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滕王阁记》赏析-韩愈的文言文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5 19:39

新修滕王阁记原文

新修滕王阁记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新修滕王阁记》赏析-韩愈的文言文

新修滕王阁记赏析

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市,前临赣江,风景秀丽。唐高祖子李元婴于贞观十三年(639)受封为滕王,曾官洪州都督,他在任期间主持兴建了此阁,故称滕王阁。阁以人称,声名益彰,遂成为洪州游览胜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登临寄慨,览物情浓,每每泼墨挥毫,吟诗撰文,歌颂滕王阁。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序文用骈体写成,词采华丽,对仗工整,顺序写来,层次清晰,气势奔放,意境开阔,历来脍炙人口。此文一出,致使后来者难以超步。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不愧为一代文宗,才情富赡,勇于创新,笔力矫健,难以羁勒。故他的这篇《新修滕王阁记》,能避开对滕王阁本身及四周景物的正面描绘,独辟蹊径,以情取胜。

作者并未到过洪州,也未曾游览过滕王阁,文章提笔便抒发自己对滕王阁的向往之情:“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这个开头大有笼罩全篇之势,作者推窗见月,以江南多临观之美,来烘托出美中最美的要数滕王阁“独为第一”。“瑰伟绝特”四字,则是对滕王阁最集中的赞美之辞。正因为如此,阁名久闻遐迩,作者从少小时便知滕王阁为江南第一胜观。等到读了王勃等人描写滕王阁的文章后,“益欲往一观”。这在文势上是一扬,写渴望之久、渴望之切。然而因“系官于朝”,繁务缠身,所以“愿莫之遂”。这在文势上是一抑。下面又写自己有幸“移刺袁州”,袁州乃南昌属邑,满以为这下子该有机会偿其夙愿,登临滕王阁了。这在文势上又是一扬。作者以“私喜幸”“窃寄目偿所愿焉”等语,十分准确地传达出作者内心深处抑制不住的兴奋之情。可是又正好碰上御史中丞王公来任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办事干练,公允得当;兴利除弊,雷厉风行,所以自己虽然想去南昌“躬诣大府”,“出意见,论利害”,顺便观赏滕王阁,但竟无意见可出,无利害可陈,这样“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这在文势上又是一抑。如此两扬两抑,文情起伏,顿挫分明,使人随着作者的行文,忽喜忽叹,乍惊乍疑。俗话说:为人贵直,为文贵曲。文须曲折跌宕,才能产生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韩愈乃为文之大手笔,即便是一篇仅五百余字的普通小记,行文也不愿平直简率,充分显示出其超迈的笔力和独特的个性。

文章的第二节,叙述了新修滕王阁一事的缘起。九月深秋,王公与监军使及文武宾士宴于滕王阁,“人吏浃和”,主客交欢,畅饮至酒半,大家一起建议王公重修滕王阁,王公应诺。这一节行文极其简洁,对新修滕王阁的具体过程仅用“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等寥寥数语,便概括无遗。结句“无侈前人,无废后观”八字,含义尤其丰富。修滕王阁既要修好,以造福子孙,遗泽后世;又没有奢侈过度,劳民伤财。这八个字言虽在阁而意实在人,是对主持修阁者王公为政务实精神的一种巧妙赞美。

行文最后才点题,说明自己是受王公之命而撰写这篇《新修滕王阁记》的。虽然“以未得造观为叹”,但“窃喜载名其上”,故“不辞而承公命”。文章以渴望已久却未能造观滕王阁的感叹起,又以最终也未得造观滕王阁的感叹结,气脉贯通,章法井然。

本文侧重叙事,在叙事中抒情。一是叙述自己一直渴望游览滕王阁的心愿,抒发对名阁的热切向往之情。二是叙述御史中丞王公治理江南西道的卓著政绩,抒发对王公的仰慕之情。作者写“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表面上语语平淡,实质上句句颂扬王公的才能和德政。尤为巧妙的是,作者说自己虽然想找一个原由去南昌谒见王公,提提建议,顺便游览一下滕王阁,但“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在为又无机会游览滕王阁的深深慨叹中,含而不露地表达了对王公的由衷赞叹!诚如前人所评价的那样:“寻常颂扬文字,经退之之手,便觉瑰玮巨丽,简老深括,夐绝于人。”(张裕钊语。转引自《韩昌黎文集校注》)

记叙某一处作者并未曾身临其境的名胜,反复抒写不得造观的感叹,这种作文路径,乃韩愈首先开创。此法门一开,后人遂争相效仿,如宋代欧阳修为襄州知州史中辉撰《岘山亭记》、苏舜钦为处州知州李然明撰《照水堂记》、苏轼为眉州知州黎希声撰《远景楼记》等等,文辞虽异而大意略同。这种模仿不是不可以,但过则为滥。对此,曾国藩曾评道:“反复以不得至彼为恨,此等蹊径自公辟之,亦无害;后人踵之以千万,乃遂可厌矣。故知造意之无关义理者,皆不足复陈也。”(转引同前)此论大体上是中肯的。

(程郁缀)

新修滕王阁记注释

1、三王所为序、赋、记:旧本有注云:“王勃作游阁序,王绪作赋,今中丞王公为从事日作修阁记。”“今中丞王公”即王仲舒,详注④。

2、以言事斥守揭阳:唐宪宗元和十四年正月,韩愈以上疏论佛骨事,自刑部侍郎贬潮州刺史。揭阳为潮州的别称,今广东潮州市西南有揭阳市。

3、移刺袁州:元和十四年七月,群臣为宪宗上尊号曰“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大赦天下。韩愈于同年十月得量移袁州刺史。

4、太原王公:《旧唐书·王仲舒传》:“王仲舒,字弘中,太原人。(元和十五年正月)穆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其年出为洪州刺史、御史中丞、江南西道观察使。”

5、洪、江、饶、虔、吉、信、抚、袁:皆属江南西道州郡。洪州治今南昌,江州治今九江,饶州治今波阳,虔州治今赣州,吉州治今吉安,信州治今上饶,抚州治今临川,袁州治今宜春。

6、浃(jiā)和:融洽。

7、桷(jué):屋椽。

8、漫漶:模糊不可辨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