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浙江问舟中人》古诗翻译赏析-孟浩然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6 05:50

渡浙江问舟中人原文

渡浙江问舟中人

孟浩然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译文】

钱塘江江潮褪去后平静无波,和你同乘一叶扁舟漂泊在江面之上。不断地抬头遥望天际,不知哪座青山才是我将去的越中。

《渡浙江问舟中人》古诗翻译赏析-孟浩然作品

渡浙江问舟中人赏析

孟浩然擅长五言,风格浑融冲淡。但诗人一旦将他特有的冲淡风格运用在七绝之上,就会“造境飘逸,初似常语”而“其神甚远”(陈延杰《论唐人七绝》)。该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诗人一生仕途并不如意,四十岁方入京求仕,不第后有吴越之游,开元十三年(725)秋自洛首途,沿汴河南下,沿广陵渡江到杭州。于浙江绍兴横渡之时作此诗。

诗人渡浙江(钱塘江)前曾遇潮涨,一旦潮退,便急切地登舟续行。

该诗首句直述此事。它由三个片语组成:“潮落”、“江平”、“未有风”,初看似平淡常语,然而细味,节奏短促有力,将诗人受潮阻留之后重新登途的惬意心情刻画得十分贴切。

第二句描述登船后的情景。来自四方的陌生人同坐一叶“扁舟”,虽然此前未曾谋面,却在今天走到同一条船上来,一种亲近之感油然而生。尤其因舟小客少,更显同舟共济的亲切感。所以问姓初见,就以“君”相呼。这样淡朴的家常话,将那种淳朴世风与人情味惟妙惟肖地传达了出来。

三、四句续写舟行。南北朝诗人谢灵运曾歌颂过遍是名山大川的越中。隐约中望见彼岸一带的青山,诗人便不禁引颈翘首望天:那儿是不是越中——我神往已久的地方?这里并没有穷形极象的景物描写,而越中之美尽从“时时引领望天末”的神情中绝妙传出。“何处青山是越中”既是“问舟中人”,也是全诗的结句。用问句作结尾,语意亲切,很容易拉近诗人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令读者心神荡漾,使意境倍显高远。

该诗运用了口语,以及叙事、写景、抒情等多种朴素的叙写笔调,但表达出的意境却是浑厚、高远、完整、丰满的。苏轼曾言“寄至味于淡泊”,这可以算作是对该诗的最好评价。

《渡浙江问舟中人》古诗翻译赏析-孟浩然作品

【诗人名片】

孟浩然(约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至四十岁进京应考,名落孙山。但因在太学作诗,名声大噪。之后云游吴越之地,饱览名山大川。他性格孤傲,常以作诗自得其乐。襄州刺史韩朝宗曾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他因与拜访之人饮酒交谈甚是开心,竟然未出席刺史的宴请。其后他被荆州长史张九龄召为幕僚,但时日不长便返回家乡。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曾拜访孟浩然,是时浩然病疹发背就要痊愈,但因与友人饮酒无度,食鲜疾发而病逝。

《渡浙江问舟中人》古诗翻译赏析-孟浩然作品

更多孟浩然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