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原文赏析-谢朓古诗-南北朝诗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8 20:05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原文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

谢 朓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注释】

1、归流:指江水,江以入海为归。骛:奔驰。首二句言自己逆江而行,回望东北。宣城在京邑西南。

2、此二句言既得官禄又能幽隐。沧洲:沧江冷僻之地,是隐者的居处。谢灵运《富春渚》诗云:“久露干禄请,始果远游诺。”这里直用其调。

3、赏心:指心所喜悦的事。

4、末二句言幽栖远害。《列女传·贤明》:“陶答子治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独抱儿而泣。姑怒,以为不祥。妻曰:‘妾闻南山有玄豹隐雾而七日不食,欲以泽其衣毛,成其文章。至于犬豕,肥以取之,逢祸必矣。’期年,答子之家果被盗诛。”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原文赏析-谢朓古诗-南北朝诗歌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赏析

本篇是作者赴宣城郡太守任途中所咏。诗先写江路远景,次写自喜得官外郡可以远隔尘嚣,全身远害。宣城郡:在今安徽宣城。板桥:浦名。《文选》李善注引《水经注》:“江水经三山,又湘浦出焉。水上南北结浮桥度水,故曰板桥浦,江又北经新林浦。”

这首诗作于齐明帝建武二年(495)春天。谢朓出任宣城太守,从金陵出发,逆大江西行,新林浦是第一站。宣城在金陵西南方向,所以首二句先点明此行水长路远,正与江水流向相背。江舟向西南行驶,水流向东北奔驰。江水尚知入海为归,人却辞别旧乡而去。这就自然令人对江水东流生出无限思慕:那江水在归海的途中,不也经过地处东北的京邑吗?那正是自己告别不久的故乡啊!此处未作一句情语,仅在人马江水相逆而行的比较中自然流露出深长的愁绪。“永”和“骛”不但精确地形容了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的不同水速,而且微妙地融进了不同的感情色彩:水流已将抵达它的归宿,所以奔流得那么迅速,人却是背乡而去,而且行程刚刚开始,所以更觉得前路漫无尽头。

离思和归流自然将诗人的目光引到了遥远的天际:江面上帆影点点,即将从视野中消逝,但还能认出是归去的船只。再用心辨认,还可以看出,那隐现在天边云雾中的是江畔的树林,而有树之处就是彼岸,就是金陵啊!诗人在这里用清淡的水墨染出了一幅长江行旅图,以“辨”“识”二字精当地烘托出诗人极目回望的专注神情,则抒情主人公对故乡的无限怀恋也就不言自明了。清人王夫之说:“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者,心目为政,不恃外物故也。‘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隐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古诗选评》卷九)透彻地道出了这一联名句的妙处。

谢朓出任宣城太守前,南齐在一年(494)之内改了三个年号,换了三个皇帝,其中之一是谢朓为之充任中军记室的新安王,在位仅三个月之久。齐王朝政治斗争的复杂,使谢朓常对自己的处境怀着隐忧。所以当他第二年出牧宣城时,对京邑固然不无留恋,不过也很庆幸自己能离开政治斗争的旋涡。此诗后八句就表现了这种复杂的情绪。“旅思”二句承上启下,巧妙地由前四句眷恋故乡的惆怅心情转换为无可奈何的自我排遣。“摇摇”写人随着江舟的颠簸摇来晃去的感觉,以及倦于行旅、思绪恍惚的状态,是传神之笔。不说此次孤身出仕,只说从前孤游已经不止一次,越是强自宽解,便越见出眼前的孤独。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这话虽是指此去宣城既遂了做官的心愿,又合乎隐逸的幽趣,却也精练地概括了诗人一生的思想矛盾。出任外郡使安于荣仕与远隔嚣尘的矛盾得到统一,虽然这种随心所欲的自在生活充其量不过是公务之暇逍遥吟咏的赏心乐事,并非真正的避世远遁,但毕竟可以离开那烦嚣的是非之地,幽栖远害,避祸全身。所以末二句说:“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结尾一典多用,精当巧妙。据《列女传·陶答子妻》载:“答子治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居五年,从车百乘归休,宗人击牛而贺之。其妻独抱儿而泣。姑怒曰:‘何其不祥也!’妇曰:‘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今夫子治陶,家富国贫,君不敬,民不戴,败亡之征见矣!愿与少子俱脱。’……处期年,答子之家果以盗诛。”从上下文看,诗人是说自己虽无玄豹的姿质,不能深藏远害,但此去宣城,亦与隐于南山雾雨无异。从典故的含义看,“玄豹姿”又借喻自己身为一郡之守,虽无美政德行,未必能使一郡大治,但也深知爱惜名誉,绝不会做陶答子那样的贪官污吏,弄得家富国贫。所以字面意义是借出仕外郡之机隐遁远祸,典故含义又是指以淡泊心境处理政务,这就借一个典故包罗了“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的两重旨趣,更深一层地阐明了自己以仕为隐的处世之道和以隐为仕的治政之法。结尾不但扣住赴宣城为郡守的正题,而且字面形象与首句“江路西南永”照应,令人在掩卷之后,仿佛看到诗人乘舟向着西南漫漫的江路缓缓前去,隐没在云遮雾绕的远山深处……

这首诗情景分咏,又相互映衬。前半首写江行所见之景,又暗含离乡去国之情;后半首直写幽栖远害之想,也是自我宽解之词。胸中重重丘壑,尽以“闲旷之情迢递出之”,因此意境完整,构思含蓄,语言清淡,情味旷逸,堪称小谢山水诗中的上乘之作。

(葛晓音)

【诗人名片】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人。出身贵族,母为宋长城公主。仕齐至中书吏部郎。齐东昏侯永元(499—501)初江祐等谋立始安王遥光,遥光以朓兼知卫尉,企图引他为党羽,他不肯依从,致下狱死,年才三十六。谢朓诗风格秀逸,为当时作家所爱重,梁武帝说:“不读谢诗三日觉口臭。”(见《太平广记》引《谈薮》,谢朓的所谓“新变体”的诗已有唐风,对于五言诗的律化影响极大)。

【相关阅读】

更多谢朓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