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草》原文赏析-俞紫芝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9 11:51

咏草原文

咏草

俞紫芝

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

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

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

咏草赏析

俞紫芝,字秀老,金华人,流寓扬州。少有高行,不娶,喜作诗,但人未知之。可是王安石对他却十分赞赏。他的《旅中谕怀》诗:“白浪红尘二十春,就中奔走费光阴。有时俗事不称意,无限好山都上心。一面琴为方外友,数篇诗当橐中金。会须将尔同归去,家在碧溪烟树深。”王安石曾将“有时俗事不称意,无限好山都上心”写在所持的扇面上,于是时人始称异。王安石称赞他的诗:“公诗何以解人愁,初日芙蕖映碧流。未怕元、刘争独步,不妨陶、谢与同游。”认为他的诗如红蕖碧水,和元稹、刘禹锡、陶渊明、谢灵运是一流,可以说是推崇备至了。

《咏草》以草的连年繁茂,抒发了人世沧桑的感慨,在古代咏草的同类诗中别具一格,颇饶风味。

首联从渡头草写到忘忧草。“满目芊芊野渡头”起句铺之以实景:满眼都是茸茸碧草。开篇即触题,既精警峭拔,又平顺自然。野渡头,是野草蔓生之处,也是诗人立足之地。这渡头,为下文“绿水”、“别洲”的叙写立了基、开了源。继野草实景之后,诗人没有纵笔铺叙草的滋生和繁茂,或就此直接发一通议论,而是缘此提出一个问题:“不知若个解忘忧?”“若个”,《方言藻》解为“那个”,句意为不知道那个懂得忘忧。言下之意就是,只有这个草能使人懂得忘忧。古代有萱草可以忘忧的说法,《诗·卫风·伯兮》:“焉得谖(同萱)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这里沿用其意。诗的开头统领全篇,为下文叙写开拓了境地。

颔联从离馆草写到别洲草。近看,芊芊绿草随着流水到达离馆;远望,茫茫野草追着夕阳到达他洲。“离馆”,即别馆,也就是别墅。这两句说草到处蔓延,可到富贵之宅,也能达荒远之洲。

颈联从金谷园中草写到石头城下草。金谷园是晋代石崇的离馆,石头城即金陵(今南京)。这两句写的是秋草。衰草凄迷,反衬了荣华已逝。石崇“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百数,皆曳纨绣,珥金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晋书·石崇传》)。庾信《枯树赋》:“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金谷园中过去铺锦列绣,花奇草异,如今成了“荒映月”的凄凉景象。月是当年月,园非昔日园,离馆的豪华已付流水,石崇的奢富已成陈迹,只有草还在那里一岁一枯荣。石头城,这六朝建都之地,虎踞龙盘,过去也是金粉膏泽,豪华相继,如今徒剩秋草迎风,败叶委地。这一联由金谷园写到石头城,以今日之败象暗衬往日的盛况,仍然以草为行文线索,可是概入了广阔的空间和悠久的时间,而且对比的反差极为强烈。这两句以草的枯凋衬托豪富的衰败,同时隐含着草枯还可荣,人败不再盛的意思,意蕴丰足,委婉曲折。

尾联从送王孙愁写到金钗愁。诗的前面部分都围绕着草来写,至此始直触人事。“王孙”,古代贵族子弟的通称,《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后世则用于一般身份高贵的人,王维《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首诗中所用,乃指石崇,意为行人想着石崇离去。“买断金钗十二愁”,“买断”是招致来的意思。“金钗十二”指美女。《古乐府》有“头上金钗十二行”之句,《留青日札》说古人髻高,故能插金钗六双。这里的美女系指石崇的爱妾绿珠,她美而艳,善吹笛。石崇势败后,赵王伦派孙秀去抄他的家,向他要绿珠,石崇不肯给,孙秀杀了石崇,绿珠为石崇堕楼而死,这就是“买断金钗十二愁”的本事。诗的结尾点明石崇人亡财空,说明富贵一时,昙花一现,终不如草还能春风吹又生。诗到收煞处才回应发端时提出的“不知若个解忘忧”的问题,争逐于名利之场,到头来只落得烟消云散。

这首诗咏草,不是以草为喻,或以草为景,而是借草抒情。写时又不是直抒其意,而是以对比而显意。写作特色是,虚实结合:渡头之草为实,园中之草为虚;远近结合:离馆之草为近,别洲之草为远;今昔结合:渡头之草为今,金谷之草为昔;物意结合:写草是物,写人是意。意新语工,很足使人玩味。

(徐应佩 周溶泉)

【作者】

俞紫芝:(?—1086)字秀老,金华(今属浙江)人,流寓扬州(今属江苏)。终身不娶。曾游王安石之门。其诗为安石所爱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