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之老态龙钟:远离长安,我欲成仙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7 00:36

【成语】老态龙钟

【释义】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出处】唐·李端《赠薛戴》诗:“交结惭时辈,龙钟似老翁。”

要能像神仙那样,天上人间,无拘无束地自由来去就更好了。小时候的李端经常会望着天空,如此天真地想。

十五六岁的时候,听说有很多法术高明的道士在嵩山里隐居修炼,李端便产生了前去拜师学习修仙的想法。

十八岁那一年,安史之乱开始了,整个世界一下子乱了套。李端一咬牙,告别了家乡,从赵州(今河北赵县)出发,一路跋涉到了嵩山。

一入嵩山,才发现那里的道士并不像外面传说的那样神乎其神,神仙术也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传说,修炼成仙,谈何容易?

在嵩山迷迷糊糊地过了两年,觉得升仙无望,李端便决定换地方了。

二十岁上,他到了庐山。

庐山是个好地方,风景美,环境幽,更关键的是,李端在这里遇到一个十分有才的高僧——皎然。

李端在老家读书时,就学会了作诗和弹琴。皎然是诗人,还特别喜欢听人弹琴。当李端要投到皎然门下时,皎然自然是乐意的。

李端拜皎然为师,学习佛经、禅理和茶道,两人也常常切磋诗艺。

品茶和作诗都不是什么难事,但参透禅理好像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跟皎然熏了几年,李端悟得头痛,也总是不能达到师傅那种清静虚无的境界。

难道我就只配做个俗人?神仙术弄不懂,佛经也只能一知半解。李端很为自己着急。

一天,李端到山下办事,夜宿客栈,一开窗,看见对面一户人家的一位女子,打开门出来,下了台阶就开始举手拜月,口中还似乎在喃喃自语。

是许愿,还是对心上人说话?李端坐下来,一边揣摩着那女子的心思,一边拿出纸笔写下了一首诗:

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罗带。

(《拜新月》)

李端写完诗,又看着窗外天空的那弯新月,不禁自语道:月亮月亮告诉我,禅理到底是什么?

春去秋来多少年,李端总是找不到法门,无奈之下,他又想入世了。

代宗永泰初年,年近三十的李端来到了京城长安。

首善之地,花花世界。

李端的心开始有些躁动了。

那么多的诗人,敢情都聚到这儿来了。卢纶、司空曙、钱起、韩翃……一个个都才气逼人,牛气哄哄。

李端与他们一起唱和,好多日子下来,也没能找到自己的优越感。

在这种心态下,他诚惶诚恐地参加了大历元年的进士考试,结果自然是落第,一年后再去考,还是落第。

在他遭遇了两次失败后,有人就对他说:还是要找人引荐的,否则,很难。

李端问:找谁?

答曰:官阶大的,有头脸的,在皇帝面前说得上话的。

李端犹豫了几天,便展开了干谒行动,先后拜访了宰相王缙和元载,拜访了太尉杜鸿渐,拜访了元载的次子元季能……但这些都没有实质性的效果。

李端感到有些心力交瘁,他想自己这样一个原本有可能得道成仙的人,现在却陷到如此低三下四的境地,这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在赠给朋友薛戴的诗中,他禁不住感慨:

……

遂矜丘室重,不料阮途穷。

交结惭时辈,龙钟似老翁。

机非鄙夫正,懒是平生性。

……

才三十多岁,李端觉得自个儿已被现实折腾成了老态龙钟的模样。

幸亏他终于遇到了驸马郭暧。

郭暧是大将郭子仪的幼子,他的媳妇是代宗皇帝的二女儿升平公主。

郭暧读了李端的诗后,赞道:好!不是一般的好,我喜欢!

升平公主读了,脸也笑成了一朵花:我也喜欢!

得到如此肯定,李端觉得郭暧真应该改名为郭暖——暖男哪!

一天,郭暧大摆筵席庆祝自己升官,席间请了很多诗人前来助兴,李端当然也是受邀嘉宾之一。

酒过三巡,升平公主就对李端说:“在这美好时刻,你来带头作首诗吧。”

李端也没推辞,稍作思考,便开口献诗:

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

金距斗鸡过上苑,玉鞭骑马出长楸。

熏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

(《赠郭驸马》)

一诗诵罢,郭暧夫妇皆拍掌叫好,众嘉宾也齐声喝彩。

正在这时,诗人钱起却提出了异议:“你这诗明显是事先准备好的,你要说不是,那就当场以我的这个‘钱’姓为韵,再作一首诗。”

钱起一找碴儿,全场立即安静下来。

李端在钱起带有严重挑衅意味的眼光逼视下,没有表现出丝毫慌乱,他略作沉吟,便又有了:

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

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

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

今朝都尉如相顾,原脱长裾学少年。

(埒,读liè)

完美。真实。痛快。

全场掌声如雷。

钱起无话可说了。

自此,李端在整个京城名声大噪。

大历五年,李端又来参加进士考试。

过!没有悬念。

考试通过后,李端也马上有了官衔:秘书省校书郎。

私下里,李端觉得能有今日,那还得承人家郭暧驸马的情。

所以,遇到合适的机会,他就去郭驸马家走动走动。

话说郭驸马家有个婢女,弹得一手好琴,人也长得好看。李端去做客时,只要婢女弹琴,李端就会聚精会神地听。

一次李端只顾和郭暧说话,没怎么注意听琴,那婢女就故意弹错了一段旋律。等李端回过神来,她才正式弹奏。

一连几次都是这样。

郭暧也终于发现了两人之间的小秘密,于是就笑着对李端说:“以《鸣筝》为题写首诗吧,写好了,这美女就赠给你了。”

李端应道:“我怎能夺人所爱呢?人我不要,但诗还是可以献的。”

言毕,李端即刻献诗: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曲有误,周郎顾’,嗯,李兄果然机智有才!”郭暧连连点头称赞。

可是,正式进入官场,一面对那些日常公务和烦人的人事纠葛,李端发现自己还是适合去山里做神仙梦。因此,在秘书郎的位置上没坐多久,他就受不了了,然后便声称体弱多病,无法胜任工作,辞官走人。

李端一口气跑到了江南,在衡山隐居起来。几年后复出做杭州司马,旋即又回到山中。

在琴声和山色里,在现实和梦想间,李端一天天苍老下去……

李端之老态龙钟:远离长安,我欲成仙

诗人卡片

李端(约737—约784),字正己,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朝“大历十才子”之一。代表作有《听筝》《闺情》《拜新月》等。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