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永嘉绿嶂山》原文赏析-谢灵运古诗-南北朝诗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8 19:06

登永嘉绿嶂山原文

登永嘉绿嶂山

谢灵运

裹粮仗轻策,怀迟上幽室。

行源径转远,距陆情未毕。

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

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

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

践夕奄昏曙,蔽医皆周悉。

蛊上贵不事,履二美贞吉。

幽人常坦步,高寄邈难匹。

颐阿竟何端,寂寞寄抱一。

恬如既已交,缮性自此出。

《登永嘉绿嶂山》原文赏析-谢灵运古诗-南北朝诗歌

登永嘉绿嶂山赏析

谢灵运既任永嘉太守,肆意遨游山水,写下许多优美的山水诗。本诗即是诗人游览绿嶂山所作。绿嶂山,在永嘉西北。《读史方舆纪要》说:“(永嘉)西北二十里有青嶂山,上有大湖,澄波浩渺。”此“青嶂山”,即绿嶂山。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绿嶂山秀美的风光,并与玄理相联系。鉴赏本诗,对认识谢灵运的思想及其山水诗的美学意识,均有一定的意义。

全诗分作三层,前十二句为第一层。作者以精雕细刻的手法,再现了绿嶂山幽静、秀美的风光。“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是说诗人带着干粮,拿着手杖,沿着崎岖的山路,去寻幽探胜,游览绿嶂山。“裹粮”,说明此次游山时间长,路程远。“策杖”,说明诗人要步行登山。寥寥几字,便将诗人登山前的兴奋和对山水的喜爱之情都表现出来了。以下六句,诗人具体地描绘了绿嶂山的风光,难能可贵的是,诗人以单句写水,偶句写山,山水交映,两条线索同时进行,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写水时,先写涧水源远流长;次写舟行水上,波光潋滟,水汽弥漫,夹杂着萧瑟的山风,呈现出一派清爽微寒的深秋景致;最后写涧水曲折逶迤,忽左忽右,难辨水流方向,逆水行舟,每每不分东西。写山时,用笔更为精当。先写弃船登岸,游兴未减;再写沿着逶迤的曲径,边走边欣赏绿嶂山奇妙的风光。近看苍松绿竹,竞相挺拔,经霜之后,愈见其青翠光润,别具风采。远看山林邈邈,重峦叠嶂,密密层层,幽深莫测。无论是动态的水,还是静止的山,诗人都采用了精雕细刻的笔触,将繁复的山水,从不同角度,分层次地描摹出来,并注意到色彩的搭配和音响效果。细品此诗,不仅能透过文字,看到绿嶂山奇异的景致,甚至能感到扑面而来的山风,听到涓涓的流水,体会到绿嶂山的幽静、神秘、令人向往。诗人也完全陶醉在这迷人的风光中了,以至于“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不辨东西,不知早晚,送走一个个夕阳,迎来一个个朝霞,连绿嶂山最偏僻、最隐蔽的地方都走遍了。真可谓踏遍青山,风景此间独好。

“蛊上贵不事”以下四句为第二层,借用《周易》中的成语,阐述公务、生活、游览之间的哲理关系。诗人认为:身为郡守,不被公务缠身;徜徉于山水之间,不为物累,这才符合老庄思想,才符合当时世族的审美意识。文字虽然艰涩,但我们仍可看出诗人广博的学识、隐士的高风,也可以体会出诗人的怀才不遇之感。令人难解的是,诗人描写山水的情趣正浓,怎么会插入老庄的玄理呢?细品谢诗,不难看出,诗人认为:山水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最能代表自然之美。诗人游览山水之中,只是把山水当作审美的对象,而不是将山水与自己的身心融化为一体;人生活在这个幽美的胜境之中,应将其作为深化心灵的场所,而不能沉迷于其中。因此,若单纯地描摹山水清新、高华,属于低层次的创作,必须将山水的描摹与老庄的谈玄说理结合起来,使人从秀丽的山水中,不仅得到自然美的享受,而且将这种美的享受上升到玄理的高度,加深对玄理的认识和理解,这才是高层次的创作。于是,诗人笔锋陡转,大讲玄理,大讲外物与内心的统一,大讲情与理的统一。

最后四句为第三层,说自己受到山水灵秀的启发,对庄子讲的缮性之道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诗人看来,玩赏山水的目的就是要从山水的幽静恬淡中,加深对玄理的体悟,因此诗人遍游绿嶂山之际,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既不为美景所累,又不为失意所伤,抱朴守一,以恬静涵养心智,以心智滋养恬静,恬智相交,修治本性。

总观全诗,写景部分辞采华美,“富艳难踪”(钟嵘《诗品》),既有清丽欲动的形象,又有回荡飞扬的韵律,使人如临其境,如睹其景,不能不为之拍案击节。至其谈玄说理,与景物凝成一体,匠心独运,尤能启人深思,实为谢诗中的佳作。

(华钟彦)

【诗人名片】

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入宋降为侯。累官至侍中。喜游山陟险,每出游,随从数百。元嘉十年获罪,弃市广州。年四十九。灵运的诗好摹写山水,往往工妙,但有时累于繁富,伤于刻画,或夹杂玄言理语,淡而少味。

【相关阅读】

更多谢灵运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