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猎行》原文赏析-王迈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7 21:51

观猎行原文

观猎行

王迈

落日飞山上,山下人呼猎。

出门纵步观,无遑需屐屧。

至则闻猎人,喧然肆牙颊:

或言歧径多,御者困追蹑;

或言御徒希,声势不相接;

或言器械钝,驰逐无所挟;

或言卢犬顽,兽走不能劫。

余笑与之言:“善猎气不慑。

汝方未猎时,战气先萎苶。

弱者力不支,勇者胆亦怯。

微哉一雉不能擒,虎豹之血其可喋?

汝不闻去岁淮甸间,熊罴百万临危堞,往往被甲皆汝曹,何怪师行无凯捷!”

呜呼!安得善猎与善兵,使我一见而心惬!

【注释】

牙颊:口齿之间。

困:钱锺书《宋诗选注》:“‘困’原作‘因’,疑是误字。”

卢犬:黑色善走的狗。

苶(nié):苶然,疲倦貌。

喋(dié):通“蹀”,蹈、踏。喋血: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谓“流血满地污足下也”。

危堞:堞,城上女墙。此处“危”字作垂危解。诗意为:以百万大军攻打垂危之城,理应献捷,但因作战的都是懦弱之徒,故不能取胜。

观猎行赏析

狩猎之风,由来已久。《诗经》有《吉日》之章,《周礼》有《司马》之篇。及乎汉、唐,代有其举。但朝代屡更,情况亦异,诗人所咏,各不相同。就中可以看出世运之升降,国力之盛衰。王迈这首诗借观猎以抒发他对南宋末期武备松弛的感叹,大约作于开禧兵败之后。

前四句扣题点出“观猎”。纵步,放步、急步。无遑,无暇。为了急于观猎,连鞋子也顾不上穿,表达出作者的迫切心情。他的观猎不是因为他好武,也不是凑热闹,而是出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至则闻猎人”以下十句,写出门所见。狩猎非同儿戏,须有一往直前的勇气。而眼前这些猎人,却正在那里大争口舌;有的说岔路太多,不知从哪条路追赶;有的说人手太少,造不成声势;有的说武器太钝,杀不死野兽;有的说猎犬太弱,追不上豺虎。在那种种遁辞的背后,反映出他们胆怯、畏难的心理。回想起盛唐诗人笔下所写奋迅的狩猎场面:“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箭逐云鸿落,鹰随月兔飞。”(李白《观猎》)意气风发的豪情:“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王维《出塞》)“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杜甫《曲江》)再看眼下这些所谓猎人的言行,使人不能不感叹两种时代风气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由当时社会政治造成。宋自南渡之后,一直迟疑于战、和之间,忍辱碍于时议,欲战沮于胆力。方用岳飞抗金,复倚秦桧主和;虞允文采石献捷,恢复之议暂起,韩侂胄两淮丧师,和议之风重兴;君图其安,臣贪其利,由是苟且之心顿起,迁延之计遂行。“侂胄死,宁宗谕大臣曰:‘恢复岂非美事,但不量力尔。’”(《宋史·韩侂胄传》)这种心理,与南宋小朝廷相始终。故此数句,不仅是那些猎人的写照,也是南宋小朝廷在对抗外敌上软弱无力的生动表现。

自“余笑与之言”以下十二句,为诗人对猎人所言。“善猎气不慑”,为一篇之纲。夫战,勇气也,故前人重一鼓作气。如今尚未出猎,气已先泄,如此,则一只野鸡都难捉到,又怎能和虎豹格杀,喋血奋进?打猎尚且畏惧,又怎能在战场上和敌人拼搏?诗人即景生慨,通过下面“汝不闻去岁淮甸间”四句,明白地将这层意思道出。淮河地区为宋、金交壤,乃争战之地。史载宁宗开禧二年(1206),韩侂胄北伐。此四句疑即隐指其事。韩侂胄恃宠专权,欲借北伐,立功自固,兵败身戮,为世所诟。而王迈对北伐之举,全无非议,却怪罪懦夫,言披甲作战的都是像猎人那样的无用之徒,不能取胜,又何足怪!

无独有偶,有亲附韩侂胄之嫌的陆游,也写过一首观猎诗,从正面塑造了一个“善猎气不慑”的打虎英雄形象:“虬须豪客狐白裘,夜来醉眠宝钗楼。五更未醒已上马,冲雪却作南山游。千年老虎猎不得,一箭横穿雪皆赤。拏空争死作雷吼,震动山林裂崖石。”(《大雪歌》)这和王迈诗中畏首畏尾的猎人,真不止天壤之别。但两首诗的主题、两位诗人的感情是相同的,他们都力主北伐抗金,勇于为国捐躯。陆游诗结句云:“人间壮士有如此,胡不来归汉天子?”王迈诗结句云:“呜呼!安得善猎与善兵,使我一见而心惬!”两首诗都包含着对壮士直捣幽燕的希望,对宋军软弱无能的叹息。只是陆游始终对“王师北定中原日”怀着信心,故诗中希望掩盖了叹息,而王迈此诗作于宋师北伐失败不久,故叹息多于希望。好猎本于主战,观猎见其立功之念,这是两首诗、两个诗人的共同之处。

弋猎之举,从来都是习武练兵的一个方面。汉武帝连年征伐,穷兵黩武,亦好田猎,声势浩大,以致“河江为阹,泰山为橹,车骑雷起,殷天动地”(司马相如《上林赋》)。盛唐国势强盛,士气高昂,故在诗人笔下,展现出俊逸豪迈的风貌。宋势弱力薄,又不重田猎,即民间狩猎,也乏前代的生气和勇力。汉、唐诗中所表现的那种令人神往的场面,已邈然难追,即使是像王迈这样的轩昂磊落之士,也已难写出汉、唐诗中的壮观。非不欲,实不能也。

(黄珅)

【作者】

王迈:(1184—1248)字贯之,号臞轩居士,仙游(今属福建)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调南外睦宗院教授,召试学士院,改通判漳州。淳祐中,知邵武军。卒赠司农少卿。有《臞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