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眠石》赏析-宋代饶节古诗-闲云野鹤话人生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6 11:54

眠石作品原文

眠石

饶节

静中与世不相关,草木无情亦自闲。

挽石枕头眠落叶,更无魂梦到人间。

眠石作品赏析

就哲学意义看,“静”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通常指事物运动在一定阶段上的稳定状态。有动有静,才能促进事物的变化并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诗人怎么说与世事不相关呢?

诗作者饶节本来是一位有才华的读书人,因为愤世嫉俗,毅然超脱滚滚红尘,皈依佛教。诗人在这里的意思无疑是说他一经遁入空门,挣脱名缰利锁,泯灭一切恩恩怨怨,忘怀所有爱恨情仇,澄明的内心俨如一潭“静”水。像这样的“静”,当然与人间世事毫发无关了。

第二句诗人说起草木来了——

诗人说它“无情”,倒也符合事物的真实,“草木”能懂得什么感情?可是又为什么说它“亦自闲”呢?“忙”与“闲”不也属于情感范畴?试想想,如果个体生命没有理性和情感,又哪能领悟出“忙”与“闲”来?倒是句中这个“亦”字为我们理解这一悖论式的诗语开启了一扇窗口:“亦”副词,“也”的意思。诗人的意思当然是说,我置身于红尘之外,本自“闲”着;草木们不慕灯红酒绿,不管人世兴衰,自荣自枯,“无情”于世俗,不也是自个儿“闲”着?诗人显然是用自然人化的手法,把“草木”引为知音和同调,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

第三句是写自己的行止——

诗人既把自己视为大自然的一员,自然会获得彻底自由,虽然寓形于宇内之中,却可以放浪于形骸之外。正如庄子说的:“蔬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形容他的山居生活:

“禅堂茶罢卷残经,竹杖芒鞋信脚行。

山尽路回人迹绝,竹鸡时作两三声。”

无拘无束,寄迹林泉山石,欲行则行,欲止则止,姑勿论是旷野之中,还是山冈之上,倦了就席地而卧,随手拉来一块石头当作枕头,扫拢一些落叶作为床席。卧听山鸡鸣唱,仰观云卷云舒,谈笑举止,但求自适,俨然非尘俗中人。

这第四句真的是匪夷所思——

魂梦不到“人间”,难道到“天国”不成?天庭等级森严,神仙们诸多禁忌,过惯了闲云野鹤般生活的诗人,天国恐怕也是他梦魂的禁区吧。那么既不到“人间”,也不到天国,魂梦将何所往呢?仔细一琢磨,这里的“人间”,看来并不是空间指向,显然是指世俗生活。是啊,人间世相,尽管万象纷呈,可是芸芸众生,又有谁不是孜孜以求功名与财富?有的人不辞寒毡坐破,皓首穷经,无非是为了飞黄腾达;有的人哪怕披星戴月、沐雨栉风,还不是为了珠宝盈箱?有的人明明峨大冠而拖长绅,却仍然嫌官职不够显赫;有的人本来就醉醇醴而饫肥鲜,还是要汲汲于财富的聚敛。唐代小说家沈既济在《枕中记》里写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位卢生常自叹穷愁潦倒,有一天在邯郸客店中碰到一位吕翁,把一个枕头给他。他果然在梦里经历一番荣华富贵,到梦醒的时候,店主人黄粱米饭还没有蒸熟哩!这当然带有神话色彩,具有很强烈的讽刺意味,其实,又何尝不是反映世俗真实的心理?诗人梦魂不到人间,这不正好说明他毫无富贵的贪欲,林泉自乐、贫贱自甘么?

眠石作者简介

饶节(生卒年不详)字德操,一字次守,后更名如璧,号倚松道人。抚州(今属江西)人。宋神宗熙宁末前后在世。曾为曾布客,后祝发为僧,陆游称他为当时诗僧第一。

有《倚松集》。

更多饶节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