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刘伯宗绝交书》原文赏析-朱穆文言文-两汉诗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3-01 07:24

与刘伯宗绝交书原文

与刘伯宗绝交书

朱穆

北山有鸱,不洁其翼。飞不正向,寝不定息。

饥则木揽,饱则泥伏。饕餮贪汙,臭腐是食。

填肠满嗉,嗜欲无极。长鸣呼凤,谓凤无德。

凤之所趣,与子异域。永从此诀,各自努力。

【注释】

1、鸱:恶鸟名,就是鸱鸮。

2、木览:言登木捉取幼鸟。鸱鸮是捕食小鸟的。览,通“揽”,聚敛撮取的意思。

3、饕餮(音滔铁):本是传说中的恶兽名(见《山海经》),通常用来作为贪食者的代称。分开用时,贪财为饕,贪食为餮。

4、膆(音素):又作“嗉”,鸟类喉吭中容纳食物的地方。

《与刘伯宗绝交书》原文赏析-朱穆文言文-两汉诗歌

与刘伯宗绝交书赏析

这诗见于《后汉书》本传注。刘伯宗是作者的旧友,贵为二千石,时作者的官职较卑,刘以富贵骄慢,所以作者和他绝交。诗以鸱鸮比刘,以凤鸟自比。结论是两者趋向不同,只能绝交。作者又有《与刘伯宗绝交书》,责刘薄于仁义之道。

朱穆是东汉桓帝朝一位比较正直清廉的官吏。史载他“禄仕数十年,蔬食布衣,家无余财”(《后汉书·朱乐何传》)。他性情刚直,曾切谏梁冀,反对宦官。他憎恶当时社会刻薄和朋党的风气,曾作《崇厚论》和《绝交论》。刘伯宗是诗人的旧友。当诗人仕途畅达之时,他与诗人交游甚好。后来刘伯宗升为二千石,诗人则由持书御史降为郎,刘便以富贵骄慢诗人,所以诗人和他绝交。在写这首诗的同时,诗人还写了《与刘伯宗绝交书》一文。在文中,他堂堂正正,仗义执言:“咄!刘伯宗于仁义道何其薄哉!”在诗中,诗人又另是一副笔墨,通篇用比,以鸱鸮比刘,以凤鸟自比,结论是两者趋向不同,只能绝交,显得既委婉含蓄,又尖锐泼辣,收到了异曲同工之效。

既是绝交诗,就必须写清绝交的缘由。诗人首先从对方写起。“北山有鸱,不洁其翼。”“鸱”,即鸱鸮,猫头鹰。当时人认为猫头鹰是恶鸟,故用以比喻恶人。这两句意思是说鸱鸮不注意保持羽翼的清洁,言外之意是说刘伯宗不注意自我修养。“飞不正向,寝不定息。”这两句意思是说鸱鸮飞行没有明确的方向,安歇没有固定的地方。行止无定,无疑是绝交的首要原因。“饥则木揽,饱则泥伏。”“木揽”,言上树捉取幼鸟。“揽”,撮取。这两句意思是说鸱鸮饥饿时就到树上捉取幼鸟,以填饱自己的饥肠,吃饱了就卧在烂泥中,不思自身修养。这些所作所为与“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标准相差何等之远。对于这个饥则为填饥肠而不择手段,饱则苟且图安,得过且过,毫无远大抱负的家伙,除了绝交还能有别的选择吗?结论是不言而喻的。“饕餮贪汙,臭腐是食。填肠满嗉,嗜欲无极。”“饕餮”(tāo tiè),传说中一种贪食的恶兽,通常用作贪食者的代称,分开用时,贪财为饕,贪食为餮。“嗉”(sù),鸟类食管后段暂时贮藏食物的膨大部分,形如袋。这四句意思是说鸱鸮像饕餮一样,贪污成性,以腐肉为食,岂止是填肠满嗉,简直是欲壑难填。以上诗人正面写鸱鸮,从各个不同侧面写刘伯宗与自己格格不入,无法继续为友。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正面写凤,而是暗用了《庄子》中的一个典故,既非常清楚地表达了绝交的理由,又缩短了诗的篇幅,增大了诗句的容量,使诗歌显得很含蓄,读来耐人寻味。《庄子·秋水》篇说:惠子担任了梁国的宰相,庄子去拜见惠子。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来了想取代你的相位。”惠子听了很恐惧,派兵在国中搜查了三天三夜,寻找庄子。庄子见了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其名叫鹓鹓鶵(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你知道吗?鹓鹓鶵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去,途中它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鸱鸮得了一只腐鼠。当鹓鹓鶵飞过时,鸱鸮仰面看着,大吼一声,只担心鹓鹓鶵把它的腐鼠抢去。岂不知鹓鹓鶵连看也不想看一眼。”我们只要把二者稍加比较,就可看出鸱鸮与凤鸟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与鸱鸮“飞不定向”相反,凤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有明确的飞行目标;与鸱鸮“寝不定息”相反,凤鸟“非梧桐不止”,行止有一定的原则性;与鸱鸮“饕餮贪汙,臭腐是食。填肠满嗉,嗜欲无极”相反,凤鸟“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廉洁而不贪污。尽管如此,鸱鸮反而“长鸣呼凤,谓凤无德”。可见二者“德”的标准相差何其之远。君子以同道为朋,这样的人又怎能继续为友,所以诗人接着写道:“凤之所趣,与子异域。”我们的奋斗目标不同,实难携手共进。最后诗人郑重宣布:“永从此诀,各自努力。”让我们分道扬镳、各奔前程吧。

总之,此诗通篇用比,全诗紧紧围绕“鸱鸮”来写,如“不洁其翼”“飞不正向”“木揽”“泥伏”“臭腐是食”“填肠满嗉,嗜欲无极”。这些字眼突出了鸱鸮的特点,使其丑恶形象栩栩如生,这些比喻也非常贴切,使刘伯宗贪得无厌、欺下谄上、薄于仁义之道的形象跃然纸上。在与鸱鸮的对比中,也使凤鸟的形象异常鲜明,读来十分感人。

(李建明)

【诗人名片】

朱穆(100—165),字公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少时笃学有名。桓帝(刘志)朝(147—167)为冀州刺史,后征拜尚书。朱穆性情刚直,曾切谏梁冀,反对宦官。他憎恶当时社会上刻薄和朋党的风气,曾作《崇厚论》和《绝交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