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瑞鹧鸪·宝髻瑶簪》赏析-宋代关于青楼幽怨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4 21:07

瑞鹧鸪·宝髻瑶簪原文

瑞鹧鸪·宝髻瑶簪

柳永

宝髻瑶簪。

严妆巧,天然绿媚红深。

绮罗丛里,独逞讴吟。

一曲阳春定价,何啻值千金。

倾听处,王孙帝子,鹤盖成阴。

凝态掩霞襟。

动象板声声,怨思难任。

嘹亮处,迥压弦管低沉。

时恁回眸敛黛,空役五陵心。

须信道,缘情寄意,别有知音。

柳永《瑞鹧鸪·宝髻瑶簪》赏析-宋代关于青楼幽怨的古诗

瑞鹧鸪·宝髻瑶簪赏析

这首词中的主角是一位以歌喉擅长的歌伎。起笔三句写其出场时的装束,乌髻高耸,玉簪斜插,虽是盛妆而出,貌美如花,却显得雅洁自然,神韵天成。尚未一展歌喉,已是风度粲然。以下即写其歌唱,但仍从侧面渲染。“绮罗”二句,写其迥出流俗。而其所歌之曲,亦是调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这是化用了战国宋玉《对楚王问》一文中的典故,据说有人在楚国都城中高歌,开始唱的曲子名《下里巴人》,大概是比较易唱之曲,故和者数千人;后又转为高雅一点的《阳阿薤露》之曲,这时能跟上唱的只有数百人了;而最后唱《阳春白雪》曲时,和者只有数十人。故得出“其曲弥高,其和弥寡”的结论,这也是成语曲高和寡的来源。自然,战国时即使真的有此一曲《阳春白雪》,到宋朝时也不可能留存了,这里只不过是形容主人公精妙的歌艺而已。一曲定价,何止千金,然而却仍然吸引了无数的公子王孙,倾盖相从,竞相前来欣赏其美妙的歌喉。下片换头以下,即细致地描摹其歌容舞态,“凝态”句状其矜持,“怨思”句状其心境,真是楚楚动人。拍板一动,四座屏息,一声嘹亮,直上云霄,相比之下,伴奏的弦管之声显得是那么低沉。时而敛眉,若有隐忧;时而回眸,百媚横生。一曲未终,已令座上王孙魂牵梦系,不能自已。然而一个“空”字已透露出转折之意,结句翻出一层:须知她的种种柔情,全是为了她自己的意中知音而设,并非尔辈五陵年少所能一亲芳泽的。看来这位歌伎的身价和名望真是不低,不过就全词而言,都只是捧场揄扬之语而已,柳永对这些歌伎技艺和容颜的赞誉向来是不吝笔墨的。此词写的虽是一位歌伎的精妙技艺,但除了上片的“独逞讴吟”和下片的“嘹亮处”二句以外,并没有更多地对其歌声的直接描摹,而是通过王孙帝子之倾盖而至、五陵年少之为之心魂摇荡这样一些侧面来展现,另外就是通过其举动与外貌来烘托。结句陡转,一方面,全词之意顿时就由单纯地描写歌艺深化了一层,她的心态凸现了出来,另一方面也自见其不同流俗的品格。

柳永《瑞鹧鸪·宝髻瑶簪》赏析-宋代关于青楼幽怨的古诗

瑞鹧鸪·宝髻瑶簪作者简介

柳永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

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身后很凄凉,由歌女们聚资营葬。

《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清波杂志》卷八)。所著《乐章集》凡一百五十馀曲。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法」。《避暑录话》卷三记西夏归朝官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影响之大。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词集名《乐章词》,主要内容描写歌妓舞女的生活和思想,抒发自己的不平和牢骚以及羁旅行役之苦、离别怀人之情。都市的风物之美、社会的富庶在词中也得到突出的表现。如描写杭州风光的《望海潮》,相传金主完颜亮读到「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在为歌女们写作的词篇中,表现了对她们的同情,唱出了她们的心声。在这类词中,也有一些庸俗的内容和颓废的情调。艺术成就最高的是羁旅行役之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融情入景,有点有染,感人至深。同时,赋予身世之叹和浓重的伤感情调,为人们千古传诵。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贡献。首先,他始衍慢词。运用铺叙、渲染等手法,扩大了词的容量。其次,以俚语、俗语入词,呈现口语化的特色。同时,在艺术上运用传统的情景交融、点染等手法,又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入词,使词作韵味隽永、深婉含蓄。由于在题材和艺术上都有创新,所以流传很广。甚至连西夏也「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有《乐章集》传世,存词210多首,按宫调编次,共16个宫调150个词调,这说明柳永的作品不仅是词集而且是可以入乐演唱的唱本,故名《乐章集》。

更多柳永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