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河市歌者》原文赏析-范成大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4 03:39

咏河市歌者原文

咏河市歌者

范成大

岂是从容唱《渭城》?个中当有不平鸣。

可怜日晏忍饥面,强作春深求友声。

咏河市歌者赏析

范成大的爱民诗继承了白居易、张籍、王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其中的《四时田园杂兴》等又深得刘禹锡竹枝词之神韵,清新轻巧,饶有民歌风味,颇负盛名。这首《咏河市歌者》虽系歌咏下层市民,亦与其田园诗同调,兼具新乐府、竹枝词二者的韵味。

河市原指宋代汴京城南至汴河之间的市区,后亦泛指一般通都要邑的濒河之市,这里是商旅云集,居民繁夥之地,也是民间艺人卖艺求生之处。范成大晚年退职家居,得以接近下层人民,写了不少关心民生疾苦的诗。这首诗就是以民间艺人为描写对象,而表现诗人深切同情和关怀下层人民的篇章。同时,借此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之感。

诗首先从歌声写起,“从容唱《渭城》”,是说这位歌者正以高超技巧演唱《渭城曲》(即《阳关曲》、《阳关三叠》)。但又并非平直地叙写,因为他从歌者那纡徐婉转的演唱中,仿佛感受到了某种不平之气、激越之声,所以便以设问句开头,着“岂是”二字,意谓歌者难道是只传达了《渭城曲》的精妙,歌声中难道不蕴含着别的什么吗?这样,首句设问便为下文蓄势,至次句迸发而出:此人胸中应该是怀有不平才唱出了这样的歌声啊!这一问一答的两句抒写,生动地传达了这位歌者的心声。韩愈《送孟东野序》云:“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那么,这位歌者到底有什么思、怀,有什么不得已、不平呢?

至三四两句,便用一意义相承、对仗工稳的流水对消释了读者心中的疑团,原来诗人歌咏的是一位孤苦无告、身陷窘境的民间歌者。诗人从听觉感受的抒写转到了视觉形象的描绘,展示了一幅悲惨的画面:暮霭降临,歌者犹未进食,不得已而忍饥高歌,希求得到救助。此二句着一“忍”字、“强”字,则歌者强颜欢笑之情、境况凄凉之状,跃然纸上;而以“可怜”二字领起,则诗人的同情之意,亦历历可见。“求友声”一语,出自《诗·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由对歌者形态的描摹回到了对其歌声的叙写,既指春深阳关送友名曲《阳关曲》,与首句相应,又用以暗喻歌者因处境艰难、援手乏人而不由发出的噍杀之声,与次句相续,意境完整,含义深邃。

这首绝句音调和谐自然,婉转流利、曲折有致,语言朴素平易,用字工练轻巧,无忸怩造作之态,有竹枝民歌之风。范成大反映民生疾苦的诗很多,除了有名的《四时田园杂兴》、《腊月村田乐府》、《催租行》、《后催租行》等外,还有不少与《咏河市歌者》类似的篇章,对贩夫、卖卜者、鬻鱼菜者、卖药者等啼饥号寒的下层市民作了深情抒写,其中有的虽然只是他“被暖如熏”的睡梦之余的同情和叹息,但他那种“汝不能诗替汝吟”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萧作铭)

【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处州知府,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不畏强暴,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以善写田园诗著称。与尤袤、杨万里、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

更多范成大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