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赏析-(宋)陆游的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8 03:50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这首诗写于绍熙三年(1192)九月,陆游当时在山阴,已六十八岁。诗人回顾自己诗歌创作的发展过程,早年虽已成名,但作品有模仿他人的毛病,中年从戎后,从丰富的生活体验中寻找到了创作的泉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风格,但担忧自己死后后继无人。这首诗是陆游诗歌创作经验的深刻总结,甚有价值。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作品原文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

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

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

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

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

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

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

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赏析-(宋)陆游的诗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作品赏析

诗稿,指《剑南诗稿》。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陆游在权知严州军州事任上编定。走笔,提笔快写。

此诗作于光宗绍熙三年(1192)秋天,陆游68岁,在山阴三山别业。诗人一生写下不少论诗诗,表达他对诗歌创作的种种看法。此诗叙写了自己创作的三个过程:早年只知模仿,妄取虚名罢了;中年慷慨激昂的军旅生活,使他领悟到了诗家三昧,真正懂得了创作原则;晚年感到这一创作原则的可贵,担心死后失传。集中阐明了生活是创作源泉这一观点。全诗信笔所至,重其所当重,轻其所当轻,无拘谨之态,有奔放之势,一气呵成,流走自然。作为理论,重实际,有深度;作为诗歌,富情感,具形象。在诗人论诗诗中,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

陆游的诗歌,前期广泛学习,风格在多样中已有自己的特色;中期豪迈俊逸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高度发展;后期爱国精神不衰退,诗笔稍趋平淡,而豪气犹存。这首诗写于绍熙三年(1192)六十八岁奉祠家居山阴时,是后期之作,总结他中期诗歌创作发展的经验。

起四句为第一段,写从军南郑以前的诗歌。起句“学诗未有得”,是说缺乏自得之妙,还未能很好地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第二句,申明“未有得”的表现是还不免要“乞人残余”,意即还要在别人的创作中讨生活,向别人取材,向别人学技巧。三四句说当时在创作上虽然已“妄取”一点“虚名”,但对诗笔“力孱气馁”,未造雄劲,还有“自知”之明,回顾不免惭愧。这一段是自谦之词,为说明下段诗歌转变的重要性抑遏蓄势,事实上他这时期已有不少雄劲的作品。这段叙述中带议论,节奏较舒平,但语言紧凑、劲炼。

中间十二句为第二段,写从军南郑后诗境的转变,是全诗重点。这段以具体的描写为主,笔调急剧转向壮丽,是古代论诗作品的一段极为出色的描写。起联和结两联用散句,其余三联全用对偶。“四十”两句承上转接,为下文总冒。陆游入南郑王炎宣抚使幕时是四十八岁,为期不满一年,时间短,却成为他生活中最乐于回忆的一段,这是和他的“从军乐事世间无”(《独酌有怀南郑》)的志趣分不开的。“四十”岁是举整数;军中“酣宴”的“夜连日”带有夸张,与其志趣密切相关。“打球”一联写校场、球场的广阔,检阅时兵马的众多,“一千步”“三万匹”,声势极盛。这一联是写室外的讲武、阅兵,写白天。“华灯”一联则是写军幕中晚上的“博弈”、歌舞;以“华灯”与“光照席”“声满楼”写场面,以“宝钗艳舞”写人物,极壮丽。“琵琶”一联写乐声和鼓声,也是写幕中、写晚上,承上歌舞而来。弦乐、鼓乐并作,“弦急”表琵琶声的响亮,“手匀”表鼓手的熟练;“冰雹乱”形容弦声并显示弹者非一人,“风雨疾”形容鼓声也显示击者非一人,使人有繁弦急鼓、声声震耳之感。这一联比喻恰切,形象生动,也写得很有气势。这三联以夸张手法描写军中生活,旦暮兼备,演武与娱乐并写,突出其壮丽足以震撼人心的场景,但并非单纯写军中生活,而是为证明诗歌创作的体会服务的。本段结束四句即对此作出总结:有了这种生活,就可以使人受到触发而把握到诗歌的“三昧”(佛经语,这里用作要诀、要领之义),眼前“历历”分明地看到屈原、贾谊一类忧国诗赋的精神实质和根源,创作时能像神话传说中的织女“剪裁”用云霞织成的锦绣那样无须动用“刀尺”地巧妙天成。在本段中,诗人形象地告诉人们:他中期诗歌的进一步走向雄壮,是如何受南郑军中生活的刺激的,文学创作所受现实生活的影响是怎样在他自己的实践中体现的。这可与他的《示子遹》诗的“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弘大”等句参看。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感叹自己的经验未必为他人所理解,从描写转向议论和抒情。他指出自己的实践体会,还未必为其他“才杰”所认识,如果对于生活与创作的关系,认识上有“秋毫”偏差,其效果的相去可能会有“天地隔”之远;又说自己虽无补于世,死不足惜,但这点体会不传达给他人,就像魏末嵇康被杀之前,他弹奏起独擅胜场的《广陵散》琴曲,成为世间绝调那样可惜。这里对自己经验体会的大力肯定,以感慨语气出之,感情转向深沉,语言也极劲炼。

这首诗以夸张手法,出色地再现当年军中生活场景,以当年军中生活场景来阐明诗歌创作的经验和规律。理在事中,词藻工丽而气势雄壮,转接突兀而法度严密,是阐明生活与创作关系极有说服力、极有艺术感染力的不可多得之作。

(陈祥耀)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作品注释

〔注〕

1、走笔:握笔疾书。

2、力孱(chán)气馁(něi):力弱气虚。

3、四十:陆游从军南郑时已四十八岁,四十是略举其整数。南郑:今陕西汉中市。

4、打球句:建筑打球用的广场有一千步宽阔。

5、阅马句:马棚中有三万匹战马可借检阅兵马之用。

6、华灯:华丽辉煌的灯光。纵博:纵情博弈。博为古代局戏,用六箸十二棋。

7、宝钗艳舞:指参加宴会的妇女和歌舞伎。

8、琵琶句:琵琶弦声急切,似冰雹纷纷乱落。

9、羯鼓:源出于羯族的鼓,状如桶,两端均可击打。手匀:指击鼓手法纯熟。

10、三昧:原为佛教用语,是佛教徒重要修行方法之一,意思是心神平静,止息杂念,保持不昏沉、不散乱的状态,专注于一境。后借指事物的诀窍或精义。

11、屈:指战国时楚国大诗人屈原。贾:指西汉时著名辞赋家贾谊。在眼:就在眼前,能清楚地看见。元:通原。历历:分明,清楚。

12、天机云锦:神话中天上织女用织机织成的锦缎美如彩云。这里喻诗情和词藻。

13、剪裁句:意指写诗应妙手天成。刀尺比喻简单的、机械的方法和技巧。陆游《文章》诗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示子遹》诗云:“工夫在诗外。”

14、世间二句:天下有才华的人诚然不少,但如若未掌握“诗家三昧”,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犹如天地之隔。秋毫:秋天鸟兽新生出来的细毛。这里用来形容细微不显。

15、放翁二句:我陆游死了不足挂齿,但诗学失传才是应当惋惜的事。广陵散:古琴曲名,三国时魏国嵇康得奇人传授,善奏此曲,声调奇妙绝伦,后嵇康为司马昭所杀,临死时,索琴弹此曲,叹息说:“《广陵散》从此绝矣!”后世遂谓失传的绝艺为“广陵散”。

更多陆游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