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凉》古诗译文赏析-韩偓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4 12:07

已凉原文

已凉

韩偓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注释】

①折枝:花卉画法之一,只画连枝折下部分。

②龙须:草名。这里指草席。

【译文】

晶莹碧绿的栏杆外绣帘低垂,红色的屏风雕饰着花卉栩栩如生。八尺宽的龙须配华丽的锦褥,气候虽凉却不寒冷,正是安睡的好时节。

《已凉》古诗译文赏析-韩偓作品

已凉赏析

【赏析1】

此诗是诗人许多言情之作中最有特色的一首。

诗中描绘了一处华丽而精致的内室:翠绿如玉的栏杆外,绣花的帘幕低垂着,猩红色的屏风上,画着折下的花枝;华贵的织锦被褥上摊着八尺宽的龙须草席--此时正是秋天,天未严寒,但已有凉意。

诗中只是铺叙了这室内的陈设,而不见人物,但我们可以推测到这是一位美人的居室。诗人对这些陈设描写细致,可以看出他对她是很倾心的。诗的最后一句余味悠长,是写景,也似在写诗人的情思。此诗的特点是构思巧妙,笔意含蓄。

《已凉》古诗译文赏析-韩偓作品

【赏析2】

这首诗题为“已凉”,看似随意取末句开头二字而为,仔细斟酌,实是这首诗的一个主题词。从前三句展示的画面看,是闺房的情景。作者所取的视角是移动的,由室外向室内的,门前的“碧阑干”、门上的“绣帘”、门内画着“折枝”花卉(折枝是花卉画法之一,画花枝而不带根)的“猩色屏风”、屏风后八尺大床上的“龙须”草席和“锦褥”,从房间的深曲和陈设的华丽看,这分明是一位贵家少妇的闺房。

“八尺龙须方锦缛”这句最耐人寻味,草席是纳凉的卧具,而锦缛则是御寒之物,这两样东西置放在一起,意味着这是一个换季的时候,秋凉方至的时节。正是这个铺垫引出了最后一句“已凉天气未寒时”,“已凉”而“未寒”,天气凉快了,但又说不上冷,辨味是极细的。到此,诗中写到的无非物象和天气。细心体察,其实是景中有人的,近人俞陛云说:“由栏干绣帘,而至锦褥,迤逦写来,纯是景物,而景中有人,隐有小怜玉体,在凉凉罗帐掩映之中。”(《诗境浅说·续编》)明代陆时雍说:“末句香嫩,更想意态盈盈。”(《唐诗镜》)

这个写法是很含蓄的,而诗中人的情感也隐含在描写中。过度奢侈的陈设,给人以空洞虚设的感觉;暑热消退秋凉方至的时节,容易勾起人们对光阴消逝的感触;所有这一切感觉的总和,是寂寞、怯弱、敏感的,这就是诗中主人公的心境。像这样纯写物象、无一字抒情、无一字及人,纯然借助环境景物来点染人的情思,供读者玩味的闺怨之作,在唐诗中是不多见的。而在温庭筠词中,则可以找到较多的例子。就是说,这首诗是通向词境的。

(周啸天)

《已凉》古诗译文赏析-韩偓作品

【赏析3】

本诗是一首情诗。韩偓的《香奁集》里有许多以男女恋情为主题的诗歌,本诗是其中的代表作,胜在构思巧妙,笔调蕴藉。

整首诗结构清晰地描写了一间精巧典雅的居室:镜头由室外逐渐移到室内,透过门前的“阑干”,当门的“绣帘”,门内一个“画折枝”的猩色屏风等一道道阻障,聚影在那张铺着龙须草席和织锦被褥的八尺大床上。房间这种“深而曲”的结构,明确地告诉读者,这是一位富家少妇的卧房。

除了结构和布局,最吸引读者眼球的,还有它那光怪陆离、缤纷夺目的色调:翠绿的栏槛,朱红的画屏,帘栊上的彩绣,华丽的被面,共同烘托出一种甜蜜温馨的气氛,不仅显示出卧室的华美,也为主人公生发出缠绵的情思提供了恰当的氛围。

纵观整首诗,主人公始终不曾正面出现,她在做什么、想什么也没有提及。但朱红的画屏上雕绘着的折枝图,却很容易让人想起“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诗句。面对这样的画面,主人公会不会将画中的鲜花与自己联系起来,从而发出青春易逝、韶华白头的感叹呢?况且此时又到了换季的时候,门帘轻垂,竹席上加了被褥,说明夏日已过,秋凉方降。诗末明确点出“已凉天气未寒时”,绝非无心之笔。此情此景最容易让人生出光阴似箭的感慨,而主人公的心情会不会也如波涛般起伏不定呢?事实上,折枝图、竹席再加上锦褥,已经很明显地暗示出主人公百无聊赖的寂寞生活以及对爱情的渴盼了。

本诗无一字提及“情”,无一句触及“人”,纯粹依靠环境描写来暗示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情思,似这般笔意曲妙、构思奇特、委婉蕴藉的情诗,在唐诗中是难得一见的,也因此令人回味无穷,传诵至今。

更多韩偓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