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白之交的唐诗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2 08:35

元和四年,元稹去东川出差路经梁州时,晚上梦见自己和白居易、李杓直(李十一)同游曲江慈恩寺。一觉醒来,听见屋外亭吏在大呼小叫地安排行程,他才惊悟自己已经不在长安,而是人在旅途,当时就提笔写下这首《梁州梦》,寄给在长安的白居易: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元白之交的唐诗故事

过了几日,元稹收到了来自白居易的一封信,心中十分讶异。因为掐指一算日子,自己的去信应该刚刚到达白居易的手中,他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回信了呢?元稹赶紧拆封一看,白居易在信中写道:“昨天我和李杓直、弟弟白行简三人一起到曲江慈恩寺游玩,喝酒时想起了好兄弟你,所以写下了这首《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并托人将它寄给旅途中的你。”全诗如下: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元稹一看信末的落款日期,原来白居易去慈恩寺的日子,正是自己做梦和他们一起去游玩的那天,不禁叹息不已。这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了,两首诗也因此传为千古佳话。大慈恩寺是武则天的老公唐高宗李治为了追念其母长孙皇后的慈恩而下令建造的,所以起了这个名。该寺的第一任住持是大名鼎鼎的如来佛弟子金蝉子唐三藏玄奘法师,他督造寺中的大雁塔正是为了储藏那些从天竺带回来的经书。

白居易带去同游慈恩寺的亲弟弟白行简,和兄长的名字是一副意味深长的对仗。《中庸》中有一句“君子居易以俟命”,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论语》中有一句“居敬而行简”。“居易”“行简”两个词出处不同,却凑成了天然绝对,看来白氏兄弟的父亲为他们起名大有深意,希望儿子们都能有颗平常心。

元白之交的唐诗故事

对白居易和元稹这样前途光明的年轻中央官员来说,相互之间交个春风满面的朋友并没有什么特别。但就像刘禹锡和柳宗元的友谊一样,白元两人也是在患难之中才渐渐真情尽显的。白居易的母亲过世,按当时的制度要丁忧辞官回家守丧三年。不能出来做官,自然没有俸禄收入。在白居易贫病交加之时,平日的其他朋友没人能帮上什么大忙。这个时间段元稹正因为和仇士良打架一事被贬江陵,也是状况不佳,却固定地分出自己俸禄中的一大块来接济白居易的生活。一个人在绰绰有余的时候去帮助别人,那叫搞慈善;而在自己也不宽裕的时候还能帮助别人,那才叫慷慨。我搞过慈善,但好像还没有慷慨过,所以我在自己做不到的这一点上很欣赏元稹,不论他有多少缺点。白居易有感于元稹的真挚友谊,在元和九年写下了这首《寄元九》:

一病经四年,亲朋书信断。

穷通合易交,自笑知何晚。

元君在荆楚,去日唯云远。

彼独是何人,心如石不转。

忧我贫病身,书来唯劝勉。

上言少愁苦,下道加餐饭。

怜君为谪吏,穷薄家贫褊。

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

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

念我口中食,分君身上暖。

不因身病久,不因命多蹇。

平生亲友心,岂得知深浅。

每次读这首诗,我都能感觉到那种人之相交贵在知心的温暖情谊。现在有人一写唐朝诗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就喜欢用“好基友”这个词开玩笑地描述前人这种古道热肠的友情,于古人无损,于自己却会因此而显得浅薄。一个知道写诗之难而又能写得出神入化的人,对于能够结识一位水平相当的知音所产生的幸运感和惺惺相惜之念,无此胸怀的人恐怕确实难以理解。

元白之交的唐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