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莺莺的唐诗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2 08:09

在敷水驿吃了仇士良的大亏之后,元稹总结自己的劣势就是朝中没有公公罩着,便投靠了另一位大太监崔潭峻,借此又回到朝廷中枢还升了官,却被不满宦官弄权的有识之士在背后讥笑。而且他为人所诟病的,除了政治上的错误,还有生活上的错误。

西厢莺莺的唐诗故事

元稹写过一本《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内容是讲有位才子张生旅居普救寺时,正好遇上一场兵乱,他出力救护了恰巧同住寺中的远房姨母郑氏一家。在郑氏的答谢宴上,张生对美丽的表妹崔莺莺一见倾心,通过婢女红娘从中传书,几经反复后两人终于花好月圆。后来张生赴京科举应试未中,滞留京师后变心,给自己找了个理由说莺莺是“必妖于人”的天下之“尤物”,而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最终抛弃了她,并自诩“善于补过”。张生前后态度的变化如同坐过山车一般,看得我头昏脑涨,思维完全跟不上他变心的速度。

有少数人认为《会真记》并不是元稹的自传,更多的人则认为他正是在描写自己年轻时的情史,而且大多数读者并不认同元稹的价值判断,很鄙视主角这种始乱终弃的行为。鲁迅先生对此评论道“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我深以为然。元代王实甫在《会真记》的基础上再创作的《西厢记》,将张生的形象塑造得情深义厚、功成名就,大结局是和感情坚贞的崔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绝对令大家喜闻乐见。所以说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不会被元稹糊弄的。

西厢莺莺的唐诗故事

《会真记》虽然在主题思想上前后矛盾,价值观一塌糊涂,但其塑造的崔莺莺这个形象确实是一位美丽动人的才女,甚至丫鬟红娘的光芒也盖过了原著中那个令人生厌的张生。小说中的崔莺莺还为我们留下了这首名诗: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如果《会真记》真的是元稹的自传,那么他曾经喜欢上的这位崔莺莺姑娘,仅凭这一首诗就可以位列一流诗人的行列。张生看不上崔莺莺,大概并非因她是“尤物”,哪个男人不喜欢“尤物”呢?真实的原因恐怕是她家世凋零,对张生的仕途没有任何助力。元稹未曾吐露过自己是否这样想,我们只知道他二十四岁未登科时,迎娶了当朝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年方二十的韦丛。

西厢莺莺的唐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