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古诗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2 08:08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古诗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被调任镇江知府之时。镇江与扬州隔江相望,实乃江防要冲,是宋金前线的战略要地。辛弃疾受命于此的同时,也深知责任重大,不可掉以轻心。起兵北伐,收复失地可说是辛弃疾毕生梦寐以求的理想,鉴于南宋几次出兵的教训,他深知此番必须要深思熟虑,谨慎行事。当时的主帅韩侂胄急于建功,未经充分准备就想草率用兵。对此,辛弃疾表示很不赞成,于是写了这首词,一来抚时感事,二来借由刘义隆的例子警告主帅要慎重用兵,免得重蹈覆辙。

辛弃疾以年迈之身自比于廉颇,表明自己老当益壮,愿为北伐大业尽力的雄心壮志。其笔势纵横,铿锵有力,气概雄伟,颇显其英雄豪杰之气。

南宋时,很长一段时间主战派都处于下风,连皇帝都不再奢望能收复失地,宁愿安居一隅,继续过奢靡的日子。身为主战派且声望极高的辛弃疾,被闲置,不得重用,终日在乡间。

直到宰相韩侂胄重新起用辛弃疾。韩侂胄把持朝政,积极准备北伐,但他的目的只是为了巩固得手的权力。为了得到更多支持,他才起用主战派的辛弃疾,当时辛弃疾不过是权力斗争中的一个砝码。而一生都在梦想收复失地的辛弃疾,毅然前往,接受任职。

他深知战争非儿戏,他不会拿将士的生命去冒险,他经过几番细致考察,一丝不苟地收集资料,提出现在并不是适合的战机,却被急功近利的宰相韩侂胄所怀疑猜忌,被贬为镇江知府。

已经六十六岁高龄,步入迟暮之际,纵然有再大的抱负,怕也没有实现的可能了,站在北固亭上,俯瞰眼前景色,江面宽阔,浩渺如烟,如画如歌。只是巍峨的宫殿,精美的楼阁,婉约的亭榭,消失不见;功业显赫、威名远扬的英雄将军已随风远逝;如孙仲谋那般气吞山河,虎踞龙盘的英雄在风云变幻中,在历史的长卷里,消散如云烟,伸手竟握不住一丝丝的气息……

“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英雄业迹都因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而如今只能站在这里回首当年的雄壮悲歌,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凉呀。那个唱着“男儿到死心如铁”的稼轩,终于还是走到了英雄迟暮的凄惨境遇,少年时的豪气万千,如今心内的悲壮,最后都化成一阕悲歌,诉与天地知。

稼轩,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收复北地的梦想。在一次次的打压下,一次次的希望下,依旧无怨无悔地坚守信念。可是命运就是如此,梦想始终只是个梦想,最后成了遗憾。四十多年的岁月风蚀,四十多年不屈的抗金之路,依旧赤子之心不改,依旧壮怀激烈,磐石一般的信念,支持你一路到如今。稼轩,你成了世人心中的英雄,无愧于天地。

北固亭上振臂一呼,成千古绝唱。壮志未酬、壮心不死,千古绝唱道不尽的悲凉,诉不尽的悲愤满怀,只留一句无奈。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无疑是对此词最中肯的评价。

遥想当年,这个戎马一生却被迫退伍的军人,在遥望祖国壮丽山川之时,内心的悲愤与不甘。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一句带着惆怅和雄心,一起被淹没在岁月长河里,时光仿若一条河,将他的勇武与壮志冲刷,最后变作了圆滑的水边碎石,静静凝望,淡淡沉淀。

这是一个武者的悲哀,更是一个有着报国之心的武者的悲哀,这倒与岳飞不同,岳飞一腔热血尽洒,拼尽性命战斗,落得个为佞臣所害,然而辛弃疾呢?不能战,不能武,却连死都不能,只能眼睁睁看着,待到一切都变了,不再是旧模样,他才泪流满面,溘然长逝。

惜哉稼轩。

此后不久,一生布衣,早已天命之年的姜白石在临安读了稼轩的这章《永遇乐》,遂依原韵和之:

云鬲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素来以空灵含蓄的姜白石竟如此直白地表达出对辛弃疾的支持,可见,辛弃疾的抗金壮志和行为,在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里,赢得了当时众多正义之士的拥戴和感佩!可见英雄就算已逝,却不会被世人遗忘。

更多辛弃疾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