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的四问四答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3 17:39

少知先生向太公调先生连续提出四个问题。以下是他二人的问答。

问:“什么是丘里之言?”

答:“先说丘里。以家庭为本位,以个人为单元,以比邻为关系,以地区为范围,自然形成独特风俗的小社会,就是丘里,亦即乡村。这样的小社会,合聚异姓异名成为同风同俗,分散同风同俗成为异姓异名。同风同俗是其整体的同一性,异姓异名是其个体的特异性。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马有肢体、器官、皮毛、内脏等,能解剖成无限多的个体。你着眼于任一个体,永远找不到马。一匹马牵到你面前来,你看见的是那无限多的个体的有机结合,雄立而具生命,这才是马。丘里也是许多个体自然结合成的,其情形正如马。所以,山岭因叠积许多矮坡而形成崇山峻岭,江河因容纳许多支流而形成长江大河,圣人因团结许多丘里而实现天下为公。圣人向百姓输入观念,虽有主义而不教条。圣人从中央推出措施,虽有政纲而不强迫。年分四季,大自然不开后门,夏不赐寒潮,冬不赐高温,庄稼才有好收成。官分多职,好国王不偏不私,要留意各方面的工作,国家才有治。臣分文武,好国王慧眼识别,要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品质才整齐。物分万种,生存方式不相同,自然规律最公允,不袒护任何物种,不虐待任何物种,所以大道沉默,听不见响动。不响不动,正是大道无为。无为,让万物好自为之吧,不去横加干涉。万物自己晓得怎样为,该为的都为了,结果是无不为。故曰,无为而无不为。季节更改,时代变迁。祸福混成一团,落到人间。李四说这是祸,祸害了李四。张三说这是福,福利了张三。所谓祸福,不过是一件东西的两面。是非缠在一起,难以分辨。李四拼命求名,张三冒险弄钱,是非观念相反,同样贪馋。所谓是非,不过是一条绞索的两端。丘里虽然小,作为天下的缩影,亦有大观,好比储存各种木材的森林,好比蕴藏各种石料的大山。研究丘里小社会,所谓蹲点,会有哲学发现,如我以上所谈,这便是丘里之言。”

关于道的四问四答

问:“那么丘里之言称为道,够格了吧?”

答:“不能那样说。统计物种,岂止一万。限制称为万物,不过是用最高数量级代表无限而已。万在这里乃是模糊概念,不可落实。宇宙者,宏观之最也。阴阳者,浩气之最也。贯通宇宙,包裹阴阳,绝对无私,这便是道。取名为道,不过是用无处不有的道路代表无限而已。道在这里同样是模糊概念,本来无名,不可确指。本来无名的取名为道了,不可确指的确指为路了,已经不够格了,你还要用丘里之言比道,那就更加不够格了。那个无限的无名的模糊概念飞跑在前,快马都追不上,何况看家狗。这是比喻,请原谅吧。”

问:“天地四方,这六面体的空间内,每一物种是怎样起源的?”

答:“空间分出阴阳二气,形成对立,有时候互相抗拒,有时候互相料理。时间引出一年四季,依次顶替,前一季生后一季,后一季杀前一季。这样的环境里,最初出现有机分子,其名曰几。顺从的几被环境爱惜,逆反的几被环境憎弃,乃有微生物勃勃然乍起。后来雌雄分立,通过性交,两性生殖遂成惯例。物种演变过程,安全孕育危险,危险孕育安全;祸害转成福利,福利转成祸害;低速调到高速,高速调到低速。一切活物禀赋阴阳二气,阴阳聚合便是生,阴阳散离便是死。我听说的这些事实,有案可稽,从形式到内容,乃至细节,都是能认识的。继承总是在创始的后面,乍起总是在回落的前面,碰壁就会向后转,终点同时是起点,此乃事物变化的规律,客观存在的必然。我们能谈论清楚的,我们能认识透彻的,仅局限于物质世界而已。悟道的人不回溯万物的起源,也不预测世界的末日。事涉玄境,超出言诠与思考的极限,谁也说不明白,所以不说为宜。”

问:“齐国国都,稷门下面,有个自由论坛,我去听过辩论。谈到事物的变化,接子认为有原有因,季真认为无缘无故。这两家的看法,考之以实情,验之以真理,谁正?谁偏?”

答:“鸡鸣狗吠,众所周知,并非无缘无故。但是,专业人士也说不明白某鸡某犬某一次鸣吠的原因,更测不准下一次将怎样鸣吠,有原有因又从何谈起呢?变化着的事物,小到质子,瞧不见内部结构,大到宇宙,望不见外部周廓,研而究之,便会发现,所谓有原有因,所谓无缘无故,这两家的看法都未能跳出物质世界的局限,都不妥当。有原有因,执着于有,太实了。无缘无故,迷失于无,太虚了。一定的形式,一定的内容,物质才能够存在。无形式,无内容,那是道,在物质结构的虚空处。物质,可以言诠,可以思考。道,愈言诠愈思考背离愈远了。怀胎在腹,要生的挡不住。停尸在床,已死的挽不回。生死现象摆在我们眼前,够近了吧,还是看不透其中的奥秘。所谓有原有因,所谓无缘无故,不过是我们心头拿不稳,悬拟的假设而已。我们面对事物的变化过程,来路迢迢望不见头,去路遥遥望不见尾。既然没头没尾,说了也是白说,因为说来说去不过是物理学。有原有因,无缘无故,作为立论的根据,始终局限于物质世界。道非物质,哪能实而有之。物质实有,哪能虚而无之。本来是无名的模糊概念,取名为道,借了道路这个物象,便于众人接受罢了。认为事物变化有原有因,认为事物变化无缘无故,这两家都困在物质圈内,哪够得上悟大道呢。悟道的人整天谈物,谈的仍然是玄学。不悟道的人整天谈道,谈的仍然是物理学。道在物的终端,亦即物质结构的虚空处,谈也罢,不谈也罢,都没法表达出来,因为道是模糊概念。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抛弃谈与不谈的方法论,面对玄境,悟得此处是理论的终端。”

(流沙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