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原文赏析-王安石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7 16:50

岁晚原文

岁晚

王安石

月映林塘淡,风含笑语凉。

俯窥怜绿静,小立伫幽香。

携幼寻新的,扶衰坐野航。

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注释】

的(dì):一作“菂”,莲子。

岁晚赏析

“岁晚”,这里指阴历九月。此时,秋水澄碧,菊花正开,丝毫不比春景逊色。并且由于时近岁暮,“此景过后更无景”,因而比春景更令人爱惜。王安石以时(“岁晚”)而不是以景为题,正是为了突出这种“岁晚惜流光”的感情。

“月映林塘淡”,可见不是朦胧新月,至少是半月。可以设想,明月与清波相映,一定明朗动人,这就为“坐野航”作了伏笔。“风含笑语凉”,着一“含”字,可知笑语在风中缓缓荡漾,那么,这风自然是微风了。正因有此微风,才能“小立伫幽香”———小立片刻,等待花的“幽香”一缕缕飘来。由此可见,作品所展现的幕幕图景,尽管流转变化,却和谐统一。诗人运笔是极为细密的。

中间两联正面描叙诗人的赏玩过程。“俯窥”句赏水。“小立”句赏花。“绿静”二字颇可玩味。王安石之前,已有不少诗人分别用“绿”、“静”来表现水的动人,如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静如练。”所以,用“绿静”来代指水,就暗含了这一类描写在内,因而其作用也就不限于和“幽香”成对,求得属对工整,同时也富于画意,正好显示了水的可“怜(爱)”。

“俯窥”二字也不宜随便读过。宋人许顗《彦周诗话》有云:“荆公爱看水中影,此亦性所好,如‘秋水写明河,迢迢藕花底’。又《桃花》诗云:‘晴沟春涨绿周遭,俯视红影移鱼船。’皆观其影也。”明乎此,则不难看出:这里“俯窥”池塘,并非仅仅看水(那样就用不着“窥”),而是入迷地欣赏着“水中影”:月影、树影、花影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景物。“窥”字极为传神,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诗人的个性;不仅如此,它还和“小立”形成对照,风致悠然。

“携幼寻新的”承“小立”句而来:塘畔的缕缕幽香诱惑着诗人,于是他兴致更高,“携幼”相寻。画面中出现了一老一少,相互之间又是如此亲密,可以想见他们必然款语绵绵,这就照应了上文的“笑语”。“扶衰坐野航”,进一层表现赏玩之兴。“扶衰”,虽衰老而强起;“野航”,一种“恰受两三人”(杜甫《南邻》)的小船。年老体弱,而所坐又非画舫楼船,既无箫管之喧,又无友朋之乐,究竟是什么唤起他如此高的游兴呢?由于诗人巧妙地排除了上述因素,读者就只能得出这个结论:不是别的,正是这秋月映照着的林塘夜色和“岁晚惜流光”的深切感情。所以“扶衰”并非叹老,“野航”亦非嗟贫,而是要通过两者更深刻地反衬出他的情怀。

最后一联画龙点睛。“延缘”,徘徊流连。“延缘久未已”具有很大的容量,它不仅包括了上述全部赏玩过程,还表明“扶衰坐野航”之后诗人仍在夜游。至于他何时会“已”,没有明写,也没有暗示,只是意味深长地说明了“延缘久未已”的原因:“岁晚惜流光”。有了这一句,全部描写赏玩的画面就获得了灵魂,也就不必再去追问还会“延缘”多久,而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去回味。此诗虽然用笔平实,仍有含蓄不尽之意,原因正在于此。

(陈文新)

【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罢相,次年再相;九年再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旋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子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更多王安石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