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九》古诗译文赏析-裴迪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6 11:36

送崔九原文

送崔九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注释】

①丘壑:丘,小土山,土堆。壑,山沟、大水坑。这里指山林。

②武陵人:指陶渊明《桃花源记》里那个打鱼的武陵人。

【译文】

既然你归隐山林,就不应在乎山林是幽深还是浅近,而是应该尽情享受山林的风光和幽美。可不要学武陵的渔夫,仅仅出于一时的好奇,在美丽的桃源只作一个短暂的游历。

《送崔九》古诗译文赏析-裴迪作品

送崔九赏析

【赏析1】

这首诗是诗人送友人崔九归隐的诗。崔九曾与王维、裴迪同隐于终南山,从裴迪这首送崔九归山的诗中看得出来,崔九大约不大愿意再隐居下去了,于是有了裴迪的这一番劝勉。裴迪劝勉他说:山中自有美妙之景,足以自得于心,一丘一壑,皆可怡性养神。因此,你既然回到了山中,就应该沉浸在山水之美中,尽情地在山水中领略乐趣:秋月春花、冬雪夏雨,山中无处不美、无时不美呀。可不要像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那个打鱼的武陵人,偶然之间闯进了桃花源,却又匆匆忙忙还家;还家之后再寻桃源,就再也找不到了。这首诗虽然浅显易懂,但立意很深,是一首被后人称颂的好诗。

《送崔九》古诗译文赏析-裴迪作品

【赏析2】

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崔九即崔兴宗,作者裴迪的朋友、王维的内弟,崔九和王维都有别业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即南山),三人时相过从,互有赠答之作。从诗题看,这首诗是作者在送崔九回终南山去的马上一边走一边随口吟成的,显得很随意,但又亲切自然。

全诗都是叮咛的口吻,自然也是对朋友的关切。他说,您此次回去,一定要把山里的深处浅处、远远近近都游个遍,饱览山水的美景(“丘壑”,即山陵和溪谷,这里指山水),不要像“武陵人”那样,到桃花源里只是暂时游览一下就完了。“武陵人”,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所说的武陵人,他以捕鱼为业,沿溪水进入桃花林,意外发现了世外桃源,但进去以后很快就出来了。诗歌的意思,是要崔九此番回山,就安心归隐,不要三心二意。全诗语言很直率,见出对朋友的一片真情。

不过,这首小诗的深意还远不只此。在当时,士人进入仕途有两个重要途径:一个是正大光明经过科举考试做官;另一个是考试不成,就到山里“隐居”,一边又和朝廷中人暗通声气,等到有了一些名气,通过特别“征诏”(也就是走后门招聘)做官,人们把这叫做“终南捷径”。这后一种是很坏的风气,为正直的士人所不齿。这里裴迪的郑重叮咛,就是要崔九不要像那些沽名钓誉之徒去走“终南捷径”,搞假隐的把戏,而是要真正隐居下来,深入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诗意的锋芒所向,是批评了那些贪恋仕途富贵的伪君子,表现了正直高洁的个人品格,但措语很是委婉,含蓄见义,只能让人味而得之,这也是这首诗歌的成功之处。

(管遗瑞)

《送崔九》古诗译文赏析-裴迪作品

【赏析3】

裴迪为王维早年好友,他的诗歌多为五绝,常常描写幽寂的景色,思想倾向与王维的山水诗歌相近。这是一首劝勉诗,写送友人归山,旨在劝勉友人崔九既然要隐居,就应该坚定不移,常驻山林;不要三心二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本诗语言虽浅白,含意却颇为深远。崔九,即崔兴宗,曾为右补阙,为王维的妻弟。

诗的前两句“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是说友人此次回归山里后,无论山峰低谷,皆要前去,看尽山林美景。这自然是劝导友人不要再眷恋尘世的生活,将对山水的情感上升到一种和尘世生活对立的高度,这与他们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厌烦及不满有关。

诗的后两句“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是劝勉友人归隐山林。既然友人已在山水间发现生活的乐趣,就别再从那个境界回到现实中了。这既体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肯定,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那么,诗人为何要让友人留在那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源仙境呢?这是因为他们在现实社会中多次惨遭失败,不仅对现实生活产生了不满,而且也更加看清了社会现实。裴迪大约生活在唐玄宗和唐肃宗在位时期,而此诗约写于唐玄宗执政末期。当时,唐玄宗重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专宠杨贵妃,导致政治非常黑暗,处于社会下层的知识分子不能入朝做官,而像裴迪、崔兴宗这种出身寒微的读书人更是毫无出路。因此他们甘愿归隐山林,过那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所以,诗人在诗中劝勉友人,既然已在山水间发现了生活的真正意趣,寻觅到自己思想情感的寄托,就别像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那样,找到了世外桃源却又轻易地舍弃了。“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两句表达的正是这种观点。

全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却又立意很深;文字清丽优美,把诗人的心声表达得形象生动,不失为一首好诗。

更多裴迪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