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翻译赏析-孟浩然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6 06:52

夏日南亭怀辛大作品原文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翻译赏析-孟浩然作品

夏日南亭怀辛大注释译文

【注释】

①辛大:即辛谔,作者同乡,隐居西山,后被征辟入幕。

②山光:太阳落后山后的余光。

③散发:古人平时都束发戴帽,散发以示休闲自在。轩:指窗。卧闲敞:清闲自在地躺在宽敞的地方。

④清响:清脆的声响。

⑤故人:指辛大。

【译文1】

夕阳突然之间滑落西山,东边池角明月缓缓东上。披着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如此幽静舒适。清风习习送来荷花馨香,竹叶青青滴落晶莹露珠。真想取来鸣琴弹奏一曲,遗憾眼前竟无知音欣赏。有此良宵难免感怀故人,怕只能在梦中才得相逢。

【译文2】

夕阳在不知不觉中西落到山后面去了,池塘上的月亮渐渐升起在东方。我披散着头发,独自享受着这傍晚的清凉。推开窗户,我悠闲地躺在宽敞的地方。微风送来荷花清香,竹叶上的露水滴在水池中,发出清脆的声响。我多想取出鸣琴来弹上一曲,可惜又没有知音来欣赏。如此良辰美景,我怎么能不思念我的老友;从夜晚到天明,我都在梦中把你想象。

【译文3】

西山的夕阳忽然西落,池塘上的月亮渐渐升起。我披着散发乘着夜晚的凉爽,推开窗户躺卧在舒适宽敞的地方。清风送来荷花的香气,竹叶上的露珠滴落发出清脆的声响。我多想取出鸣琴畅弹,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对此怀念起我的旧友,整夜里在梦中把你想望。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翻译赏析-孟浩然作品

夏日南亭怀辛大赏析评点

【赏析1】

孟浩然善于捕捉日常乡村景物闲适自得的特点,能将日常乡村的景物写得别有情趣。这首诗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写诗人夏夜休憇南亭时深切怀念友人,着意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也含蓄地抒写了诗人不得用世、怀才不遇的苦闷。全诗情景交融,清新感人。

开篇,诗人遇景入咏,却不只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了自己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不但传达了夕阳西下、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突出了一种心理上的快慰。

三、四两句写诗人沐浴后乘凉,表现了身心两方面的快感。诗人沐浴后“散发”而不梳,洞开亭户,倚窗而卧,纳凉赏月,闲情适意。

接着,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花香气清淡入微,随风潜至;竹叶上的露水滴在池面,声声清脆。芳香可嗅,滴水可闻,令人感觉此外再无声息。

七、八两句由写景转而怀人,过渡自然。“竹露滴清响”,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诗人便“欲取鸣琴弹”,又由“鸣琴”联想到了“知音”,内心牵起一丝淡淡的怅惘。因而,诗人自然而然地思念起自己的友人来。这两句诗为下文做了铺垫。

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友人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友人却不在身边,两人只能梦中相会。

全诗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极富韵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是表达纳凉闲情的名句。

【赏析2】

这是一首夏日怀人诗。诗人摄取夏夜纳凉这样一幅日常小景,表现他幽居生活中怡然自得的乐趣。诗人用欣喜的笔调描绘了自己置身在池月、清风、荷香、竹露这众多美好事物中的愉快感受,以及由此自然地产生想和友人共赏良辰美景的愿望,并写出见不到友人的淡淡哀愁和绵长相思。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一向被誉为佳句。

本诗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并无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出的各种感觉细腻入微,引人入胜。诗人“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语),随手拈起夏日乘凉、日落月升、清风送爽、露珠下滴这些自然景观,巧妙地过渡到怀念老友,可见他对老友的深厚情谊。诗人在白描自己所置身的境地时,从中感到自己生活的闲适、自在、随意,但也流露出一种孤独寂寞与淡淡的哀愁。本诗是诗人的代表作。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翻译赏析-孟浩然作品

【赏析3】

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人咏,不拘奇抉异”(唐皮日休《郢州孟亭记》),虽只就闲情逸致作轻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又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先退凉。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中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琴,这古雅平和的乐器,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摒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也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由“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像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汤汤乎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见《吕氏春秋·本味》)这就是“知音”的出典。说到弹琴,即“恨无知音”,有一个时代背景,刘长卿所谓“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也(《听弹琴》)。说到“恨无知音”,又自然过渡到怀人的意思上来了。

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此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极富于韵味。诗的写法上又吸收了近体的音律、形式的长处,中六句似对非对,具有素朴的形式美;而诵读起来谐于唇吻,又“有金石宫商之声”(宋代严羽《沧浪诗话》)。

(周啸天)

【赏析4】

孟浩然善于捕捉日常乡村景物的特点,能将其写出一番别样的闲适自得的情趣。这首诗就是其代表作之一,写出了夏夜水亭纳凉的闲逸和对友人的怀念。

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只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不但传达了夕阳西下、素月东升所给人的实际感觉(一快一慢),而且突出了一种心理上的快慰。

三、四两句写沐后乘凉的情景,表现身心两方面的快感。诗人沐浴后“散发”而不梳,洞开亭户,倚窗而卧,纳凉赏月,闲情适意。

接着,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花香气清淡入微,随风潜至;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滴水可闻,芳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

七、八两句由写景转而怀人,过渡自然。“竹露滴清响”,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便“欲取鸣琴弹”。谁知诗人却由“鸣琴”联想到了“知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因而自然而然地从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为下文做了铺垫。

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友人却不得见,只能梦中相会。

全诗对各种感觉的描写细腻入微,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极富韵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为纳凉闲情表达之名句。

更多孟浩然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