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观雨·山客龙钟不解耕》赏析-宋代关于风物歌吟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5 11:51

观雨·山客龙钟不解耕原文

观雨·山客龙钟不解耕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陈与义《观雨·山客龙钟不解耕》赏析-宋代关于风物歌吟的古诗

观雨·山客龙钟不解耕赏析

本诗视角主要突出在一个“观”字上。首联从容道来,直接入题:一个老态龙钟的山客,因无法下田耕种而正襟危坐在窗前关注天气的情况。颔联放开笔墨,从“前江后岭通云气”写到“万壑千林送雨声”,未见雨来,先得其势。颈联继续渲染,“低复举”的动态恍在眼前,“晦还明”的变化如真如幻。末联收笔,上句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下句化用杜甫《洗兵马》诗句:“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全诗虽云观雨却未见滴雨的描写,诗人通过“观雨”的过程来表达对于“正要群龙洗甲兵”的愿望——这里的甲兵,却并不是天下所有的兵马,而仅仅是特指金人南来的入侵非正义之兵。

陈与义《观雨·山客龙钟不解耕》赏析-宋代关于风物歌吟的古诗

观雨·山客龙钟不解耕作者简介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三年(1113)登太学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擢符宝郎。后权相王黻慕他的文名,一定要拉拢他。黻得罪罢相,他亦因牵连而遭贬谪。高宗时任参知政事。当时宰相赵鼎主张进兵中原,高宗则主与金议和,与义曰:“若和议成,岂不贤于用兵?万一无成,则用兵必不免。”这话未免骑墙,失大臣直道风度,所以清代张佩纶批评他说:“于君相之间,调停两可,初无剀切深透之论。虽旋即引疾,然其所蕴藉,亦颇可睹矣(《涧于日记》,光绪壬辰三月二十六日)”。后面三句,却又说得过分了。陈与义其实还是积极支持抗战派的,他《伤春》中的“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云云,对主和派的鄙视态度就很明显,因为诗中还有“犬羊锋”的话,四库本的《简斋集》中就把这首诗亦删去。最后因早衰多病,经五请而罢政。卒于僧舍,葬于归安。

他由北宋进入南宋,亲身经历两京沦陷、二帝被掳,他本人又因《墨梅》诗受过徽宗赏识,这在深受“主忧臣辱”的儒家纲常学说影响的士大夫,当然是天翻地覆的震动。为了避乱,他以孤臣之身,自陈留而辗转湘鄂之间。乡国之痛,漂泊之苦,都使他的作品在实践中加强了感染的力量。就是一些登临或节令之作,如几首写岳阳楼及除夜等,亦苍凉激越,寄托深远,达到了骨肉相称,造语工细的境界。靖康以来,北宋的几位大家沦丧已尽,他却能继承杜甫的传统而自辟蹊径。当时旗亭传舍,多摘题他的诗句,并有“新体”之称,但又能新而不野。方回将杜甫、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尊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这固然出于强人就己的门户之见,但亦说明他在宋代诗坛的地位。后来有一个和杨万里同时的金坛人陈从古,竟次韵和了《简斋集》中全部五百多首诗。

刘克庄在《后村诗话》卷二中说陈诗“以简洁扫繁缛,以雄浑代尖巧”,虽然王士禛不同意,但刘氏这话还是中肯的。以七律来说,陈诗的音节,就比黄庭坚的浏亮,语言亦爽朗,但黄诗的特色则强于陈诗。这里略举陈诗名句中的两例:《休日早起》的“开门知有树,老树半身湿”,据说是陈与义自许的得意之笔,好处即于平淡中造意境,其趣就在“半身”之“半”字。又如《雨》的“一凉恩到骨”,以一“恩”字写出溽暑中人对雨的感情,可谓异代同感。

更多陈与义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