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原文赏析-元曲三百首第125首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3-18 04:22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作品原文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空>

王实甫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注释】

1、黄花:即菊花。

2、玉骢:毛色青自相杂的马。

3、迍迍的:行动迟缓的样子。

4、破题儿:唐宋人诗赋的起首称破题,引申为事情的开头。此两句谓相思才了,别离又起。

5、靥儿: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装饰。

6、揾:拭,擦。

7、兀的:怎么,表感叹。

8、也么哥:元明戏曲中句末常用的语气词。

9、凄凄惶惶:悲伤不安的样子。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原文赏析-元曲三百首第125首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作品赏析

《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通常被称作“长亭送别”,讲的是,张生在崔老夫人的逼迫下,即将离别莺莺赴京赶考;莺莺、红娘、老夫人等在十里长亭为张生饯行送别,张生与莺莺挥泪相别。这一折戏情节比较简单,沿袭《西厢记诸宫调》关于这段情节的描写,主要是写莺莺和张生的离别之情。作者将场景安排在深秋的长亭古道边,以整套优美感伤的曲辞表现这对恋人离别时的痛苦和悲伤,抒情气氛浓厚,充满诗情画意。此折主唱者为莺莺,通过莺莺所唱的曲词,刻画莺莺和张生别离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

开头〔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支曲子,为莺莺赴长亭途中所唱。首曲〔正宫端正好〕,渲染出了暮秋的凄凉气氛,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衬托出莺莺为离愁别恨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作者选取了几种典型的意象,“碧云天,黄花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营造了寥廓萧瑟、黯然销魂的境界。“晓来谁染霜林醉”这种反问语气的运用,使得大自然的景色,带上了离人的主观色彩。一个动词“染”字,把这种主观色彩渲染得更加形象突出,更加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紧接着两支曲子,是莺莺的内心独白,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真实可感,细腻动人。

《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以优美精湛的语言,对人物心灵的深层刻画和真实描摹,多侧面、多色彩地再现了人物的情感节奏,是我国古典戏曲中的杰作,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更多王实甫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