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的堂吉诃德-刘叉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7 02:06

中唐的堂吉诃德-刘叉

在中唐诗人中,刘叉虽然不算绝对的无籍籍名,但肯定也是属于不太出名的一类,不仅很多唐诗选本没有他的诗作,就连他的名字,很多典籍的记载也是互有出入的。《新唐书》说他叫“刘义”,《全唐诗续补遗》又说他叫“刘乂”,《李义山文集》说他叫“刘又”,《唐才子传》说他叫刘叉。这固然有“叉”“乂”“义”等字字形相近,刻板出现错误等原因,但是至少也说明刘叉名气不大,所以人们也很容易弄错他的名字,因为没人会把李白误认为李百或者李日。

《唐才子传》说刘叉是河间朔人,自古燕赵多侠士,刘叉似乎也颇有侠士遗风,史料记载他“一节士也”。爱好打抱不平,“旁观切齿”,即使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他也要去插一手,为别人主持正义。终于在一次争执中酒后杀人,于是亡命天涯,大赦之后才敢回来。

终于保住性命的刘叉,从此以后似乎将自己的火暴脾气收敛了很多,并且改志从学,博览群书,努力作诗,他十分喜爱孟郊、卢仝的诗歌,听说当时的文坛领袖韩愈礼贤下士,于是投奔其门下,成为韩孟诗派代表诗人。

辛文房说刘叉的诗“造语幽蹇,议论多出于正”,这应该是韩孟诗派的共同特点。但是,游侠出身的刘叉“改邪”之后似乎也没有完全“归正”,作为韩愈的门下弟子,他对老师的一些观点也许并不赞同。刘叉曾经写过一首《勿执古寄韩潮州》,对韩愈诗歌的复古倾向毫不留情地提出了批评:“古人皆执古,不辞冻饿悲。今人亦执古,自取行坐危。”结尾还十分严肃地警告说,不要一味复古,这样做是自取灭亡。(“请君勿执古,执古徒自隳”)这根本不像是学生对老师提意见,倒像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批评了。

中唐的堂吉诃德-刘叉

韩孟诗派中,韩愈追求奇崛险怪,李贺喜欢以奇异意象入诗,孟郊以诗歌反映生活的贫寒,贾岛则追求瘦削萧瑟的诗风,而刘叉站在他们中间却是一个异类。在经过安史之乱后心志亏缺的中唐,刘叉犹如一个提着剑站在穷酸书生中的武士,他的诗歌就是这柄闪着寒光的宝剑,将大历诗人的卑微呻吟,韩孟诗派的细碎烦琐斩得干干净净。这寒光来自盛唐,那个洋溢着激情和豪迈,绽放着自信和奔放之花的时代。

刘叉有一把宝剑,一次,一位姓姚的读书人见到之后十分喜爱,刘叉爽快地送给了他,并写了一首《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

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

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

首句将宝剑喻为流水,而流水流过手心,举重若轻,杀人的武器竟具有一丝诗意的柔媚。朋友分别,诗人将宝剑赠给朋友,最后一句的劝告颇有深意:勿薄细碎仇。剑不仅是剑客的武器,更是他的伙伴甚至灵魂,一腔豪情和满怀侠义都凝聚在三尺青锋透射出的寒光之上。宝剑不是食客的餐刀,也不是刽子手的大刀,而是寄予了剑客最高的人格追求的图腾。因此,诗人才会劝告友人:剑是用来伸张正义惩恶锄奸的倚天神器,而不是莽夫逞一时之快的西瓜刀。在《烈士咏》中,刘叉也做过类似的告诫:“胡为轻薄儿,使酒杀平人。”这样的诗句,也许只有融剑客与诗人为一身的刘叉才能写出吧?诗句如弹铗高歌,斩截铿锵,这是气骨中衰的中唐诗歌中很少见的。而诗歌的“流”“泻”二字又在不经意中显示出诗人选字的讲究。因此,诗歌豪迈而不陷于粗疏,自信而未落入自大。

但是,刘叉这把剑更多的时候估计还是陷于沉郁和悲凉中的。在盛唐的粗犷豪迈已经成为历史的时代,刘叉的诗歌是得不到很多人欣赏的,因此,韩愈对他提出的批评也并没有作答。在朋友中,只有孟郊欣赏他的诗歌,刘叉曾经半开玩笑地说:“酸寒孟夫子,苦爱老叉诗。生涩有百篇,谓是琼瑶辞。”(《答孟东野》)而更多的时候,刘叉像是一个陷入风车阵中的堂吉诃德,穿着一套早已过时的铠甲,拿着鲁钝的长矛跟时代的车轮作战。

偶 书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侠客出身的诗人,对文人的琐碎大概是十分蔑视的,不仅如此,就是世间万事在诗人看来,也不过是“细如毛”的小事。但是在诗人眼里,世间的不公正却是永远的大事,在这些万古传下来的不公正面前,诗人切齿痛恨,居然磨坏了胸中万古传下的利刃,这把利刃,就是从不公正诞生那一天起,就一直坚持不懈地与之斗争的正义、道义。可是,刀磨坏了之后呢?诗人会拿出这把刀,砍向这些不公正吗?诗人没有说。不过,他似乎已经做了。

《唐才子传》说刘叉性刚直,能够当面表扬人的优点,也能当面指出人的缺点,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他自己也知道,自己不能与世人一致。在投奔韩愈门下之后,他也不愿在权贵面前做出低声下气的样子。当时韩愈经常为达官贵人写墓志铭,收入颇丰。刘叉有一次见韩愈书案上放着不少金银,便随手取走金数斤,还说:“这是吹捧墓中死人得来的钱,还不如拿给我老刘做寿礼。”韩愈也并没有追究。

卷款逃跑之后的刘叉从此在历史中消失了,典籍只说他“归齐鲁,不知所终”。也许,这个中唐的堂吉诃德终于明白,时代已经不是自己的时代了,与其扛着长矛继续奋战,还不如卸鞍放马,飘然而去。

奇怪的是,众家典籍对刘叉拿着韩愈的钱逃跑的事情并不责怪,甚至还赞扬他“放达”。看来读书人不仅窃书不算偷,窃钱也是不算偷的。甚至,刘叉这种行为居然引来后人的效仿。《中唐侠隐》说,后来有个叫许二的人,投在洛阳某权贵门下,十分景仰刘叉,曾经把刘叉《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的首句“一条古时水”改成“两条古时水”,人家问他原因,他说:“我是使双剑的。”人皆窃笑。更好笑的是,他也效法刘叉,趁主人不备,偷了主人钱财就跑,主人十分震怒,把他抓住惩治,他说:“为何韩愈对刘叉就那么好,不追究他,您对我就这么严厉呢?”主人听了又好气又好笑,说:“你那些涂鸦之作,怎么能比得上刘叉的才华!”于是将其立时杖毙。看来,当小偷也得当个有文化的小偷啊!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