞。特指良狗名马,引申为玩好之物。《孟子·梁惠王下》:“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亦为旧时臣子在君主前的自卑之称或卑幼者在尊长前的自谦之称。汉末曹操《上书让增封武平侯及费亭侯》:“虽有犬马微劳,非独臣力,皆由部曲将校之助。”鸡豚:鸡和猪。古时农家所养禽畜。《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礼记·大学》:“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汉郑玄注:“畜马乘,谓以士初试为大夫也。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鸡豚牛羊,民之所畜养以为财利者也。”豚,小猪。

2、龙池、凤沼:指皇家园林中的池沼。传说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前住的旧宅兴庆宫东侧,有一口井忽然涌为小池,常有云气,或见黄龙出其中。玄宗即位后将其命名为龙池,于隆庆坊建兴庆宫,龙池被包容于内。在今陕西西安兴庆公园内。唐沈佺期《龙池篇》:“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魏晋南北朝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机要,接近皇帝,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后世又多以“凤凰池”指宰相职位,或以凤池代指朝堂。唐翁绶《杂曲歌辞·行路难》:“君看西汉翟丞相,凤沼朝辞暮雀罗。”又,古琴琴底有两个出音孔,上孔曰龙池,下孔曰凤沼。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琴辩》:“雷张制槽腹有妙诀,于琴底悉洼,微令如仰瓦,盖谓于龙池凤沼之弦,微令有唇,余处悉洼之。”

3、雨骤:雨势迅猛。南朝梁王湜《赠情人》:“雨骤行人断,云聚独悲深。”亦可解作雨聚,即雨水聚集意,引申为聚集。唐吕令则《义井赋》:“川流雨骤,车马于焉往来;风举云摇,帝王由兹行幸。”此处“雨骤”与“云屯”相对,当为聚集之义。云屯:如云之聚集,形容盛多。《后汉书·刘表传赞》:“鱼丽汉轴,云屯冀马。”唐高适《杂曲歌辞·邯郸少年行》:“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如云屯。”成语“云屯雨集”,形容众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4、刘向阁:指长安未央宫内的天禄阁,朝廷收藏典籍之所,西汉学者刘向曾在此校阅群书。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楚元王刘交(刘邦异母弟)四世孙,刘歆之父。治《春秋穀梁》,以阴阳休咎论时政得失,屡上书劾奏外戚专权。宣帝时,任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元帝时,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后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专权,议欲罢退之,被谮下狱。成帝即位,得进用,更名向,迁光禄大夫,官至中垒校尉。校阅中秘群书,撰成《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

5、李膺门:典出《后汉书·李膺传》:“是时朝庭日乱,纲纪颓阤,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因以“李膺门”“李膺门馆”誉称名高望重之家。李膺(110—169),字元礼,颍川襄城(今河南襄城)人。初举孝廉,历任青州刺史,渔阳、蜀郡太守,转护乌桓校尉。汉桓帝永寿二年(156),任度辽将军。延熹二年(159)任河南尹,后为司隶校尉。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闻膺威严,匿于京师合柱中,膺破柱取朔杀之,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不敢出言。李膺与太学生郭泰等交游,反对宦官专权,名重一时,有“天下楷模李元礼”之誉,士人以与其结交为“登龙门”。延熹九年(166),第一次党锢之祸,被宦官诬为结党,下狱,释后复遭禁锢。永康元年(167),汉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引以为长乐少府,与陈蕃谋诛宦官,事败,免官。建宁二年(169),党锢再起,下狱死。

6、唳鹤、啼猿:皆古诗文习用语。唐卢照邻《山庄休沐》:“亭幽闻唳鹤,窗晓听鸣鸡。”唐李世民《帝京篇十首》其三:“惊雁落虚弦,啼猿悲急箭。”啼猿唳鹤,又作“怨鹤啼猿”,作为典故,与孔稚归《北山移文》有关。《昭明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惠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唐李周翰注:“此因山言之,故托猿鹤以寄惊怨也。”

7、梅弄月黄昏:此句用宋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语典。

8、松筠:见前注。竹有节,松经冬不凋,故以“松筠之节”喻指人有节操。《隋书·柳庄传》:“而今已后,方见松筠之节。”

9、春暄桃李本无言:典出《史记·李将军列传论》:“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唐司马贞索隐:“姚氏云:‘桃李本不能言,但以华实感物,故人不期而往,其下自成蹊径也。’”亦作“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树、李树虽然不开口,但是树下却因人来人往自然而然地形成小径。比喻实至名归。

10、齐蝉:知了。因为蝉又名齐女,所以称“齐蝉”。典出晋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牛享问曰:‘蝉名齐女者,何也?’答曰:‘齐王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曰齐女也。’”

11、蜀鸟:即杜鹃,传说杜鹃是蜀帝杜宇死后所变,所以称杜鹃为“蜀鸟”。《文选·(张衡)南都赋》唐李善注引《蜀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

声律启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