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赏析-[唐]杜甫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6 02:39

春夜喜雨作品原文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赏析-[唐]杜甫古诗

春夜喜雨作品赏析

此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年)春天。全篇写“雨”,而且是“夜雨”,而且是“春夜”之雨,不是春雨霏霏、连月不开的淫雨,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好雨”,不着一“喜”字而洋洋的喜气贯穿始终,弥漫纸上。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人首先将春雨拟人化,它好像也知时知节,在万物萌生的早春便来到人间。这虽为平白的口语,却是千古传诵与引用的绝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更是如此,这是正面写好雨,“夜”字点醒题目,“潜”字说明是春风化雨而非苦雨暴雨,润泽万物而悄无声息,表现出好雨的功用,与上文之“好雨”照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是侧面写好雨,而且是以独明之“火”衬俱黑之“云”,宛如一帧色彩对比鲜明的水彩画。成都又名“锦官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结联为悬想之辞,以“花”回映“春”,以“晓”钩醒“夜”,以“红湿”与“花重”衬托好雨之连夜,可谓写尽题目中四字之神。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更多杜甫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