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燕子楼三首》满床明月满帘霜赏析-唐代关于伉俪情深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4 13:22

燕子楼三首原文

燕子楼三首

白居易

满床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白居易《燕子楼三首》满床明月满帘霜赏析-唐代关于伉俪情深的古诗

燕子楼三首赏析

关于这组诗的“本事”,从上引白居易的诗序可以尽知。兹将张仲素的三首原作移录于下,以便与白诗对读:“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已十年。”“适看鸿雁洛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张仲素在诗史上的地位,虽然远不能与白居易相比,但由于他的官职很高,其诗亦为人所爱重和称道:“多警句,尤精乐府,往往和在宫商,古人有未能虑者。”(《唐才子传》卷五)白居易的这组诗则被称为“一唱三叹,余音绕梁。似此风调,虽起王昌龄、李白为之,何以复加?”(《唐宋诗醇》卷三二)关于这一唱一和六首诗的真正价值所在,学者早有精到之论:

这两组诗,遵循了最严格的唱和方式。诗的题材、主题相同,诗体相同,和诗用韵与唱诗又为同一韵部,连押韵各字的先后次序也相同,既是和韵又是次韵。唱和之作,最主要的是在内容上要彼此相应。张仲素的原唱,是代盼盼抒发她“念旧爱而不嫁”的生活和感情,白居易的继和则是抒发了他对于盼盼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同情和爱重以及对于今昔盛衰的感叹。一唱一和,处理得非常恰当。当然,内容彼此相应,并不是说要亦步亦趋,使和诗成为唱诗的复制品和摹拟物,而要能同中见异,若即若离。从这一角度讲,白居易的和诗艺术上的难度就更高一些。总的说来,这两组诗如两军对垒,功力悉敌,表现了两位诗人精湛的艺术技巧,是唱和诗中的佳作。

——沈祖棻程千帆(见《唐诗鉴赏辞典》第893页)

白居易《燕子楼三首》满床明月满帘霜赏析-唐代关于伉俪情深的古诗

燕子楼三首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市附近)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进士,曾任校书郎、赞善大夫等职。后因宰相武元衡被人刺杀,上疏论其冤,为当权者所忌,贬江州。路中故有“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初贬官过望秦岭》)之慨。长庆时,出守杭州,又刺苏州。后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遂在洛阳宅中以诗酒自遣,也是他思想趋于消沉的时期。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后葬于洛阳之香山。

他身经八朝,终年七十五,作诗近三千首。这都是唐代诗人中少见的。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自己有完整的文学观点,并且通过创作来实践他的理论。他又是一位叙事诗的高手,《长恨歌》和《琵琶行》,就说明诗人织造故事的才能。其他作品,也由于故事性强、形象鲜明、音节流畅、语言优美通俗这些特点,能够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同时,作者对作品中的事物又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对那些苦难无告的折臂翁、卖炭翁、上阳宫人、缚戎人等,都寄予同情心和正义感,因而取得了人民的共鸣,连当时的日本、朝鲜、契丹也争相传诵,甚至以百金换诗一篇。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就是他对当时处于阴暗屈辱地位的妇女,常常以人道的观点,为她们作沉痛的呼号,并且在他的诗中占着一定的比重。中所选的五首诗,琵琶女和《宫词》里的宫女即占其二。《长恨歌》中的杨贵妃,先为儿子之妻,后为父亲之妾;先为消遣品,后为牺牲品,也反映了妇女在封建社会的人格和生命,即使像杨贵妃那样,也是没有保障的。

更多白居易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