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的唐诗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2 08:39

唐宪宗时期的宫廷乐师李凭因善弹箜篌而名动京师,顾况在《李供奉弹箜篌歌》里描绘他受欢迎的程度是“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其梨园地位甚至超越了玄宗朝的李龟年。看来在唐朝的政治、诗歌、音乐三个方面,李氏都是独占鳌头的大姓。李贺非常欣赏李凭的演奏,写下了著名的《李凭箜篌引》:

石破天惊的唐诗故事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没有按常规套路对李凭的技艺做评判,甚至都没有描述自己听曲的感受,而是发挥了丰富的联想:乐声仿佛惊动了江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一众神仙,调动了凤凰、老鱼、瘦蛟、玉兔一堆动物,连芙蓉、香兰这样淡定的植物都被引得悲从中来或者开怀大笑。想象天马行空,笔法独出心裁。读了这首诗,就能明白李贺为什么被归为浪漫主义诗人。如果盖住作者的名字,说此诗是李白的作品,估计也会有很多人相信。

石破天惊的唐诗故事

诗中最瑰丽的想象,是乐声将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之处震破,洒下一天秋雨,这是成语“石破天惊”的出处。文化大师余秋雨先生书中有言:“大量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生最重要的现实遭遇和实践行为,便是争取科举致仕。”这是将“致仕”当作“做官”来解了。《汉语大词典》的编委金文明先生指出,“致仕”一词历来只有一个意思,就是“退休”。但余大师不认错,声称自己是“活用”。金先生一口气曝了余大师的一百多处文史错误,文章题目就叫作《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逝世那年,他未来的粉丝李商隐大约只有三岁,正在牙牙学语。后来李商隐为偶像写小传,提到李贺从小就喜欢骑着毛驴带着小书童到处游逛,如果偶然想到一个好句子,便立刻用笔写下来投入背后的破锦囊中。晚上回到家,李贺的母亲令侍女将囊中纸条倒出来,每次都看见写了很多,总要忍不住叹气:“这孩子写诗如此用心,如此下去总有一天要把心都呕出来啊!”常言道知子莫若母,李贺二十七岁便怅然离世,英年早逝,人如其诗。不少人都认为,如果天假李贺以年,以他的天分可取得的成就也许能与李白一较高下。

石破天惊的唐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