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一东全文注释版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8-26 22:14

声律启蒙一东注释版

一东

声律启蒙一东·其一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1]

三尺剑[2],六钧弓[3]

岭北对江东[4]

人间清暑殿[5],天上广寒宫[6]

两岸晓烟杨柳绿[7],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8];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注释

1、宿鸟:归巢栖息的鸟。唐吴融《西陵夜居》:“林风移宿鸟,池雨定流萤。”

2、三尺剑:古剑长三尺,故称剑为“三尺剑”。《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3、六钧弓:指强弓。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六钧,一百八十斤。六钧弓,须用力六钧才能张满,较拉满普通弓费力,箭矢射程也更远。《左传·定公八年》:“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皆取而传观之。”晋杜预注:“颜高,鲁人。三十斤为钧。六钧,百八十斤。古称重,故以为异强。”后因以“六钧弓”指强弓。

4、岭北:特指五岭以北地区。今湖南、江西南部和广西、广东北部交界处的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统称五岭。江东:指今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因长江流至芜湖、南京之间,作西北、东南走向,故自秦汉以来,泛称长江此段南岸地区为“江东”。

5、清暑殿:宫殿名。晋孝武帝时建。因盛夏时节常有清风,可以避暑,故以为名。《晋书·孝武帝纪》:“(太元)二十一年(396)春正月,造清暑殿。”晋孝武帝所建清暑殿,南朝诸帝沿用,乃一时宫殿之最,多见于文人诗赋歌咏。至于《宋史·儒林传》所载“上(按:理宗)初御清暑殿,(真)德秀因经筵侍上”,此清暑殿则为南宋所建,非晋孝武帝时旧物。

6、广寒宫:神话传说里月亮中的宫殿名。《锦绣万花谷》引汉东方朔《十洲记》:“冬至后,月养魄于广寒宫。”唐宋诗文,多以广寒宫代指月中仙宫。旧题柳宗元《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载唐玄宗八月十五游月中,见一宫府,名“广寒清虚之府”。

7、晓烟:早晨的云雾。

8、途次:旅途中的住宿处,亦指半路上。次,停留,引申为停留之处。

声律启蒙一东全文注释版

声律启蒙一东·其二

沿对革[1],异对同。

白叟对黄童[2]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3],阮途穷[4]

冀北对辽东[5]

池中濯足水[6],门外打头风[7]

梁帝讲经同泰寺[8],汉皇置酒未央宫[9]

尘虑萦心[10],懒抚七弦绿绮[11];霜华满鬓[12],羞看百炼青铜[13]

注释

1、沿:沿袭,因循。革:更改,改换。

2、白叟:白发老翁。黄童:即黄口小儿,指幼儿。“黄口”一词,本指雏鸟。雏鸟的喙有一圈黄边,故以黄口喻指年龄幼小。

3、颜巷陋:颜指颜回(前521—前481,一说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以德行著称,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不幸早死,后世尊为“复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颜回“少孔子三十岁”,又说“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有些学者据此推算颜回生于公元前521年,卒于公元前490年。但有些学者认为《史记》只是说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并非说他死于这一年,根据其他材料,推算颜回卒于公元前481年。孔子称赞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见《论语·雍也》)。后人因以“颜巷陋”喻指生活困苦。

4、阮途穷:阮指晋代文人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是名列“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之子。曾官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好《老》《庄》,纵酒谈玄,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工诗文,后人辑有《阮步兵集》。途,指道路。穷,穷尽,尽头。《晋书·阮籍传》云:“(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说阮籍常常独自驾车,任意乱驰,走到前面没路可走时,便痛哭返回。后人因以“阮途穷”喻指穷途末路。

5、冀北:冀指冀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西全省、河北西北部、河南北部、辽宁西部。冀北自古以产良马著名,借指人才荟萃之地。辽东:辽河以东的地区,即今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

6、濯足水:用来洗脚的水。濯,洗。《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孟子与屈原,同为战国时期人。可见这首歌,在战国时代广泛流传。

7、打头风:逆风。唐白居易《小舫》:“黄柳影笼随棹月,白暇香起打头风。”

8、梁帝:指南朝梁武帝萧衍(464—549),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武进区)人。南朝梁的开国之君。仕齐为雍州刺史,镇守襄阳。齐末,皇室内乱,萧衍起兵入京,独揽大权,封梁王,后逼迫齐和帝萧宝融禅位,即位为帝,改国号梁。死于侯景之乱。在位四十八年,庙号高祖。同泰寺:寺名,在金陵(即今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所建,今不存。一说即今鸡鸣寺。梁武帝笃信佛法,曾数度舍身同泰寺,并亲自在同泰寺宣讲佛法。

9、汉皇:指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字季,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西汉王朝的建立者。秦末为泗水亭长。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起义,刘邦起兵响应,称沛公。秦灭后,刘邦战胜项羽,即皇帝位,建立汉朝。未央宫:汉代长安宫殿名。刘邦曾在殿前置酒,大宴群臣。

10、尘虑:指功名利禄等俗念。萦心:缠绕心头。

11、绿绮:古代四大名琴之一。后泛指名琴。《太平御览·琴部》引晋傅玄《琴赋叙》:“齐桓公有鸣琴曰号钟,楚庄有鸣琴曰绕梁,中世司马相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

12、霜华:霜花,借指白发。华,通“花”。

13、百炼青铜:指精炼的铜镜。晋王嘉《拾遗记·方丈山》:“有池方百里,水浅可涉,泥色若金而味辛。以泥为器,可作舟矣。百炼可为金,色青,照鬼魅犹如石镜,魑魅不能藏形矣。”后人因称精炼的铜镜为“百炼镜”。唐白居易所作“新乐府辞”有《百炼镜》诗,曰:“百炼镜,镕范非常规。”

声律启蒙一东·其三

贫对富,塞对通[1]

野叟对溪童[2]

鬓皤对眉绿[3],齿皓对唇红[4]

天浩浩[5],日融融[6]

佩剑对弯弓[7]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8],芳池鱼戏芰荷风[9]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10];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11]

注释

1、塞:堵塞。

2、野叟:村野老人。古诗文习用语。唐杜荀鹤《乱后山居》:“野叟并田锄暮雨,溪禽同石立寒烟。”溪童:溪边玩耍的孩童。宋司马光《叠石溪二首》:“野老相迎拜,溪童乍见惊。”

3、鬓皤(pó):两鬓斑白。皤,白色。古人多用“皤皤”“皤然”形容老年人须发斑白的样子,亦代指年老。《说文解字》:“皤,老人白也。”《汉书·叙传下》:“营平皤皤,立功立论。”唐颜师古注:“皤皤,白发貌也。”眉绿:指眉毛颜色好,呈青黑之色。唐宋诗词常用,如宋晏殊《红窗听》词“淡薄梳妆轻结束。天意与、脸红眉绿”,宋陆游《睡起》诗“洗面宫眉绿”。

4、齿皓:牙齿洁白。皓,洁白。《楚辞·大招》:“朱唇皓齿,嫭以姱只。”汉王逸章句:“皓,白。嫭、姱,好貌也。言美人朱唇白齿,嫭眄美姿,仪状姱好可近,而亲侍左右也。”

5、浩浩:形容广阔宏大的样子。《诗经·小雅·雨无正》:“浩浩昊天,不骏其德。”唐孔颖达疏:“浩浩然,广大之旻天。”《中庸》:“浩浩其天。”宋朱子章句:“浩浩,广大貌。”

6、融融:形容日光和暖,明媚的样子。南朝宋鲍照《采桑》:“蔼蔼雾满闺,融融景盈幕。”唐张籍《春日行》:“春日融融池上暖,竹牙出土兰心短。”

7、弯弓:挽弓,拉弓。汉贾谊《过秦论上》:“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8、野渡:荒郊或村野的渡口。古诗文习用语。唐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9、芰(jì)荷:指菱叶与荷叶。芰,古书上指菱。一说两角为菱,四角为芰。《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汉王逸章句:“芰,菱也。秦人曰薢茩。荷,芙蕖也。”

10、新月:古人诗文常以纤眉比喻新月,如唐齐己《湘妃庙》“新月如眉生阔水”;故亦可以新月喻女子纤眉,如唐李白《越女词》“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唐褚亮《咏花烛》“靥星临夜烛,眉月隐轻纱”。

11、万丈长虹:形容壮士气盛,犹如万丈长虹。《文选·七上·(曹植)七启》:“若夫田文、无忌之俦,乃上古之俊公子也。皆飞仁扬义,腾跃道艺。游心无方,抗志云际。凌轹诸侯,驱驰当世。挥袂则九野生风,慷慨则气成虹霓。”唐李善注引刘劭《赵郡赋》曰:“煦气成虹霓,挥袖起风尘。”

声律启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