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生》原文赏析-汉乐府-两汉诗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22 08:24

乌生原文

乌生

汉乐府

乌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树间。

唶我!秦氏家有游遨荡子,

工用睢阳彊,苏合弹。

左手持彊弹两丸,出入乌东西。

唶我!一丸即发中乌身,

乌死魂魄飞扬上天。阿母生乌子时,

乃在南山岩石间。唶我!

人民安知乌子处?蹊径窈窕安从通?

白鹿乃在上林西苑中,射工尚复得白鹿脯。

唶我!黄鹄摩天极高飞,

后宫尚复得烹煮之。鲤鱼乃在洛水深渊中,

钓钩尚得鲤鱼口。唶我!

人民生,各各有寿命,

死生何须道前后?

【注释】

1、唶(jiè)我:乌的哀叹声。唶:叹声词。我:语尾助词。

2、睢阳彊:睢阳出产的强弓。睢阳为春秋时宋国之地,其地之人善造强弓,故云。

3、苏合弹:用苏合香和泥制成的弹丸。苏合:西域月氏国所产的一种香料。这两句形容弓精弹贵。

《乌生》原文赏析-汉乐府-两汉诗歌

乌生赏析

这不是一个天真的寓言故事,而是一曲人生忧惧的哀歌。它用寓言的形式,发出了世路巇于、生死无常的叹息。

从内容分析,全诗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由开首至“乌死魂魄飞扬上天”,写乌的无辜被害。“端坐”一词写乌自以为与人无争,安然无虑的情态,岂不知秦氏之子正挟强弓,带美弹,“出入乌东西”,伺机而杀之。既写出了乌死之惨,又写出了祸福之难测。特别是写秦氏之子的几句,真是“致魂魄飞扬语”(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寥寥数句,就使一个意气豪华的浪荡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第二段从“阿母生乌子时”至“蹊径窈窕安从通”,写乌死之后的反躬自责。它认为自己遭害是自己藏身不善,若是不出深山,一直住在那曲径通幽的南山岩石间,哪会有如此不幸?第三段自“白鹿乃在上林西苑中”至“钓钩尚得鲤鱼口”。用三个事例说明死亡之不可逃避,意义更深入了一层。上林之鹿难逃射工之箭,摩天高飞的黄鹄难躲矰缴之灾,洛水沉潜的鲤鱼难脱钓钩之害,步步有陷阱,处处有机关,天地虽大,却无所遁逃,死亡和危运如影随身,这是何等的悲哀,又是何等的惶惧!最后三句为第四段,画龙点睛,是全诗的立意所在。“唶我”一词以强烈的叹息领起,承上启下,扣人心弦。“人民生,各各有寿命,死生何须道前后?”“只结语出正意”(顾茂伦《乐府英华》卷五),由乌及人,题旨顿出,读至此,我们才恍然大悟,领会到此诗的深意。既然生命无常,且死亡之惧又不可摆脱,只好委之天命,那么何苦又去斤斤计较夭寿的短长呢?殇子之短命与彭祖之长寿最终不都是归于死灭吗?这是绝望之后的自我安慰,也是面对死亡的无可奈何的悲叹。

此诗是一首寓言诗,也是一首哲理诗,它用寓言之法,写现实之感,别具匠心。作者“悲时俗之迫厄”(朱乾《乐府正义》卷五),看到世情险恶,人心叵测,或是豪劣横行,动触机网,或是战乱纷争,生灵涂炭,人生朝不保夕,于是悲慨于心,借乌之口道出了人生的隐患,在寓言的外壳内包裹着一个颤栗不安的灵魂。为了表达对死亡迫临的恐惧及人世的苦难,作者用隐喻的手法,以鸟兽之遇比人生之情,无论是乌鸟、黄鹄、白鹿、鲤鱼,也无论它们怎样善于潜藏,终不免遭人之毒手。再看看人世的相互陷夺与残害,又与鸟兽何异!真是鸟兽犹此,人何以堪!这种描写是既悲观又深刻的。诗中多次运用“唶我”一词表达乌的哀叹,不断地调节着全诗的语气,加重了悲剧的情感气氛,颇具震撼人心的力量。它促使读者对乌的遭遇,对人生的命运进行反思,从中悟出人世的哲理。

(魏崇新)

更多汉乐府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