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咏三良》原文翻译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9 16:08

咏三良原文

咏三良

陶渊明

弹冠乘通津,但惧时我遗。

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

忠情谬获露,遂为君所私。

出则陪文舆,入必侍丹帏。

箴规向已从,计议初无亏。

一朝长逝后,愿言同此归。

厚恩固难忘,君命安可违?临穴罔惟疑,投义志攸希。

荆棘笼高坟,黄鸟声正悲。

良人不可赎,泫然沾我衣。

【注释】

[1]弹冠乘通津,但惧时我遗:意谓世人但求出仕,占据显要地位,而惧时之弃己。弹冠:且入仕也。《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乘:登,升。通津:犹通衢,要津,比喻仕途。丁《笺注》引《古诗》:“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时:时机、时运。《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2]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意谓终年从事勤苦劳辱之事,常恐功绩不卓著也。古《笺》:“《礼记(·檀弓上)》曰:‘事君有犯而无隐,(左右就养有方,)服勤至死。’”孔颖达疏:“谓服持勤苦劳辱之事。”

[3]忠情谬获露,遂为君所私:意谓忠情既已表露,遂为君所厚爱,以致不得不殉身。本不应表露,故曰“谬获露”。私:古《笺》:“《仪礼·燕礼》:‘寡君,君之私也。’郑注:‘私,谓独受厚恩之谓也。’”

[4]出则陪文舆,入则侍丹帏:意谓出入皆随秦王左右,深得信任。丁《笺注》:“文舆谓集众彩以成锦绣之舆也。晋傅咸诗(《赠何劭济》):‘并坐侍丹帏。’”王叔岷《笺证稿》曰:“《史记·屈原列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即此句法所本。”

[5]箴规向已从,计议初无亏:意谓君王对三良言听计从,而三良为君王计议本无所缺失也。王叔岷《笺证稿》曰:“《文选》何平叔《景福殿赋》:‘图象古昔,以当箴规。’李善注:‘韦昭《国语》注曰:“箴,箴刺王阙。”郑玄《毛诗笺》曰:“规,正圆之器。以思亲正君曰规也。”’”初无:意谓本来不,从来不。《诗·豳风·东山》:“勿士行枚。”郑玄笺:“云初无行阵衔枚之事。”孔颖达疏:“初无,犹本无。”亏:缺,缺欠。

[6]一朝长逝后,愿言同此归。厚恩固难忘,君命安可违:意谓三良殉葬,既是感谢君恩,亦是迫于君命也。三良殉葬,说法有异。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曰:“先秦皆谓三良被杀。自杀之说,或起于汉人。”《史记·秦本纪》张守节《正义》引应劭云:“秦穆公与群臣饮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于是奄息、仲行、鍼虎许诺。及公薨,皆从死。《黄鸟》诗所为作也。”《汉书·匡衡传》载匡衡上疏亦云:“臣窃考《国风》之诗,……秦穆贵信,而士多从死。”郑玄《诗》笺亦云:“三良自杀以从死。”霈案:穆公既有言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以当时情势而论,众人不能不许诺,或已带有被迫成分。被杀与自杀,并无大异也。曹植有《三良诗》一首,曰:“秦穆先下世,三臣皆自残。”王粲《咏史》一首亦咏三良,曰:“秦穆杀三良,惜哉空尔为。”说法不同,立意亦异。渊明此诗两方面兼顾,合情合理,最能体会三良心情。

[7]临穴罔惟疑,投义志攸希:意谓三良临穴无疑,以殉身为投义,正是其志之所望也。丁《笺注》:“《诗·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栗。’笺:‘穴,谓冢圹中也。’攸,所也。希,望也。”徐复曰:“‘惟疑’亦尔时常语,《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襄阳记》载习隆、向充表:‘今若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建之京师,又逼(偪)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吴君金华为举后汉昙果、康孟祥译《中本起经》及《晋书·高崧传》、《宋书·谢晦传》、《臧质传》、谢灵运《谢封康乐侯表》等文亦均有‘惟疑’语。……又按‘惟疑’亦与‘怀疑’声转。……《尔雅·释诂》‘惟’、‘怀’均训‘思也’,故可通用矣。”

[8]荆棘笼高坟,黄鸟声正悲:意谓三良之坟荆棘丛生,黄鸟正为之悲鸣。《诗·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王粲《咏史》:“黄鸟作悲诗,至今声不亏。”

[9]良人不可赎,泫然沾我衣:为良人不可赎回复生而哀伤也。《诗·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孔颖达疏:“如使此人可以他人赎代之兮,我国人皆百死其身以赎之。”泫然:伤心流泪貌。

陶渊明《咏三良》原文翻译赏析

咏三良赏析

此诗首言人皆求仕达,尽殷勤,建功名;次言三良受重恩于秦穆公,君臣相合,求仕者至此盖无憾矣。而厚恩难忘,君命难违,一旦君王长逝,遂以身殉之。言外之意,反不如不乘通津,不恐功微,明哲以保身也。“忠情谬获露,遂为君所私。”一“谬”字最可深味。为君所私,无异投身罗网。渊明既为三良之死而伤感,又为其忠情谬露而遗憾也。

更多陶渊明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