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忆旧游·记愁横浅黛》赏析-宋代关于肠断离愁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5 08:53

忆旧游·记愁横浅黛原文

忆旧游·记愁横浅黛

周邦彦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

坠叶惊离思,听寒螀夜泣,乱雨潇潇。

凤钗半脱云鬓,窗影烛花摇。

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晓,两地魂销。

迢迢,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

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

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

但满眼京尘,东风竟日吹露桃。

周邦彦《忆旧游·记愁横浅黛》赏析-宋代关于肠断离愁的古诗

忆旧游·记愁横浅黛赏析

本词以一个女性的口吻,自叙思念情郎的一段延续性活动。上阕开始,就写一个眉间簇愁的闺中怨妇正以泪洗面,时间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坠叶之声可谓细微至极,但她却为之而“惊”;寒螀之音可谓之哀,但她却不得不“听”;潇潇之雨可谓之乱,但她却不能不“闻”——此乃听觉。凤钗半脱,云鬓髻坠,可谓之惨,但她仍须时时从菱花镜中看到;烛花乱摇,疏萤映窗,可谓无奈,但她却又挥之不去——此乃视觉。而暗竹敲凉、两地魂销,则是她此时此地更为伤情的——感觉。在时间的顺序上,从日落掩门、夜深螀泣,到烛摇三更、疏萤照晓,主人公竟是整整一个晚上未能入睡。

下阕“迢迢”二字承上启下,既是感觉这个不眠之夜在时间上的久远,也是良人不见在空间距离上的实指。“问音信”三句,似乎是女主人公不耐寂寞时自己虚拟的一个打探细节——问:“你见到他了吗?”答:“哦,没有。不过我常常见到他的马拴在一片花丛旁。那马一直在嘶鸣,我看好像是他的。”这种想象肯定让女主人公更加心神不安。她想亲自走出家门(要知道,那时的妇女是足不出户的)去寻找,却又怕自己因“为伊消得人憔悴”而羞于见郎。于是,一直处于心理矛盾之中的她,只能继续站在阁楼之上望远:又是一年过去了,新来的燕子入旧巢,青青的杨柳拂河桥;又见得飞尘滚滚京城里,只有东风吹露桃。

这个女子究竟要等到什么时间呢?作者没有交代,读者也就自己想象去吧!

周邦彦《忆旧游·记愁横浅黛》赏析-宋代关于肠断离愁的古诗

忆旧游·记愁横浅黛作者简介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周邦彦诗、词、文、赋,无所不擅,但在他生时即为其词名所掩,诗、文多零落不传,惟他年轻时所献《汴都》,为当时所称。《宋史》说他少年时□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元丰初到汴京(今开封),元丰六年(1083),献《汴都赋》,长7000字,神宗见而异之,召他到政事堂,命李清臣在迩英阁朗诵。赋中多古文奇字,清臣多不认得,只好读其偏旁。这是一篇摹仿汉代《两都》、《二京》的大赋,全赋的规模也像汉赋,用假想的人物发微子和衍流先生的对话来逐步开展对于汴都的描写与颂扬,其中也表示赞许王安石的新政。这和他后来宦途坎坷有关。他献赋之举传播之后,名动天下,自太学诸生升任太学正。但以后久不迁升,就出任地方官,先任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后任溧水知县。哲宗即位后,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以直龙图阁出知河中府、顺昌府、隆德府,迁官明州(今浙江宁波),为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直到徽宗时代提举大晟府(管理音乐的机构)。后来又出知顺昌府,迁处州(今浙江丽水)。周邦彦文集有南宋楼钥编的《清真先生文集》24卷,但元代人编的《宋史·艺文志》集类只著录《清真居士集》11卷。张端义说:邦彦以词行,当时皆称美成词,殊不知美成文笔大有可观,作《汴都赋》,如笺奏杂著,皆是杰作,可惜以词掩其他文也。(《贵耳集》卷下)陈郁说他的诗歌自经史中流出。当时以诗名家如晁(补之)张(耒)皆自叹以为不及(《藏一话》)。周邦彦最初成名之作是《汴都赋》,楼钥的《清真先生文集序》中说他由诸生擢为学官,声名一日震耀海内。又说:未几,神宗上宾,公亦低徊不自表□,哲宗始置之文馆,徽宗又列之郎曹,皆以受知先帝之故,以一赋而得三朝之眷。这篇《汴都赋》因为收在《皇朝文鉴》之中,流传至今。其他著作如《操缦集》5卷,《清真杂著》3卷,皆已不传。

更多周邦彦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