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度曲·蔷薇原文赏析-清代金农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12:50

自度曲 蔷薇作品原文

自度曲 蔷薇

金农

莫轻折,上有刺。

伤人手,莫可治,从来花面毒如此!

自度曲·蔷薇原文赏析-清代金农散曲

自度曲 蔷薇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的哲理曲,写蔷薇虽然艳丽却带刺、有毒,寓意深刻,发人深省。与《自度曲》中其他咏物之作一样,这首小令充满着“怪”的特点,也因“怪”焕发出散曲创作和咏物的另类光芒。这种“怪”是摈弃了传统咏物寄托的范式,是别开生面地从事物的局部特征来联系生活阐发世情。

蔷薇是历代诗人惯于吟咏的花卉,是美丽的象征。而曲子前两句却说“莫轻折,上有刺”。作者用“刺”来棒喝,有意忽略那色泽鲜艳、洋溢着芬芳的花朵,提醒赏花的人们不要轻易去折取——没看到蔷薇枝干上又密又尖锐的刺吗?单这一句就打破了唐诗宋词中对蔷薇不倦的赞美。虽然唐朱庆馀《题蔷薇花》“绿攒伤手刺,红堕断肠英。粉著峰须腻,光凝蝶翅明”对蔷薇花带刺的特点给予了诗意的描摹,唐无名氏《红蔷薇》“浅碧眉长约细枝,深红刺短钩春色”以爱屋及乌的态度对“刺”作了富于拟人化的表现,可金农此曲只看到了“刺”,全篇只描写刺,不及其他,仿佛他突然跳到习惯于赏花攀摘的人们面前,大喊:“注意,有刺!”

接着他在曲子中便说到了刺的利害。“伤人手,莫可治”,不要摘花,因为容易伤到手,这可是治不好的啊。刺的危害会达到治愈不了的程度吗?折花不成反受伤,伤的不知是手,还是心灵?“从来花面毒如此”,原来作者的良苦用心就在于此。他告诉人们,不要光看事物吸引人的一面,也要看到它阴暗的另一面。蔷薇不仅仅有着惹人喜爱的艳丽的花朵,也有着伤人的短刺,就如同蘑菇,越是鲜艳美丽就越可能有毒。反过来越是有毒的事物就越会伪装得让人留恋不已难以忘怀,所以要看到“花面”妖艳下的狠毒,不要受伤。

这短短的小曲中,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作者告诉人们一个易被怱略的道理:不要停留于外表,要全面观察,注意其中的利害关系。蔷薇在诗词作品中常被当作美丽多情的女子形象,如唐白居易就有“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戏题新栽蔷薇,时尉周至》)的句子。美丽妖娆的青楼女子,常是文人墨客,尤其是纨绔子弟追慕的对象。所以这首曲子可看成是劝诫青年不要迷恋女色,以免被骗或受到其他伤害的蕴含哲理的劝诫工作。作者博学多才,又喜游历,曾游览齐、鲁、燕、赵、秦、晋、越、闽等地,长期寓居扬州这一繁华富贵之乡,但他不慕功名,不庸俗浅薄,自然有观察社会的独特角度,有更为深刻的思考。

蔷薇在诗词作品中有时用来表现多情而且美丽的女子形象。唐代白居易就有“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戏题新栽蔷薇,时尉周至》)的句子。美丽多情的女子,是文人墨客、也是纨绔子弟的追慕对象。所以我们把这首曲子的主旨看成是劝诫青年不要迷恋女色,以免被骗或受到其他伤害也未尝不可。作者博学多才,又喜游历,曾游览齐、鲁、燕、赵、秦、晋、越、闽等地,长期寓居扬州这一繁华的富贵之乡,自然有观察社会的独特角度,对社会有更为深刻的思考。

这首曲子冲破了历代咏蔷薇多看重妙倩美人的意象化的窠臼,使得主题更加深刻。这里蔷薇是具有诱惑力的美好事物的象征。作者通过蔷薇之刺的意象揭示了花面伪装下的危险。作者在冷眼旁观中,由一枝蔷薇,看到了社会,看到了人性的弱点。这首曲子没有藻饰,只在直白简练中入木三分地揭示了主旨。全篇写得随心所欲又一针见血,洗去铅华却意味深长。

(宋巍)

自度曲·蔷薇原文赏析-清代金农散曲

自度曲 蔷薇作者简介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金二十六郎、冬心先生等。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受学于何焯,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未就。喜游历,足迹遍大江南北,晚年客居扬州。擅诗文,精书画,与罗聘、郑燮等并称“扬州八怪”。有散曲集《自度曲》,收小令55首,自创新体,风格标新。

自度曲·蔷薇原文赏析-清代金农散曲

更多金农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