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九兴宗游蜀》赏析-王维的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9 08:36

送崔九兴宗游蜀原文

送崔九兴宗游蜀

送君从此去,转觉故人稀。

徒御犹回首,田园方掩扉。

出门当旅食,中路授寒衣。

江汉风流地,游人何岁归?

《送崔九兴宗游蜀》赏析-王维的诗

送崔九兴宗游蜀赏析

川蜀不仅风景奇丽,且钟灵毓秀,英才云集,唐代士子多喜游蜀以广见闻,因此唐诗中提及游蜀的诗篇在在皆是,此诗便是王维送别友人崔兴宗蜀地之游而作。王维隐居时期,与崔兴宗交游甚密,《唐才子传》卷二云:“别墅在蓝田县南辋川,亭馆相望。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丹、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王崔二人多以诗歌往来赠答,倡和相得,足见其关系密切。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本诗首联没有直入离别的场景,而是缘情造端,表达了送别之际畏惧离别的“销魂”情绪。首二字“送君”点题,接以“君去”“转觉”“人稀”,知音的远行使作者感慨故友又稀少了,凸显出内心强烈的空寂和恐慌之感。王维与崔兴宗友情极深,崔曾赴洛阳,王维作《送崔兴宗》一诗,起首亦云:“已恨亲皆远,谁怜友复稀。”与本诗首联异曲同工。“转觉”二字有力,强调心中的失落感顿然而生。越是平日情深谊厚,离别时才越发会有恐慌的情绪。黄培芳评曰:“发端最有神,五律最争起手。”(翰墨园重刊本《唐贤三昧集笺注》卷上引)作者开首先极写因不舍而引发的失落,真实而深挚,确是“有神”之句。

从王维与崔兴宗的多篇唱酬诗中可以看出,崔氏无意出仕,长期隐居,与王维志趣相投。因而颔联描写了这样的离别场景:远行者频频回首,隐居处扉门方掩。眼前的离别已令人惆怅,再想到日后扉门紧闭,游览赋诗将减兴不少,便又添了一层遗憾。顾可久评此二句曰:“去住婉恋之情不尽,深至。”(《唐王右丞诗集注说》)由当下的失落想及日后的失落,情思的确“深至”。

南方风俗、饮食、气候皆与北方有异,何况蜀道艰险,路途遥遥,“自古西南路,艰难直至今”(许棠《送友人游蜀》)。王维年轻时代也曾游蜀,对蜀中的风土人情和气候情况有切身感受,故颈联二句表达了对崔兴宗羁旅在外的殷切叮咛。说的是行旅在外,应在旅馆按时吃饭;路半天凉,该及时制备寒衣。这样碎细的嘱托不免显得有点婆婆妈妈,然而让人感觉是如同亲人离别般事无巨细的絮叨,平常且朴实,却足以让人泪下。此种笔法实乃以小见大,从小细节中见出真感情。王维另有《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二诗,故注诗者据此一般认为崔兴宗乃王维舅父之子或妻弟,可见二人亦亲亦友,这样看来,这般絮叨也是入情入理。

尾联表达盼友早归的心情。江汉地区生活逸乐,李端《送友人游蜀》就说:“本是风流地,游人易白头。”作者希望崔兴宗莫要贪恋那繁华地、温柔乡,早早归来才好。一句“游人何岁归”是问他,也是自问,用“何岁”而不用“何日”,暗示崔兴宗不会很快返回长安,也回应了开头作者难舍、恐慌的情绪。

细味诗意,若按时间的先后将本诗变为“田园方掩扉,送君从此去。出门当旅食,中路授寒衣。徒御犹回首,转觉故人稀。江汉风流地,游人何岁归”的顺序,似乎更符合事态常情。然而作者好像有意不这样安排,先写由“送君”而生的“故人稀”感受,再由“回首”想到“掩扉”,然后才写及殷殷嘱托,形成了一种倒叙的语意,好似希望时间倒流的心理。这样一来,使得诗句不再是惯常的平铺直叙,增添了一抹意识流的色彩,读起来耐人回味,也真可谓是极尽巧思了。

(刘燕歌)

送崔九兴宗游蜀注释

1、崔九兴宗:排行第九,故称崔九。关于崔兴宗其人,说法有三:一、王维舅父之子。二、王维妻弟。三、恒州井陉县令崔柽的孙子,曾任大理评事。

2、转觉:顿时感觉。鲍令晖《代葛沙门妻郭小玉诗》:“行行日已远,转觉思弥甚。”

3、徒御:车夫。《诗经·小雅·车攻》:“徒御不惊,大庖不盈。”

4、旅食:在旅馆、客店吃饭。古时旅馆、客店通常既供应食品,又提供粮食和炊具,旅客可自己烹饪。

5、授寒衣:发寒衣,夏历九月制备冬衣。

6、江汉:四川一带古称汉州。

更多王维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