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将军魏武之子孙赏析句解-唐代七言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5 22:21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原文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杜甫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幹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幹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将军善画盖有神,偶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穷途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将军魏武之子孙赏析句解-唐代七言古诗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赏析

这首诗实际也是曹霸的小传。从前后的遭遇上,反映出当时人情的势利,因而也自然地引起人们对这位名画家后期的漂泊生涯的同情。其次,杜诗中的马,往往真马假马,写马写人,写画家写自己,难以分辨,曲尽错综变化之能事。

诗作于广德二年,这时作者已经五十三岁了,在生活上饱经忧患,在艺术上也更加苍劲了。清代翁方纲曾称为气势充盛,“古今七言诗第一压卷之作。”(《王文简古诗平仄论》)苏轼曾有《韩幹马》诗:“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幹丹青不语诗。此画此诗今已矣,人间驽骥漫争驰。”也就是把杜诗韩画看作双绝。

这是杜甫著名的一首七古,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这首诗也是写画马的,并直接赠送给画家曹霸。它着重描写了画家的身世、经历,可以看作是一首小叙事诗。全诗以画家承皇帝的宠爱,命其再绘凌烟阁功臣像还有玉花骢马为中心,将曹霸当时声名的显赫,因而更映衬出其晚景的凄凉。这时,诗人也是饱经沧桑,生活贫困,在感情上更能够与曹霸互相理解。此诗共四十句,每八句一换韵,平韵仄之间的互换,和《洗兵马》相同,是杜甫在七古当中的创造。值得注意的是,换韵的地方也同时是换意的地方,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段落。全诗描写得错综多变,叙事抒情,跌宕有致,在艺术上非常成功。丹青,是画时所用红绿等颜料,因此称画为丹青。丹青引,即绘画歌。曹霸,盛唐时代的著名画马大师,安史之乱后,潦倒漂泊。杜甫与他在成都相识,极为同情他的遭遇,写下这首《丹青引》。

全诗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始到“富贵于我如浮云”,这八句为第一段。从曹霸的家世渊源一直谈到他的艺术,并用学书作为陪衬;第二部分到“英姿飒爽来酣战”,这以上八句是第二段,追叙曹霸的奉诏画功臣。对画马而言,则依旧是陪衬,逐步深入。第三部分到“一洗万古凡马空”,这以上八句是第三段。追叙曹霸奉诏画马,是正面文章。第四部分到“忍使骅骝气凋丧”,以上八句是第四段。承上段再极度称赞曹霸画马之妙。以上三段是描写昔日之盛。第五部分到最后,最后八句是第五段。由过去返回到现在,极写今日之衰,与第一段“为庶为清门”照应。

不但结写将军末路,亦先生自写也。不但先生自写,实写尽古来盛名下士也。

此篇重在论人,而兼及论画,故较其他题画之作不同。清徐增在《而庵诗话》中评曰:“此歌起处,写将军之当时,极其巃嵸;结处写将军之今日,极其慷慨;中间叙其丹青之恩遇,以画马为主;马之前后,又将功臣、佳士来衬,起头之上,更有起头,结尾之下,又有结尾。气厚力大,沉酣夭矫。看其局势,如百万雄兵团团围住,独马单枪杀进去又杀出来,非同小可。子美,歌行中大将,此首尤为旗鼓。可见行兵、行文、作诗、作画,无异法也。”评语句句切中肯綮,是真通杜诗者。老杜非画人,但题画品艺之诗,篇篇精妙,足为画论之助。如“元气淋漓障犹湿”“请君放笔为直干”“韩惟画肉不画骨”,俱为画论中名言,可知作诗、作画“无异法”也。

韦讽宅观画九马,叙出无数马来,格最奇。此《丹青引》专为一马,却叙出无数人来,格尤奇。〇起处写将军之当时,极其巃嵸。结更写将军之今日,极其悲凉。中间述其丹青之恩遇,以画马为主。马之前后,又将功臣、佳士来衬。起头之上,又有起头;煞尾之下,又有煞尾。至于插入学书卫夫人一段,授弟子韩干一段,昔日右军为弟子,贤过其师;今日将军得弟子,师贤于弟。波澜叠出,分外争奇,却一气混成,真乃匠心独运之笔。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一解。非为将军溯遥遥华胄也,只要逼出“文采风流今尚存”一句。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二解。从学书不得意,去而学画,说得丹青有本领。不学王右军,直学卫夫人,即就学书一节,将军是何等意思,那得不浮云富贵乎!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三解、四解。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此是承恩第一件事,以为下玉花作引。画到毛发欲动,百十年后,尚仿佛如酣战光景,岂非入神之画!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五解、六解。先将天马安放,扫开一切俗工。牵来赤墀下,要亲看其下笔也。着“是日”二字,见与他画工下笔之日不同。“阊阖”,天门也。所画者天马,故用“阊阖”字。“生长风”,亦写天马行空之势。“拂绢素”,“拂”字下得轻妙。诏谓汝轻轻拂去,当胜他画工之累日不成也。然诏虽如此,将军手展绢素,凝眸打算,断断不轻用笔,有似苦难而形色惨淡者。然惨淡实不在外,乃是其意匠耳。“经营”者,将马从头至尾一直看去曰“经”,复从马四面看转来曰“营”。将军经营良久,俨然见天马立于绢素间,然后纵笔一拂,须臾而天马出矣。谓之“马”可,谓之“真龙”亦可。彼万古凡马,不几于群遂空乎?究所以空万古之马群者,只一绢素之马,画马何其工也!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七解。玉花未画,玉花屹在庭前。绢素一拂,玉花宛在榻上。不知榻上者为真乎?不知庭前者为真乎?抑榻上、庭前一时有两玉花乎?不然,庭前既有玉花,则榻上不应有;榻上既有玉花,则庭前又不应有。相向之际,真令人眼花撩乱也。“赐金”何必用“催”?盖至尊宠赉之意,迫不能须,一时赐予之物,又来不及,故用“催”字,言外又见经营虽久,而绢素一拂,其事甚捷也。至尊于画马者,不觉得意含笑,直谓之真马。彼圉人、太仆,乃主真马者,能不对之惆怅乎?写一时人情注视榻上之马,有不能自持者然。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八解。将军自图天马以后,声誉赫然,从而北面者无算,然总未有如将军者。因转笔到入室弟子,如韩干者而终莫及。盖以上赞将军之马,已罄无不尽,故作此一转,非过抑韩干也。然画肉不画骨,针砭世人多少!

将军善画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只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九解。据将军画马独能画骨,故云“必逢佳士亦写真”。从来佳士,必不以肉重也。先生恨不身为裴頠,使颊上添毛。乃其干戈漂泊,佳士难逢,区区向行路人作缘,能不为之一哭。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缠其身!

十解。不但结写将军末路,亦先生自写也。不但先生自写,实写尽古来盛名下士也。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将军魏武之子孙赏析句解-唐代七言古诗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句解

1、魏武,指魏武帝曹操,这里是在称赞曹霸拥有显赫的家世。

2、为庶,作为庶人,布衣。清门,指寒门。为庶为清门,玄宗末年,曹霸因罪被贬为庶民,成为寒门。这句是形容曹霸眼下的落拓,家道败落。

3、英雄割据,指曹操与刘备、孙权三国鼎立。这句是说曹操割据中原的霸业尽管已经成为过去。

4、这句是说曹操的文采风流却没有因此断绝。曹操可以作诗,而曹霸却擅长书画,书画也是艺术的组成部分,可以用“文采尚存”来形容,曹氏的文章风度也间接影响到曹霸。

5、卫夫人,名铄,字茂漪,晋汝阴太守李矩妻,工隶书,王羲之曾跟随她学习书法。

6、王右军,即王羲之。王羲之书法是古今一绝。无过,指没有人能够超过。这句是以突出曹霸的画技作为铺垫,虽然学书法没能做到最好,但绘画技术却已臻化境。

7、这两句是说曹霸酷爱绘画,能够用心专一,甚至忘记了年老,忘却富贵。

8、开元,唐玄宗的年号。引见,指被召见。

9、南熏殿,位于南内兴庆宫中。这句是形容曹霸应诏去面见唐玄宗,有幸屡次登上南熏殿。

10、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二月,太宗命著名画家阎立本为二十四位功臣在凌烟阁画肖像,并亲自撰写了赞文。凌烟阁,位于西内三清殿的旁边。少颜色,指旧画的颜色变得暗淡无光。

11、开生面,指重画之后的肖像,个个面目犹如活人一样。这句形容曹霸画技之高超,妙笔生花。

12、这两句是从总体上写曹霸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样子,上句是写文官,下句则描写武将。文臣头戴朝冠,武将腰插长箭。这里文官仅写“进贤冠”,武将仅写“大羽箭”,是一种抓住主要特征的写作手法。进贤冠,指文官所戴的帽子。大羽箭,唐太宗喜欢使用四羽大杆的长箭。

13、褒公,这里指褒国公段志玄。鄂公,指鄂国公尉迟敬德。这两位都是猛将。这句写褒国公段志玄、鄂国公尉迟敬德,在曹霸的笔下毛发飞动,神采奕奕。曹霸的肖像画,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展现出高超的技艺。

14、飒爽,形容威风凛凛的模样。来酣战,指就似乎随时准备要和某些人厮杀个痛快。这句是在写褒国公段志玄、鄂国公尉迟敬德仿佛呼之欲出,准备赶赴沙场鏖战一番似的。

15、先帝,指玄宗,玄宗卒于762年。玄宗所骑过的马有玉花骢、照夜白等。

16、画工如山,形容画师非常多。貌,这里作动词用。貌不同,指画得都不像。这句说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很多画师都进行描摹过,个个不同,没有一个肖似逼真。

17、赤墀,又称为丹墀,指殿廷当中的台阶。

18、迥立,昂头卓立的样子。阊阖,指天子的宫门。这句写玄宗玉花骢马的神骏气势。

19、将军,指曹霸。这句是说玄宗让曹霸在绢布上画马。“拂”字用的非常巧妙,显示出曹霸的高超本领与玄宗对他的信任。

20、意匠,指构思。惨淡经营,指苦心规划。这里是写曹霸在没有作画前,先会有个通盘的考虑,而并不是看上一眼,然后画上一笔这么简单或琐屑。

21、斯须,又写作须臾,不久,形容画得极快。九重,这里指皇宫,因为天子的宫殿拥有九重门。因为马画得极为逼真,所以这里说是“真龙出”。古代马高八尺就被称为龙,这里指玉花骢。

22、这里是说这是空前未有的伟大作品。一洗,一扫。

23、这句是形容画得非常逼真。

24、庭前,指在赤墀下的真马。画上的马与真正的马难以区别开来,所以说“屹相向”。屹,指屹然如山的模样。这句诗人把画马与真马合在一起描写,实在高妙,不着一“肖”字,却极为生动地描摹出画马的逼真传神,令人真假莫辨。

25、圉人,指养马的人。太仆,指掌管养马的官。这两句是从旁观者对于画的态度上,从侧面反映画上的马与真马之间的神似。惆怅,指因为感到无法用语言来进行赞美而发出的叹息声。

26、在古代,凡是能够得到先生嫡传的称为“入室弟子”。穷殊相,穷尽那些特殊的姿态。

27、这里指韩幹画马显得很肥大,因此说是“画肉”,使得原本俊逸的神驹也没有那股生气。骅骝,骏马名,这里代指骏马。

28、虽然曹霸的画技高超,但是并不是肯随便给什么人都画的。“亦”字,指对画马而言。

29、即今句,与第一段“于今为庶”彼此照应。漂泊干戈,指躲避安史之乱。寻常行路人,即杜甫所非常痛恨的“俗物”。为了能够糊口,不得不画出他们的尊容。这句意思是在战乱的那段动荡岁月里,一代画马宗师,流落漂泊,竟不得不依靠卖画为生,甚至屡屡为寻常过路行人来画像了。

30、眼白,指不用正眼去看人,表示看不起对方。晋代的诗人阮籍可以作青、白眼。这句写曹霸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遭到流俗的轻视,生活极为穷苦。

31、最后两句说画家的辛酸境遇与杜甫的坎坷遭遇又何其相似!诗人内心不由得引起了共鸣,感慨万分:自古负有盛名、成就杰出的艺术家,通常都时运不济,困顿缠身,郁郁不得志!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将军魏武之子孙赏析句解-唐代七言古诗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出生巩县(今属河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自吴越漫游归来,赴东都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未取。天宝三载(744),初次遇李白于东都。后又赴长安应征召,因李林甫的把持,与元结一同落第,所以终身未成进士。后曾向玄宗三次献赋,以文干禄,这些赋自然难以写得好。天宝十四载,拒受河西尉,后改任率府参军。幼子即在这一年饿死。安史乱起,辗转兵间,曾任肃宗朝左拾遗,后因营救房琯得罪肃宗,贬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而去。经秦州而入蜀,构草堂于成都,从此草堂就和杜甫结合在一起,一同经受怒号的秋风。但他在草堂实际生活的时间不过一年多,因中间曾避居梓州。入剑南节度使严武幕时,曾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世因称杜工部。代宗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打算到郴州去依靠舅父崔伟,不料途中阻水,风痹加剧,病倒船中,不久就死了。他的绝笔为《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指京都)深。”对于当时的军阀混战,危及京都的动荡局面,他还是十分耽心,最后两句的“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则又写出贫病中已乏炼金之术,无法妥筹家事,善处身后了。

杜甫祖父审言病危时,曾对问病的宋之问等说:“但恨不见替人!”(《新唐书》本传)可是杜甫不但做了他祖父的替人,还自豪地对他儿子宗武说过:“诗是吾家事。”

他死后,家属因无力营葬,只好旅殡于岳州。儿子宗武,后也流落湖湘而死。临终,曾命其子嗣业给杜甫迁葬,也因家贫而未成。直到元和中,才移葬于首阳山下杜审言墓旁。李杜两大诗人的身后,竟凄惨到这样地步。宋人徐介《耒阳杜工部祠堂》诗云:“故教工部死,来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风骚共一源。”有了杰出的人才而不知道爱护纪念,这就说明当时的时代正是一个悲剧的时代。

杜甫是一个严肃的人,一个具有高度政治热情的诗人,虽然他参加实际的政治生活时间,总起来不过三年,但关心国事,同情人民却是贯串始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这些都是他三十岁前作品,却已表现出他的政治抱负和创作锋芒。相对说来,李白的出世思想多些,杜甫的入世思想多些,也比较现实些。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使百姓温饱,风俗淳厚;希望有广厦万间来大庇寒士,免得雨漏床头,彻夜不眠。所以他也不大讲究虚幻缥缈的神仙佛道。而他的政治热情和生活态度又较为一致,很少有轻薄的绮艳语句,对妻儿弟妹也有着深挚之爱。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毋宁说,积极的一面多于消极的一面。缺点是拘谨,不像李白那样敢于突破。

历来封建士大夫中,也有不少描写民间疾苦的诗文,除了其中装腔作势、自表“仁爱”外,某些较好的作品,读起来总觉得和人民的痛痒隔了一层,多少有些像旁观者似的,杜甫就不同,和人民的距离就少些,好多作品,使人真有相濡以沫、相呴以湿之感。这原因,固然由于他自己也饱经忧患,因而对人民的苦乐也有更深刻敏锐的了解与体会,所谓己饥己溺,也促使他逐渐确立了对人民的态度。然而自安史之乱至唐朝灭亡,类似杜甫那样的出身学养、那样流离困顿的封建士大夫不止一个,为什么他们在创作上不能达到杜甫那样的成就,他们的作品为什么不能使后世的读者那样感动?万方多难、千家野哭的客观历史是人人心中共同感受的,但倾诸纸墨,使读者感到如泣如诉,引起强烈共鸣的却不是人人笔下所有。从这一意义上说,就不能不感到杜甫之难能可贵了。

更多杜甫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