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颖师弹琴》古诗赏析-韩愈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4 13:22

听颖师弹琴原文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听颖师弹琴》古诗赏析-韩愈作品

听颖师弹琴赏析

“颖师”是来自天竺的僧人,盖以琴干长安诸公而求诗者,同时李贺亦有《听颖师弹琴歌》纪其事,作于元和六、七年(811—812)其为奉礼郎时。韩愈此诗作年亦相当。

诗分两段,前十句入手擒题,就“听”字摹写琴声。先状琴声袅袅而起,声音细小轻柔,如小儿女、小夫妻耳鬓厮磨,卿卿我我,其间夹杂些嗔怪之声,那其实不是嗔怪、是撒娇,充满柔情蜜意,曲尽琴声之妙。继写琴声骤转高亢,有金戈铁马之声,气势非凡。继写琴声再度转为轻柔,音色明快,令人想起风和日丽,晴朗的蓝天上飘浮着几片白云,空中飞舞着若干柳絮,越去越远,任情悠游。继写琴声蓦然变成欢快,如闻百鸟啁啾,中有一只凤鸟高举,好像不肯与凡鸟为伍,正长啸求凰。末了琴声由欢快变为低沉,有如孤凤力尽,高得不能再高,忽然摧翅于中天,一跌千丈。

后八句紧接写听乐的感受,先作谦词,说自己不懂音乐,不能深析曲中奥妙。这是欲予故夺。然后说听了颖师的演奏,受到深深的感动。感动到何等程度呢?那就是对琴曲表现的情感旋律,发生了强烈共鸣,有点承受不了由此引起的激动。最后两句是说,我已经服了你了,让我心情平静一会儿吧。“冰炭置肠”比喻感情上(反差很大)的强刺激。

为什么诗人听琴会有这样强烈的反映,向来无人深究。诗中有“失势一落”之语,联系同一时期所作的《进学解》自叙为官经历是:“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指贬阳山令);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看来不会全无身世之感,不过不那么明显罢了。

此诗妙于摹写声乐,惟妙惟肖。它不但善于表现高低、强弱、刚柔不同的乐段间之悬殊和对比,而且能在高低、强弱、刚柔相近的乐段间辨出区别——如由低转高,勇士赴敌的雄壮就不同于孤凤高飞的清超;由高转低,絮飞云飘的悠闲就不同于长空坠鸟的惊险。

全诗在遣词造语上新奇妥帖,如“昵昵”“划然”“无根蒂”“跻攀”“冰炭”等语的运用,无论形容、描写都称入妙;在调声上,首二句用细声韵,“昵昵”“女”“语”“尔”“汝”音近,略显绕口,恰恰适合表现儿女情长的胶着状态,后即改用洪声韵,“昂”“场”“扬”“凰”,与表现的高亢、阔远等境界同构,凡此俱见音情配合之妙。后八句的叙述,若对话然,从中见出了人的活动,则表现了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

清人方扶南(世举)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李长吉诗集》批注)苏轼尝因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歌词,即取此诗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为《水调歌头》以遣之: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与原作比较,有点捉襟见肘。欧阳修、苏轼又以为此诗是听琵琶诗,谓韩愈未深得琴趣者,此后诸家复就此辩诬,成为一桩公案。皆可见其影响。

(周啸天)

更多韩愈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