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原文赏析-袁枚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5-01 18:22

所见原文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忽然闭口立。

所见赏析

“牧童骑黄牛”,诗句如他所描写的生活一样朴素无华。当然,我们也还可以想象,那“黄牛”一边缓缓地走动,一边不停地啃着青草,不紧不慢,津津有味,是牛的惬意,使得牧童心舒意畅呢,还是那好玩的孩子想招来嬉戏的伙伴呢?抑或是坐上牛背便想唱的习惯所致呢?还是……诗人没有说,我们也说不出,但这无关紧要。只见他放开犹带童声的嗓门,唱了一曲又一曲。舞台是天然的,演唱是随心所欲的,歌声更是无拘无束的,穿过树林,飘向四野。这田野牧歌的诗味,天然开阔的境界,实在令人心旷神怡。突然,歌声骤止,这突如其来的“静”使得诗人为之惊讶、注目,如果从目见而言,首先映入诗人眼中的该是牧童跃下牛背,闭口而立的身态,而后再从那眼神、举止中领悟出那原来是“意欲捕鸣蝉”。现在把两句加以颠倒,其用意何在呢?第一,这样描写是从人物本身思与行的内在关系出发,先有所思,后有所行,显得真实自然而又合乎逻辑;第二,还有体裁特点与艺术效果的需要。五绝,是最小的诗体,前不得枝蔓,后不得拖沓,也不能一览无余,一读即了。比如这首诗,“牧童骑黄牛”,开门见山,直书“所见”,结句“忽然闭口立”,更加精彩,因为它摄下了“最富包孕性的顷刻”。因此,虽是戛然而止,却余味不尽。这种构思与表现正是前人所总结的“急起急收,而含蕴不尽,五绝之最胜者”。称赞这个结句固然是有道理的,我们还想提醒一下,请不要忽视第三句。因为只有先点出“意欲捕鸣蝉”,那小心翼翼,悄然而立,声息不张,四处搜寻,紧张专注,和务不惊蝉的神情、气氛,才能立即浮现在读者眼前,而且这一切还只是“捕”的前奏,那突然“偷袭”的场面,那“胜”的欢快,或者是“败”的懊丧,也都自然地成了读者想象和关心的下一幕的情节。可见诗的第三句,不仅为结句描绘的行为提供了心理依据,更为“包孕”的内涵作了定向的暗示。这就是第三句亦不可忽视的原因。

袁枚作诗、论诗都很讲究“真”,他说:“诗难其真也。”(《随园诗话》)这首诗中的“牧童”确实写得很真,很真。你看那牧童想唱就唱,说停便停,兴之所至,行即随之,声、寂、动、静,无遮无掩,一派天真稚气毫无滞碍地流注其中,显露于外,字字“不隔”,形神俱现。可以说《所见》虽小,却是诗人创作理论的一个生动而成功的体现。

(赵其钧)

【作者】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于江宁小仓山筑随园,以诗酒为娱。论诗创性灵说,主张抒写性情。其诗奔放纵肆,清新自然,自成一家,颇有影响。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

更多袁枚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