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九青注释版
九青
九青·其一
红对紫,白对青。
渔火对禅扃[1]。
唐诗对汉史[2],释典对仙经[3]。
龟曳尾[4],鹤梳翎[5]。
月榭对风亭[6]。
一轮秋夜月,几点晓天星。
晋士只知山简醉[7],楚人谁识屈原醒[8]。
倦绣佳人[9],慵把鸳鸯文作枕;吮毫画者[10],思将孔雀写为屏[11]。
注释
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古诗文习用语。唐钱起《送元评事归山居》:“水宿随渔火,山行到竹扉。”禅扃(jiōng):佛寺之门。唐独孤及《题思禅寺上方》:“攀云到金界,合掌开禅扃。”亦指禅房。唐刘禹锡《赠别约师》:“师逢吴兴守,相伴住禅扃。”此句,坊本多作“禅灯”。但“灯”字在下平“十蒸”韵,不在“九青”韵。又,涂时相本,此句作“执辔对扬舲”。
2、唐诗、汉史:二者俱为一代文学之代表,故有“唐诗”“汉史”之称。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历朝文字之盛,其名各有所归,汉史、唐诗、宋文、元曲,此世人口头语也。”
3、释典:指佛经。《晋书·何充传》:“性好释典,崇修佛寺。”《资治通鉴·陈长城公祯明二年》:“(沈后)唯寻阅经史及释典为事。”元胡三省注:“释典,佛经也。”仙经:泛指道教经典。晋葛洪《抱朴子·辨问》:“仙经以为,诸得仙者,皆其受命偶值神仙之气,自然所禀。”
4、龟曳尾:语本《庄子·秋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后遂用作典故,以“龟曳尾”比喻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曳尾,拖着尾巴。
5、梳翎:指鸟类梳理自身羽毛。唐郑颢《续梦中十韵》:“日斜乌敛翼,风动鹤梳翎。”
6、月榭:赏月的台榭。古诗文习用语。南朝梁沈约《郊居赋》:“风台累翼,月榭重栭。”风亭:指亭子,因通风而名。古诗文习用语。唐朱庆余《秋宵宴别卢侍御》:“风亭弦管绝,玉漏一声新。”古人惯以风亭月榭连用或对偶。唐冯翊《桂苑丛谈·赏心亭》:“风亭月榭既已荒凉,花圃钓台未愜深旨。”清黄景仁《感旧杂诗》:“风亭月榭记绸缪,梦里听歌醉里愁。”
7、山简醉:西晋山简,经常喝醉酒,人称“醉山翁”。《晋书·山简传》:“简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茗艼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着白接奸。举鞭向葛彊,何如并州儿?’彊家在并州,简爱将也。”山简(253—312),字季伦,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山涛子。初为太子舍人,累迁侍中,转尚书。晋怀帝永嘉初,为尚书左仆射,领吏部。永嘉三年(309),出为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镇襄阳。优游卒岁,唯酒是耽。加督宁、益军事。匈奴刘聪攻洛阳,遣督护王万率师往救,为流民所阻。后迁夏口,招纳流亡,江汉归附,颇以“社稷倾覆,不能匡救”而流涕慷慨。
8、屈原醒(xīng):语本《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醒”字,普通话只有一个音xǐng,但是诗韵里却有三个音,平、上、去三读,不别义。诗韵“醒”字,平读在“九青”部,故此处注音xīng。屈原(前339?—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公族。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政治上主张举贤授能,外交方面主张联齐抗秦。初期深得楚怀王信任,后为令尹子兰、上官大夫所谗,被怀王疏远。流放沅、湘流域,投汨罗江自杀。著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开楚辞之体。
9、倦绣:绣花绣累了。古诗文习用语。宋吴文英《青玉案》其二:“新腔一唱双金斗。正霜落、分甘手。已是红窗人倦绣。”此二字,坊本多作“绣倦”,与下句“吮毫”不成对偶。今改为“倦绣”,则与下句“吮毫”皆是动宾结构,可以成为对偶。又,涂时相本,此处作“刺绣佳人,勤把鸳鸯文作枕;丹青名士,善将孔雀写为屏”。
10、吮毫:犹含毫吮笔。借指构思为文或绘画。古诗文习用语。宋欧阳修《南獠》:“吮毫兼叠简,占作南獠诗。”
11、孔雀屏:绘有孔雀的屏风。作为典故,则指窦毅招婿终得唐高祖李渊事。《新唐书·后妃传上·昭成窦皇后》:“(窦毅)常谓主曰:‘此女有奇相,且识不凡,何可妄与人?’因画二孔雀屏间,请昏者使射二矢,阴约中目则许之。射者阅数十,皆不合。高祖最后射,中各一目,遂归于帝。”后遂用作择婿之典。
九青·其二
行对坐,醉对醒。
佩紫对纡青[1]。
棋枰对笔架[2],雨雪对雷霆。
狂蛱蝶[3],小蜻蜓。
水岸对沙汀[4]
。
天台孙绰赋[5],剑阁孟阳铭[6]。
传信子卿千里雁[7],照书车胤一囊萤[8]。
冉冉白云[9],夜半高遮千里月;澄澄碧水,宵中寒映一天星。
注释
1、佩紫:佩挂紫色印绶。汉代相国、丞相皆金印紫绶。因以“佩紫”借指荣任高官。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纡青:佩带青色印绶。汉代九卿青绶。纡,垂,系。《文选·(扬雄)解嘲》:“纡青拖紫,朱丹其毂。”唐李善注引《东观汉记》:“印绶。汉制:公侯紫绶,九卿青绶。”佩紫纡青,借指地位显赫。
2、棋枰:棋盘,棋局。唐司空图《丁巳元日》:“移居荒药圃,耗志在棋枰。”
3、狂蛱蝶:古诗文习用语。唐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晚花狂蛱蝶,残蒂宿茱萸。”宋陆游《见蜂采桧花偶作》:“来禽海棠相续开,轻狂蛱蝶去还来。”
4、沙汀:水边或水中的平沙地。宋陆游《小舟》:“云气分山迭,沙汀蹙浪痕。”
5、天台:山名。在浙江天台。孙绰赋:东晋孙绰曾经写过《天台山赋》。见前注。
6、剑阁:或称剑门,位于四川,为古蜀道要隘。剑门山即大剑山,古称梁山、高梁山。山脉东西横亘,七十二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峭壁中断处,两山相峙如门,故名剑门。唐人作诗咏之者甚多,如李白《蜀道难》诗云:“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杜甫《剑门》诗亦云:“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三国时诸葛亮相蜀,曾设官戍守。关巅有姜维城,为姜维屯兵抗锺会处,遗址至今犹存,今有剑门关石碑一座立于山口。孟阳铭:指张载(字孟阳)所作《剑阁铭》。《晋书·张载传》:“张载,字孟阳,安平人也。父收,蜀郡太守。载性闲雅,博学有文章。太康初,至蜀省父,道经剑阁。载以蜀人恃险好乱,因著铭以作诫曰:‘岩岩梁山,积石峨峨。远属荆、衡,近缀岷、嶓。南通邛、僰,北达褒斜。狭过彭、碣,高逾嵩、华。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世浊则逆,道清斯顺。闭由往汉,开自有晋。秦得百二,并吞诸侯。齐得十二,田生献筹。矧兹狭隘,土之外区。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非亲勿居。昔在武侯,中流而喜。河山之固,见屈吴起。洞庭、孟门,二国不祀。兴实由德,险亦难恃。自古及今,天命不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没,刘氏衔璧。覆车之轨,无或重迹。勒铭山阿,敢告梁、益。’益州刺史张敏见而奇之,乃表上其文,武帝遣使镌之于剑阁山焉。”孟阳,即张载,字孟阳,安平(今属河北)人。著名文学家,与弟张协、张亢并称“三张”。作《剑阁铭》《榷论》《濛汜赋》等篇,为司隶校尉傅玄所称赏。历官著作郎、乐安相、弘农太守、长沙王记室督、中书侍郎。见世方乱,称疾告归。卒于家。
7、子卿:即苏武,字子卿。余见前注。
8、照书车胤一囊萤:本句典出《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401),字武子,南平(今湖南津市)人。少贫勤学,以练囊盛萤夜读。桓温辟为从事,迁征西长史,以博学显于朝廷。孝武帝时,不满司马道子擅权,称疾不出。安帝隆安初,累迁丹阳尹、吏部尚书。为司马元显逼令自杀。
9、冉冉:此处形容白云缓缓飘动的样子。
九青·其三
书对史[1],传对经[2]。
鹦鹉对鹡鸰[3]。
黄茅对白荻[4],绿草对青萍[5]。
风绕铎[6],雨淋铃[7]。
水阁对山亭。
渚莲千朵白[8],岸柳两行青。
汉代宫中生秀柞[9],尧时阶畔长祥蓂[10]。
一枰决胜,棋子分黑白;半幅通灵[11],画色间丹青。
注释
1、书:此处特指史书。“二十四史”有多部史书名“某书”,如《汉书》《后汉书》《旧唐书》《新唐书》。
2、传: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如《春秋公羊传》。经:经书,儒家经典,如《诗经》《易经》等。
3、鹡鸰:鸟类的一属。最常见的一种,身体小,头顶黑色,前额纯白色,嘴细长,尾和翅膀都很长,黑色,有白斑,腹部白色,吃昆虫和小鱼等。因《诗经·小雅·常棣》有“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句,后以“鹡鸰”比喻兄弟。
4、荻: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茎可以编席箔。
5、青萍:水生植物,浮萍的别称。又写作“青苹”。
6、风绕铎:相传唐朝岐王李范曾经在宫中的竹林内悬碎玉片。每当听到碎玉片碰撞时发出的声音,就知道起风了,号称为“占风铎”。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占风铎》:“岐王宫中于竹林内悬碎玉片子,每夜闻玉片子相触之声,即知有风,号为占风铎。”铎,本为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为古代乐器。盛行于中国春秋至汉代。后亦指悬挂的小铃铛。
7、雨淋铃:亦作“雨霖铃”。相传安史之乱时,马嵬兵变,杨贵妃屈死;唐玄宗入蜀,经斜谷,走栈道,赶上连日大雨,听见雨中铃声,在山谷中回应不绝,便创作了《雨霖铃》乐曲,以纪念杨贵妃。唐郑处诲《明皇杂录·补遗》:“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採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雨霖铃”,本是唐乐坊曲调名,后用作词牌名。
8、渚莲:水边荷花。古诗文习用语。唐赵嘏《长安晚秋》:“紫艳半开篱菊净,红衣落尽渚莲愁。”
9、秀柞:预示祥瑞的柞树。柞,是一种木质坚韧的树。汉代有五柞宫,故址在今陕西周至东南。《汉书·武帝纪》:“二月,行幸盩厔五柞宫。”唐颜师古注引汉末张晏曰:“有五柞树,因以名宫也。”《三辅黄图·甘泉宫》:“五柞宫,汉之离宫也。”因宫内有五棵柞树连抱而生,人们以为预示祥瑞,所以用以名宫。
10、祥蓂(míng):又称“祥荚”,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草。相传尧时有蓂草生长在阶畔,每月初一长出一荚,到十五的时候就有十五个荚,十五之后每天落一个荚,月末的时候就全落光了,如果那个月是小月,就会余下一个荚,人们根据它来判断日月。见《竹书纪年·帝尧陶唐氏》:“又有草夹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历荚。”又,汉班固《白虎通义·祥瑞》:“日历得其分度,则蓂荚生于阶间。蓂荚,树名也。月一日生一荚,十五日毕,至十六日一荚去,故荚阶而生,以明日月也。”
11、通灵:通于神灵。此处形容画艺绝妙,到了超凡入圣的境地。